文 / 周玉蔻
2014 之初,大家都以為柯文哲只是個對政治無知而無懼的狂人,隨即會在政黨勢力的沖刷下,埋沒於歷史之中。到了年底,他卻以 24 萬票的差距,擊敗連勝文。選舉就是這麼一回事:沒人知道結果究竟誰是贏家。那麼,現在人氣依舊鼎沸的柯文哲,真的無法被擊敗嗎?
無論是從網路聲量到機構民調,柯文哲看似仍然保有一定支持度,我想他也心知肚明,這些數據不過都是虛胖的假象。從台北市的藍綠基本盤來看,這些支持者之中,不乏淺藍中立選民,只是他們當年因為對國民黨失望,才投入白色力量的懷抱。換言之,只要國民黨能夠提出讓這些人有信心的人選,他們隨時都有可能歸隊。這麼一來,柯文哲就很可能成了下一個沈富雄,徒有人氣卻拿不到選票。
這些選民要的是什麼?他們的意識型態相對淺薄,所以統獨立場不是重點,反倒是候選人是否有足夠的視野與能力推動市政發展,才是中間選民的關注焦點。3 年前,柯文哲曾經帶給他們這樣的意象,現實卻是柯文哲連大巨蛋案都搞不定,更又弄出新的沒說明白的黑箱。
「站穩新北、光復台北」,國民黨就靠蔣侯連線
站在國民黨的立場,「站穩新北、光復台北」可以說是明年縣市首長選舉的主要方針。如果國民黨能夠記取教訓,有足夠的勇氣推出適合的候選人,這個策略未嘗不能實現。依我目前得知的情資,所謂「適合的候選人」,非蔣萬安、侯友宜這對搭檔,似已是國民黨上下默契的共識。
侯友宜這幾年擔任新北副市長,已經隱隱有著市長之姿。雖然外界不斷謠傳吳敦義屬意由周錫瑋出馬,從勝負來考量,相信國民黨不會將侯友宜擠出候選人名單之外。相對地,民進黨現在卻是因為羅致政陷入緋聞案,顯得捉襟見肘。不論是有老市長蘇貞昌支持的吳秉叡或是上次惜敗朱立倫的游錫堃,面對侯友宜恐怕都難以勝出。這麼一來,民進黨除非能夠勸進賴清德,否則新北市多半依舊難攻不下。
至於台北市,國民黨要能自上次連勝文的失敗記取教訓,給人從老人政治脫胎換骨的感覺,才有辦法勝出。蔣萬安雖然同樣有政治世家的包袱,卻少了國民黨常見的陳腐氣息,對於未來的想像力也充滿彈性。像這樣的年輕人縱然他的論述能力有待加強,也欠缺全國性政治的錘鍊,可至少他能給台灣人看到,國民黨令人耳目一新的一面。這樣的話,即便蔣萬安最後敗選,他的出現也能拉抬其他地區的選情。
另一方面,民進黨在台北市已經沒有人選可與柯文哲競爭,偏偏柯文哲在兩岸關係上與民進黨有了嫌隙。這麼一來,雙方還能合作得下去嗎?只是民進黨如今在台北已經陷入被動,被柯文哲吃得死死的,合作恐怕也是不得不為。而即便他們能維持表面的和平,深綠民眾也未必能吞下這口氣。再加上大巨蛋案一日不解決,裏頭的黑箱隨時可能成為選情的炸彈,使得柯文哲的連任之路上頭壟罩一層濃厚陰影。
新政治要有新人選,台灣不要再從爛蘋果裡頭含淚選人
時代在進步,科技在進步,當然政治也要進步。台灣民主也不過才二、三十載,還有很多進步空間。過去的政治進步,多由民進黨人士所推動;現在,當然也可以由國民黨來發起。
如果國民黨肯推出蔣、侯這對黃金搭檔,就是在試圖從新政治的角度出發,打破既有選舉的秩序。如果民進黨無法跟進,而是陷在舊有競選思維的話,就只剩下失敗一途可走。至於時代力量,雖然他們人單力薄,但若能找到自己的人選,也未嘗不能成為台灣的小池今日子。
像這樣的競爭,能逼得政黨絞盡腦汁推出優異人才,才是民主政治的良好循環。不然,我們總是在爛蘋果之中選一個不那麼爛的,台灣又怎麼能夠向前邁進。
(本文經原作者周玉蔻授權刊登。圖片來源:Pixabay, CC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