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推薦這篇文章】

新課綱將中國史併入東亞史,希望台灣文化與中國文化完整切割,建構台獨史觀。但這位中國網友分析,台灣課綱的同心圓史觀早就造就出一堆「天然獨」,讓台灣離現實越來越遠。

說穿了,文化台獨只是安慰台灣部分人士,面對以硬實力(經濟、政治、軍事)為標準衡量的國際社會,台灣終究未能名正言順地成為獨立國家。這位中國人的論點,你認同嗎?(責任編輯:鄭伊真)

「文化台獨」是一種以確立台灣「獨立性」為價值取向,以「去中國化」為特徵,為「台獨」服務的社會文化思潮。圖片來源:YouTube

文/濱哥哥

6 月 19 日,台親綠媒體《自由時報》曝光了「12 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程綱要草案」,聲稱要減少歷史內容、略古詳今,將「以漢人為主軸的史觀」改為「重點放在台灣最近 500 年脈絡」,中國史將放在東亞歷史中討論,以此去建構下一代的史觀。

「台獨」新課綱擬將中國史併入東亞史,被網友稱為「數典忘祖」,可以說,在維持現狀的口號之下,民進黨依然不放過在意識形態操作台灣人民的思想意識,意圖不斷強化自李登輝時代開始的台灣「同心圓史觀」,繼續切割與中華文化的脈絡連接,以達到施行法理台獨的「民意基礎」。

文化台獨的同心圓史觀

「文化台獨」是一種以確立台灣「獨立性」為價值取向,以「去中國化」為特徵,為「台獨」服務的社會文化思潮。從其發展趨勢來看,影響已浸入到台灣社會的各個階層。

「台灣文化主體意識」,實際上就是要強調台灣文化具有獨立性,從根源上切斷台灣文化與祖國文化的天然聯繫,不斷強調「台灣文化不同於中國文化」,進而淡化中國文化對台灣民眾的影響,使其遠離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和影響,從意識形態上拒絕認同中國文化,進而抗拒統一。

我們從一些青年一代台灣人所表現出的「台灣人不是中國人」,把來大陸當成是出國,甚至說到「大陸」的時候真的不知道是指中國大陸的意識就能明白,這種史觀的教育是為了弱化其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培植分裂主義土壤。

台灣的「同心圓史觀」,在於以台灣這塊土地為核心,一圈一圈地往外認識世界,先從認知台灣本地開始,往外觸及到「中國」,再往外觸及到世界。

也就是說,在李登輝時期的教改後,整個台灣初中、高中的歷史課已經不再依照從古到今的時間順序進行授課,而是以地域性來授課。

先教授台灣史,再教授中國史,最後教世界史。在台灣史的課程中,不但不強調台灣與中國的關聯,甚至避談台灣與漢人移民的關係,整個台灣史的大格局,就是台灣這塊土地陸續受到荷蘭人、西班牙人、日本人、漢人的統治,而且無論是鄭成功、「清帝國」,還是「中​​華民國」,都是「外來政權」。

簡言之,按照同心圓史觀,台灣史就是一部台灣人長期受到殖民壓迫的悲情史。而中國人,不過是與日本人、荷蘭人並列的另一個「殖民者」罷了。

文化台獨的成果:虛擬的國族認同與混亂史觀

台灣同心圓史觀之下,往往會用「先進性」的語言來行「文化台獨」之實,比如打著「不是去中國化,只是要撇除國民黨的政治思維,不是要切割中國」的口號,卻往往將中國這個詞異化成另一個國家。不再使用諸如「我國詩人李白」,而是「中國詩人李白」,把「光復」改成「終戰」,把「日據」說成「日治」,給「慰安婦」加上「有些是自願的」的文字遊戲。

恐怕全世界沒有一個地方會像台灣地區的官員那樣會說出「有些慰安婦是自願的」這種可笑的言論。

台灣課綱的歷史篇將台灣史分為「史前時代」、「國際競爭時期」、「鄭氏治台時期」、「清領時代」、「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與「中華民國在台灣」等階段,不分本質,將荷蘭、西班牙、清朝、日本、中國均視壓迫台灣人的「外來政權」。

同時美化日本在台殖民統治,避談其中的剝削與民族差別待遇。並且淡化台灣人前仆後繼的抗日與光復運動,以「接收台灣」取代「台灣光復」。全書最後也不忘讚揚「落實民主法治」的「台灣經驗」,以此凝聚台灣人民的「生命共同體」意識。在這樣的歷史教科書之下,以一個地方志般的歷史角度塑造一個「國族」出來。

而在經過李登輝時代到如今的「同心圓史觀」之下,早已培養出一個個的「天然獨」出來,局限學生的國際視野,混亂的史觀之下分不清「侵略」與「反侵略」,甚至對法西斯無所感受。

因為這種由台灣本島出發,一圈一圈往外認知世界與歷史的「同心圓史觀」,本身就是一種相對主義,而相對主義是詭辯論的哲學。

這種歷史相對主義色彩的的史觀其實就是一種價值多元論也是現在台灣不斷強調的「多元化」觀點,最終必然會導致道德虛無主義。

因此,他們不但否定事實真理,甚至否定客觀價值真理的存在。其結果就是在戰爭責任的歸屬上,將侵略者與反侵略者、殖民統治者與被統治者、壓迫者與被壓迫者的道德界線模煳化。

比如,前陣子震驚全台灣,引發以色列和德國嚴正抗議的:台灣學生納粹變裝秀

有學生事後辯說:「我們只是變裝打扮人物,我們只是高中學生……幹嘛要了解希特勒這個不行那個不行?」他們無法理解納粹的反人類罪行,無法了解軍國主義給世界、給大陸和台灣帶來的巨創,無法了解扮演納粹為何是禁忌,為何會激起德國和以色列的抗議。

因此,與其說是學生的「無知」,不如說是對歷史事件的「無感」,而這種去脈絡化的歷史理解所導致的「無感」,比「無知」更值得深思。

不僅如此,作為台灣地區領導人的蔡英文更是舉行秋祭大典,為了宣揚所謂的「多元化歷史和史觀」,將台籍日軍、台籍國軍與台籍共軍混在一起,作為台籍老兵,一同紀念。

就好比將汪精衛等叛國漢奸也列入到人民英雄紀念碑上,那些「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的人民之中,那樣的充滿褻瀆與是非不分。

像下圖那樣,能夠將一戰後的日本描繪成一個維護世界和平之意的國家,對那些侵占他國領土的行為視而不見,並描述成「專注於開拓工商貿易,而非佔據領土」。

而諷刺的是,在日本竊據台灣的時期,大量的台灣人進行反日抗爭,被日本人屠殺的民眾不計其數,包括但不限於桃園縣大溪大燒殺、台南縣佳里鎮大屠殺、雲林大屠殺、霧社事件等等,課本中的這個「專注於開拓工商貿易」、「維護世界和平之意」顯得十分黑色幽默。

能夠將一戰後的日本描繪成一個維護世界和平之意的國家,對那些侵占他國領土的行為視而不見,並描述成「專注於開拓工商貿易,而非佔據領土」。而諷刺的是,在日本竊據台灣的時期,大量的台灣人進行反日抗爭,被日本人屠殺的民眾不計其數。圖片來源:觀察者網

值得一提的是,在同心圓史觀的課綱之下,有些教材會將中國史當本國史來編教材,有些則不會,因此也造成了民眾思想的撕裂與混亂,特別是在台灣政黨輪替、課綱經常變換的情況下。

現實的引力太過沉重

這種「同心圓史觀之下」塑造出來的「天然獨」,倘若在台灣島內自我陶醉,像在台灣內部討論「護照貼貼紙」究竟合不合法,違不違規一樣,或許還能不用清醒過來。然而現實的引力實在是太過沉重了,每一個年少輕狂的無知,都需要被現實狠狠地打臉。

無論是去聯合國參觀無法使用「中華民國」護照,還是各種國際場合必須使用「中華台北」、「中國台灣」、「台澎金馬關稅區」等名稱,還是連慫恿台灣網友「貼紙建國」的林昶佐都自覺撕掉「台灣國護照」,現實總會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去中國化」的歷史教育是個不切實際的謊言。

2016 年 6 月 5 日,台灣中山醫學大學台文系(即台灣文學系)送走最後一批應屆畢業生,同時象徵著該係正式倒閉。事實上,台文系成立的其中一項宗旨,便是保留台灣文學,進而強化台灣在地歷史、文學研究、培養人文關懷。它本身就是作為一種政治任務而存在的。

許多台文系所均強調,跨領域整合以及善思辨的人文研究,像是培養母語教育人才、國際與國內的學術發展,是台灣文學銜接業界乃至全球化的重點。這裡的台文指的是台灣文學,用來跟中國文學加以切割。

然而,拼命切割掉中國文學的根,卻使自己成了無根之萍,最後無法走出校園,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去實現產學研的循環,最終也只能走向失敗。

就像今年的清明時節,這個中華傳統文化中祭祖和掃墓的日子,台灣取消了「中樞」遙祭黃帝陵的典禮。而大陸在國台辦、僑辦和陝西省政府的共同主辦下,舉行了公祭軒轅黃帝的典禮,邀請了海內外的華人代表,包括台灣人士,一起紀念這位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

炎黃子孫、孔子、孫中山、故宮、詩詞歌賦,在海內外華人的心目中,都有他們的象徵意義,都代表著對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向心。文化台獨割裂出去的同時,也是在將世界華人社群進行割裂,反而越發的自我封閉,一個心態越來越封閉的台灣,出路在哪裡?

每一個說謊的人終究都要面對一個現實的困境:你撒了一個謊,就要用更多的謊言去圓謊。而謊言的致命缺點就在於它不是真實的。世人終究會在世界的歷史中還原出真相出來。即便文化台獨史綱拼命要抹去中國的烙印,然而終究無法切割。

筆者認識的兩個普通台灣人,一個是曾經的深綠分子,一個是參加「太陽花學運」的青年。他們都是在「文化台獨」史觀下成長起來的一代年輕人。然而,他們都放棄了「台獨」的思想,成為了普通的統派人士。

因為他們不再只局限於台灣島內的認知,他們與大陸的朋友開始了交流,在彼此的交流中,互相論證彼此所學。最後,曾經的深綠分子成了組織兩岸青年交流協會的會長,組織兩岸三地的學生青年交流,而太陽花青年成了一個會對大陸各項成就自豪的人。

時間的推移只會讓兩岸的消長更加明顯,而「台獨」只會讓台灣「國際活動」和對外經貿的空間越來越萎縮。我們要在國際上繼續打壓「台獨」,在民間中加大兩岸交流與融合,讓虛假的謊言在現實中裂解。

謊言終究抵不過現實,任何不切實際的思想都會在現實的引力下砰然墜地。

(本文經合作夥伴觀察者網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濱哥哥:教科書再改,台灣總還有醒著的人〉。)

推薦閱讀

9.2 別再拿「流血論」威脅台灣人:中國動武跟台獨無關,關鍵是看中共有無「統治危機」
打臉統派的「台獨叛國論」──中華民國並不擁有臺灣,台灣才是中華民國的主人
【台獨教父】李登輝當年鼓吹的「台灣人意識」,讓今日中國的文化統戰完全失效
去中國化、去日本化、去美國化之後,台灣的「主體性」還剩下什麼?
【老貓出版偵查課】為何我們愛著繁體字卻要廢掉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