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會有一種尷尬的氛圍:我們抱怨自己長期低薪,卻又不肯對他人的專業付出合理的報酬,也無心經營出專屬本土的專業文化。台灣人太喜歡從CP值論斷,讓優質、高價的文化慢慢從社會絕跡。
我們真的只能繼續抱怨台灣是個鬼島,卻完全不知道問題關鍵到底在哪裡嗎?
玩太bar 最新一支採訪影片出爐,採訪對象Mr.拉麵社長野崎孝男,曾在日本讀賣電視台擔任過記者,也當過東京都練馬區議會議員,9年前來台攻讀台大法律博士,卻轉了個彎,在台灣創辦了Mr.拉麵店,一開就是6家分店。社長以他在台灣擔任經營者的角度長期觀察,直接點出關鍵:
「台灣的血汗、低薪問題,全部都跟追求CP值有關係!」
從社長不到三分鐘的受訪影片,我們可以討論三件事:
一、追求CP值,讓台灣人對「吃」很疏離
旅居法國的設計師何桂育曾在《天下》評論過:「巴黎人對餐廳的看法,標準的『一分錢一分貨』、『便宜沒好貨』心態。大家在意的不是CP值,而是CV值(Cost/Value,值價比)。」
但台灣人不太習慣付給專業價格,一種節儉的個性使然,使得大家不太會去享受美食,甚至認為花錢吃大餐是一種奢侈,自然演變成大家對於享受美食或者是審美觀等等的有所偏差。
以拉麵來說,台灣有很多拉麵店,包括一碗銅板價、吃粗飽的便宜拉麵,也有一碗吃起來不太飽卻要上百元的拉麵。台灣不乏熱愛拉麵、組成同好會的人,但不愛吃拉麵的人多半是認為「麵很少、肉也不多、CP值好低」的角度來看。
所以當有人說「幹嘛花那麼多錢吃拉麵?吃一頓下來的錢,可以吃更飽的東西吧?」說真的這樣比下來,是對拉麵師傅專業的不尊敬,講究CP值這事其實不能用在「吃」的地方上啊!
二、從台灣拉麵價格,看低薪問題
Mr.拉麵從開店到現在,最便宜的拉麵大概都在99-110元的價位左右,社長認為,用打工一小時的時薪就能享用到的拉麵,才稱得上是平民料理。因此,為了因應台灣時薪,社長得把拉麵價格調得更低。當採訪人員一提及台灣時薪問題,社長直說:「台灣的壞文化是追求CP值!」
社長說之前在大學演講時,他都會問學生:「你喜歡CP值?喜歡的話,那你喜歡低薪嗎?」員工喜歡高CP值的東西的同時,不要忘了老闆也喜歡,所以他才會想用微薄的薪水請你。
低薪環境是出自一種「比價」心態,例如有人開2萬就願意做,但是你開2萬1,台灣老闆一定會選人事成本比較低的那個。台灣普遍要求cost down、提高員工CP值,但這樣完全不對。社長也說自家店長起薪兩萬八,做不到三年,現在月薪快七萬,台北店長薪資最高九萬;當老闆開始用CP值衡量員工,只會讓整個勞工環境變得更險惡。
三、台南不要為了觀光CP值模仿京都
最近有一句名言叫「台南等於台灣的京都」,身為台南市外交顧問的野崎孝男觀察之後不做批評,卻也點出台南和京都最大的差別:為什麼安平街上要賣韓國冰淇淋?
台南是台灣文化重鎮,卻捨棄自身獨特的文化素材而追求國外流行。日本、韓國文化很紅是沒錯,但社長呼籲,老闆們別為了賺錢而覺得賣什麼都無所謂,一味模仿日本、韓國,放棄在地的歷史文化。
(本文章歡迎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玩太bar採訪影片。)
參考資料
推薦閱讀
為什麼台灣沒有米其林餐廳?我們追求「CP 值」的心態,讓餐飲業放棄對食材的執著
一例一休為何沒改善過勞低薪「痛點」?經濟學教授用一個神比喻讓你秒懂
台鐵不說出口的血汗文化──低薪又工時不正常,不合理的輪班制度引發出走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