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關注這則議題】
過去的香港人或許還可能會對中國的強盛感到自豪,但在回歸 20年內,香港的自治權逐漸限縮,中國更企圖從幼稚園開始就培養香港人「忠貞愛國」的概念——但越是這樣做卻越是容易引起反彈。不論台灣也好、香港也好,都不願意被這樣輕易一把貼上毫無認同感的「我是中國人」標籤。
(責任編輯:林芮緹)
譯/中央社鄭詩韻
在20年前香港主權移交那年出生的學運人士周可愛(Chau Ho-oi,譯音),今天回想起曾對中國懷抱的自豪感。不過她說:「現在……我不想說我是中國人。」
路透社報導,2008年奧運在北京舉辦時,才11歲的周可愛和父母一起在電視機前觀賞賽事,看著中國運動員橫掃獎牌榜,拿到傲視參賽國的48面金牌,「心裡好興奮」。
「我覺得中國好強盛,如果你那時問我,我是不是中國人,我會說,我是。」「現在……我不想說我是中國人,這讓我感覺很差,即使你問我100次,我也一樣這樣說。」
香港大學20日公布訪問120名18至29歲年輕人的調查結果,只有3.1%自認是「廣義的中國人」。這份固定半年1次的調查20年前首次進行時,3成1受訪者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包括周可愛在內,共10名1997年出生的香港年輕人告訴路透社,他們基本上認為自己是「香港人」,對香港這座城市有忠誠感。這10人之中,包括1名從中國移居香港的年輕人。
北京政府近來連串黑箱操作,顯示共產黨原本承諾賦予香港至少50年不變的自治正一點點地壓縮,這些20歲年輕人的態度只有更加堅定。
即將接任香港行政長官(特首)的林鄭月娥先前對新華社表示,會從幼稚園階段培養香港人「我是中國人」的認同感,但這種強迫忠貞愛國的舉動,只會引發更大反彈。
20歲的喬約.黃(Jojo Wong,譯音)表示:「政府怎麼不了解,越強迫香港人愛中國,就會招來更多反彈?」
就連比較溫和、說自己對政治冷感的菲利克斯.吳(Felix Wu,譯音)都會先說自己是香港人,接著才會說自己是漢人:「中國是相當大的市場,香港有必要和這個市場整合,但他們承諾的政治上50年不變,我想有點食言了。」
讀商、希望當公務員的學生路多維克.陳(Ludovic Chan,譯音)也先自認是香港人,但不認為那樣的身分認同和當個中國人有衝突:「這兩種不同的文化可以共存,他們不該一直說香港和中國應該整合,而是兩邊要試著更了解彼此。」
在香港讀書的中國學生看的也是光明面。在香港待了3年的商科學生岳又希(Yoshi Yue,譯音)表示:「20年只是開始,他們漸漸就會有歸屬感,這歸屬感來自文化,而不是政治。」
(本文經合作夥伴中央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香港回歸 20歲港人:不想說我是中國人〉。)
推薦閱讀:
陸客不來地動山搖?數據顯示台北觀光吸金程度超越上海香港,學者也嚇傻
彷彿看見台灣的影子:從被英國殖民到回歸中國都任人宰割,強權下破碎的香港
被陸客塞爆會如何?香港人告白:一年 4 千萬陸客是台灣十倍,造成通膨、觀光品質下降
【今日香港,明日台灣】香港人沉痛告白:強國每天 150 移民滲透香港,我們對未來已徹底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