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本書】

在討論教育議題時,常把源頭指向有直接關係的教師,許多人認為當老師很輕鬆、待遇又好,考上正式教職只要輕輕鬆鬆等領退休俸就好,是個很棒的職業,因此當教師們抱怨自己工作辛苦時總是被投以冷眼。但是,當老師真的有這麼涼嗎?

回顧教師培育過程中,想成為一名教師,要修習比別人多的學分;經過全國輾轉考試,也不一定有教職缺額;好不容易考上正式教職,教師屬於責任制,放學還要改作業、備課、接家長電話,服務工時也不像你認為的「學生放學就下班了」!還有那些數不清被以為擁有的各種權利和加給,其實歷年來都已被逐漸消減,更何況還要遭受社會大眾許多負面刻版印象及污名化的眼光。不過,還是有許多教師為了教育理想和熱忱堅持下來了,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釐清那些迷思,減少抹滅教師教育熱忱的傷害吧!

(責任編輯:黃家茹)

 

文/黃益中

當老師很輕鬆嗎?常常有人這麼問我。兩年來,因為寫了《思辨:熱血教師的十堂公民課》,較常在媒體上曝光,也有許多演講、專欄、媒體採訪等露出機會,加上不喜歡透露工作的辛苦面,所以容易讓人誤以為老師是個輕鬆的行業。我承認自己不是好老師,但是在教育界也待了十多年,看過許多老師在教學上的熱情與付出,對於老師被汙名化的幾個常見迷思,在此提出一些想法。

迷思一:每年都有寒暑假,不用上班還有薪水可領,真好

是啊,但我寧可不要寒暑假,請還給老師生病的權利!寒暑假加起來兩個多月,聽起來很棒,但別忘了,老師還得準備下個學期的教材,即便是在家休假也得備課。至於備課外的時間,雖然可以讓老師安排出遊行程,但一律得擠在機票、住宿最昂貴,旅客也最多的寒暑假出國。

還有一點,老師除了寒暑假外,是沒有出國權利的,除非有正當理由並且向長官報備獲准。我曾聽過一個真實故事:某位老師的兒子在美國攻讀博士,兒子人生中最光榮、最重要的六月畢業典禮,她卻因為是老師而不能陪在孩子身旁。

另外,因為有寒暑假,所以老師沒有年假、慰休假,一年事病假併計就是十四天。但是,最大的問題是老師不能隨意請假。這和老師的工作性質有關。試想一位老師若突然生病想請病假,他的課該怎麼辦?請假要自付代課費不打緊,臨時要他去哪找代課老師?找同事嗎?同事也有課要上啊,就算同事願意犧牲時間來幫忙,學生能接受嗎?突然來一個陌生的老師,學生不見得願意乖乖聽課。

迷思二:有十八趴,退休金又多,真好

(註:退休軍公教人員優惠存款,是中華民國政府設置讓軍公教人員將退休金以及公保給付存在台灣銀行所能享受的特別優惠利息待遇。在一九九五年實施退撫新制後,新進人員不適用此優惠。現行軍公教優惠存款利率為年息18%,故此制度常被簡稱為軍公教18%,口語讀法為「軍公教十八趴」。(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錯!十八趴的福利早在一九九五年就取消了,現在各位看到的在職老師從來就沒有十八趴。再來,我每個月薪水七萬元(職等四百七十五點),要強制扣繳公保與退撫儲金四千五百元(以提撥率百分之十二計算,未來還要調成百分之十八)。可是,我那些領同樣或更多薪水的業界朋友們,每月要繳的勞保加勞退少於一千元的比比皆是,因為勞保設有投保天花板(四萬五千八百元)。

這就和儲蓄是一樣的道理,老師每個月存得多,雇主(政府)又確實相對提撥,再加上複利計算,能領到的退休金當然會比較高。

迷思三:不用打卡,四、五點就可以下班,真好

對,可是想想,班級導師早上七點半就要開始上班看學生早自習,中午沒有午休(老師們通常都是利用午休處理班務跟回答學生學業問題),若以《勞動基準法》規定每日上班八小時來計,其實下午三點半就可以打卡下班了。

目前的勞工問題在於企業主往往濫用所謂「責任制」的剝削,才會變成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我的立場是,冤有頭債有主,不檢討企業主的違法問題,反而以不用打卡這點來扭曲老師這個職業,好像本末倒置了!

迷思四:下班後就沒事,免加班,真好

假設一個班有三十五名學生,每位學生的家長每週打半小時電話給老師,談孩子的事情,以一週七天來算,老師平均每天要接二.五個小時的電話,也就是每天加班二.五小時,而且假日也要加班,更沒有加班費。每個家長的半小時,其實是老師的十七.五個小時啊!

每個行業都有它的辛酸面,每個人也都有他的甘苦談,如果都是受薪階級,都要繳所得稅,大家其實都在同一艘船上。今天勞工的困境應該是G D P增加、經濟成長,實質薪資卻十六年不漲,才造成社會上對老師這行業產生誤解。

數字可以證明,一九九六年,受僱人員報酬占G D P比重還超過百分之五十,到二○一五年僅剩百分之四十三.九七。相較之下,企業的營業盈餘占G D P比重卻由一九九六年的百分之三十一,攀升到二○一五年的百分之三十五.○八。兩相對照,這十幾年來,受僱人員報酬占比下滑了六.○三個百分點,營業盈餘卻增加了四.○八個百分點。簡單來說,你薪水變少不是因為G D P變小,而是因為老闆拿走太多!  

當然,這並不是抱怨,而是希望大家能正視這些謬誤。而且,教育是良心事業,它有可貴與迷人的地方,如果看一個孩子長大讓你有成就感,那老師一次看著三十五個孩子成長,心裡的滿足感豈是薪水多少、放假多少能衡量的?

如果,你很有熱情、很有理想,想改變這個社會,我會告訴你,這裡有很多願意為學生無私付出的老師們,歡迎加入教育的大家庭,這裡永遠需要你!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向高牆說不》,由寶瓶文化出版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Alexas_fotos,CC Licensed)

推薦閱讀:

當教科書畢業後都變垃圾,台灣教育該思考的是──為何我們從不讓孩子讀「真正的書」?

用果凍筆就是炫富?與其選擇視而不見差異,不如告訴孩子怎麼面對那些不公平

當我們只把作文當「假掰大賽」,憑什麼抱怨年輕人語文能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