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本書】

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不平等和各種歧視其實都來自於上位者對下位者的宰制和物化,並且加劇這些歧視的原因是由於這些在上位者總是認為自己是客觀的,因此使這些壓迫被視為理所當然、認為那些被壓迫者會有如此遭遇和對待是「天性」。例如漢人壓迫原住民、中國的天朝思想、慣老闆給年輕人低薪……等等皆是,所以那些在上位者在面對被壓迫者時不感到罪惡,也因此社會才會充斥著如此多的悲劇和不公不義。

若能減少我們自以為是的客觀,或許就能減少社會上的不平等。

(責任編輯:黃家茹)

 

文/陳煥民

社會上有時會談到「物化」,例如有人認為在車展穿著暴露的模特兒,是對女性的物化。然而,到底什麼是物化?物化為什麼糟糕?女性主義者哈斯藍爾(Sally Haslanger)在談論「物化」的時候,指出「自以為客觀性」的認知原則,往往阻礙實現性別平等。對哈斯藍爾來說,「物化」是這樣的:

  1. A把B當成滿足欲望的對象。
  2. 當A欲求B擁有某項特質時,A就會強迫B擁有該項特質。
  3. A相信B有該項特質。
  4. A相信那些特質是B的天性。

自以為客觀與性別物化

對於性欲上的物化則是這樣的:

男性把女性當成滿足性欲的對象。

男性欲求女性溫順、像個「物品」,就強迫她們溫順。

男性相信女性事實上溫順、像個「物品」。

男性相信溫順、像個「物品」是女性的天性。

會有這樣的認知,往往是因為物化者「自以為客觀」:他們認為真正的規律性來自天性;認為人必須依照其他人或事物的天性對待他們;認為唯有不受觀察者干擾的觀察才能得到真正的天性,同時自以為自己沒有干擾、影響到被觀察對象。

就性別不平等的角度去看,問題非常明顯:自以為客觀往往讓人忽略自己造成對方的壓迫與影響,只觀察到「對方事實上都是這個樣子」,就以為「對方本來就是這個樣子」。既然本來就是這個樣子,想要不這樣就是「違反天性」,就是不對。既然女性的「天性」就是溫順,任何要求平等、自主都是「違反天性」;女性任何想要擺脫男性控制的行為,都被視為「違反天性」,就是不對。如此一來,性別平等便極難實現。

 自以為客觀與各種壓迫

「自以為的客觀性」不只對追求性別平等形成極大障礙。社會上各種壓迫往往因為自以為客觀地觀察到所謂的「天性」,而難以消弭。或許可以思考以下幾個案例:

漢人想要原住民的土地,就把原住民當成巧取豪奪的對象。

漢人想要巧取豪奪原住民,就把原住民趕到山上。

漢人觀察到原住民都住在山上。

漢人認為住在山上是原住民的天性,並稱他們為「山胞」。

原住民想追求轉型正義,要求政府或「平地人」為過去的不正義做出合理的補償,往往就會遇到「住山上是你們的天性」「把你們當人看就不錯了」這類的回應。

大人想要方便管理學生。

大人想方便管理學生而限制學生言論、穿著、表現等等,強迫學生「乖」。

大人觀察到學生幾乎都很「乖」。

大人相信「乖」是學生的天性,是「學生本來就該有的樣子」。

當學生有所謂「學生本來就該有的樣子」,也就是「乖」的時候,許多會獨立思考的學生便被視為「不正常」,要好好「管教」。當學生「不乖」的時候,講出的話再有道理,都可以直接忽略。

開大車的人不想要機車擋路。

開大車的人不想要機車擋路,便透過政策強迫機車走上外側或「機車專用」車道(而這些車道路況差,受到起步、停靠的車輛夾殺,同時需要面對無預警車門開啟所帶來的危險)。

開大車的人觀察到機車都走在外側或「機車專用」車道(且因行駛於較危險路段導致死亡率較高)。

開大車的人相信走外側或「機車專用」車道是機車的天性(甚至以為機車本來就比較危險)。

當機車族爭取路權,或者說爭取「較安全行車環境」的基本權利時,決策者往往罔顧事實,繼續自以為「為了機車族」好,把機車族逼上死路。

有錢人想要減少成本。

有錢人想要減少成本,就把年輕人當成剝削的對象,壓低年輕人的薪水。

有錢人觀察到年輕人領低薪。

有錢人相信領低薪是年輕人的天性。

而當年輕人抱怨社會經濟結構上的不平等時,許多有錢人完全忽視自己正好就是剝削者,只知道要怪年輕人「沒競爭力」。在這樣的思維模式之下,自然可以繼續心安理得地剝削年輕人。

執政當局想要推行官方語言。

執政當局想推行官方語言,就打壓本土母語,使其成為非主流語言。

執政當局觀察到本土母語非主流。

執政當局相信非主流是本土母語的天性。

至少在當前的教育政策上,執政當局就是繼續以這種方式輕視本土母語,甚至宣稱推行本土母語「無法走上國際」「撕裂族群」。

中國政府把各個不同民族當成統治的對象。

中國政府把各個不同民族當成統治的對象時,就強迫各個民族學習漢文化、說普通話、捨棄原名取漢名,強迫他們「承認」自己是中國人。

中國政府觀察到各個不同民族都受到漢文化影響,都說普通話,都捨棄原名取了漢名,都「承認」自己是中國人。

中國政府相信各個不同民族本來就是中國人,與所謂的「中華民族」本是同根,自古以來便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這就沒有必要多說了。中國政府想要統治誰,誰就是中國人。

少自以為客觀

社會上的各種壓迫成因複雜,但是「自以為的客觀」絕對是消弭這些不平等的重大障礙。當人們不斷以「本來就該有的樣子」思考時,受壓迫者爭取權利便成為「違反天性」的無理取鬧。當受壓迫者的聲音被視為無理取鬧時,自然就可以繼續忽略,以至於各種迫害難以消除。如果我們真心想要消除社會上的各種不平等,至少就需要先想辦法停止這些「自以為的客觀」。

推薦閱讀:

當女性的腦袋取代了賽車女郎的胴體──這本月曆顛覆你對美的想像
【父權騎士精神】我們都深受父權的迫害,卻對彼此的傷口視而不見
買外籍新娘就可以脫離魯蛇人生?我在這個故事中看到台灣人霸凌弱勢、歧視外配的自卑心理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現代草民哲學讀本:日常隨時烙哲學,用思考通樂人生》,由 究竟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johnhain,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