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最近因為日本雜誌將台南國華街選為台灣代表的景色,引起熱烈的討論。而粉專 UCCU痛批這樣很丟臉,更引起了接下來對於「台灣街景封面究竟誰才夠格」的論戰。
當然,身為台灣人對於本地景色被批評肯定會感到難過甚至起而辯護捍衛,這都是人之常情。但反過來對於這些街景混亂的批判,反譏為是「假文青」、「倒退主義」,不覺得過頭了嗎?
到底什麼才是台灣味、什麼才是台灣該有的美學?或許值得我們重新省思、然後找到台灣自己的模樣。
(責任編輯:林芮緹)

圖為台中第二市場,經由台灣街景封面產生器製作。
關於內容:台湾で見る、買う、食べる、101のこと。
文/老丹
沒想到 BRUTUS 851 期台灣走逛主題的街景封面會引起這麼多議論,還因此有人做了台灣街景封面產生器給大家玩,實在很有意思。
其實不過是一張大家熟悉的街景罷了。日本雜誌談台灣,編輯台選了一張日本人眼中具有台灣風情的相片作為封面,這就是一個客觀的印象;倒是台灣人自己怎麼從他者的視角,看見自己在別人眼中的樣子,並進而產出一些具有公共性的討論,我認為這也是很有意義的。
就像有人看了覺得丟臉,不管他看到的是街景中招牌的突兀凌亂,或是聯想到市場的骯髒甚至動線不良,那也是眾所皆知的事實不是嗎?甚至就是主觀地不喜歡那又怎樣,難不成我們沒有辦法接受這樣的批評,沒有被討厭的雅量?
要說市場,我去到任何城市都是先逛市場。像是嘉義的東市場就充滿了生命力,那根本就是常民生活的櫥窗。特殊的食材,排列的風景,或是地方獨有的叫賣方式,那都讓我覺得充滿了生命力,每一個畫面都美。甚至一大早起來鑽進市場裡販賣吃食的攤位,不管是包上特殊食材的潤餅,或是大鍋熱氣翻騰燙煮著的牛雜湯,聽在地的熟客怎樣點牛的部位,市場就是這樣一個能夠近距離觀察在地風情的好地方。
所以 BRUTUS 選擇了這樣一張照片,我覺得是十分到位貼切的,完全呈現了這期內容所要傳達的印象。
但在那些常民生命力的背後,我們都清楚在市場裡走動的感覺。那些因為排水不良總是濕濕黏黏的地面,長年採光不良、通風不好產生的悶熱和不甚宜人的氣味,更不要說為了圖一時方便把機車騎進狹小的道路買菜,那種人車爭道的雜亂和潛在的危險了。而那些我們喜愛的吃食又是在怎樣的環境被烹煮出來,處理食材的血水油湯是怎樣隨意倒進排水溝之中,更別說離善盡環境責任還有一段距離,用了一堆拋棄式的食具超級不環保了。
我也覺得這些熟悉的常民風景很美,但難道你不覺得我們還有進化的空間?
有自信的台灣人應該有自省的能力,能看見批評背後的善意,並且一起追求台灣更好的風景不是嗎?就像這期 BRUTUS 中也談到了台中的第二市場,介紹了一些在地的吃食,但台中人都應該知道的是,在臨街的紛亂立面深處,作為三翼放射狀中心的六角樓有多美!
所以少來亂把當下市場的紛亂合理化為「移民海盜性格」了,看看史料,在 1945 中國難民來之前台灣可不是這種樣子,光一個六角樓,就能窺看那個高度文明下的台灣,是多有能力與自信在市場的建築呈現那麼多精緻的細節!而以這些現今仍留存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的文明以及內在的精神作為基礎,追求一個不斷進化更加美善的台灣文化,更怎麼會是什麼「倒退式的建構論述」!
台灣人不需要玻璃心。看到自己的家鄉,熟悉的景象被批評感到難過甚至起而辯護捍衛都是人之常情,但面對事實理性思考,我們進化的空間真的還很大。作為一個設計師,解決問題謀求進化就是我們的天職。我們要的不只是一張經過修整調過色調讓他「看起來美」的影像,我們要的是能帶給人類更好的生活體驗,甚至不以人類為本位追求與環境共好的世界。
就舉一個這期封面所在地的台南來說,我已經過世的設計師好友彭喜埶花了許多心力的趣遊碗《來碗府城》系列,就完全體現了台南文化的豐富與精緻,透過燒製有故事的瓷碗,除了是文化傳承,更提昇了小吃的價值,避免了拋棄式食具的使用。
所以少來把設計師簡化為假文青,自以為是地把設計人在台灣的努力如此踐踏了!
或許這張封面是日本編輯看見台灣現在的樣子。但我希望,台灣人絕對不要因為溫情,因為慣性,就把這定義為我們該有的樣子。因為在 1945 中國人來之前的台灣有過很棒的文明,即便看立石鐵臣筆下記錄的臺灣民俗,也是很美的。我走過日治的祖父母,出門穿著筆挺端莊有風格,可不是藍白拖。其實只要台灣人能多一些自我要求,不要為了自己的方便隨隨便便,對於製造別人或是環境的困擾不以為意,那台灣也絕對不是現在的樣子。
希望從一張街景提供的反思,讓台灣在未來有一個更美善的風景。
(本文經原作者老丹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台灣社會大概還在成長的鏡像階段,必須看著他人的形象來建立認同,達到自我的完整性與自主性。然而外國雜誌介紹台灣,卻像一面不同的鏡子,讓我們從中照見另一種想要的模樣,衝擊來了,到底什麼才是美?到底什麼才是台灣的美?
當然我不會說紅綠鐵皮屋頂、三樓透天魔改成八樓鴿子屋、鼎文公職大東海補習班的招牌很美,不過可以反過來思考,到底什麼才是台灣味、什麼才是台灣該有的美學。可以當成特質的東西不一定要犧牲,不是把自己整容成網路正妹的樣子才是美,沒有自己的風格,怎樣整都不會美的啦。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842622439096180&id=100000453242470
觀光客怎麼看,跟當地人怎麼看本來就是兩回事,觀光客可以喜歡看到的是那些平常不曾見過的風景,而在地人則是置身在那些風景之中生存。
日本人喜歡台灣,也從來不是基於台灣像不像是日本,而是台灣就是台灣,羽田出發的飛機在松山機場降落前,望著窗外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甚至有些厭煩的整片舊市區屋頂上的鐵皮屋,發出すごい無論他是驚訝還是感到不可思議,那就是台灣的風景。
https://www.facebook.com/okinafa/posts/10210159233439048
推薦閱讀
【國華街很讚大家別吵了】台灣街景產生器神設計,砸水球的立委都能變最美風景
【投票-你認同嗎?】台南國華街成日人眼中的台灣特色錯了嗎?這就是我們的日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