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挑選這本書】

對許多人來說,迪化街恐怕就是農曆年前辦年貨時才會去一次的老巷弄。但是在這裡,其實也有著值得細細品味的歷史痕跡。台北有不少大企業,都是從迪化街一帶發跡。迪化街有不少商場人情故事,並不輸給山西晉商;中國已有《喬家大院》這樣的故事,台北實在也很需要有迪化街大鋪的故事。(責任編輯:林芮緹)

文/ 韓良露

一般不住在迪化街一帶的人,恐怕只有在農曆年前買年貨時才會想到去迪化街走走。可是我對迪化街、大稻埕一帶情有獨鍾,三不五時只要有空,就會去那兒時光漫步一番,甚至在那裡看到一些殘破的老屋,很想能頂下來維護一番,當成工作室及住家來住。我對於住這種老區中的老屋一直有不切實際的幻想,總覺得在老屋中所看到的天光雲影或落日西沉都跟別的地方不一樣。

我都會先到永樂市場;有時去得早,還會在以撮合姻緣出名的霞海城隍廟前的石板廣場旁大榕樹下,吃那攤清晨六點就開張的「民樂旗魚米粉湯」。有的老人在清晨便會叫一杯啤酒,點上一盤炸豆腐、炸蚵仔酥、炸紅燒肉之類,在日頭慢慢釋放熱氣的樹蔭下悠然暢飲。

我很喜歡城隍廟對面曾經存在的老郵局,我覺得它是台北最美的郵局。白色的洋樓,綠色的字,木頭門,古色古香。我還會特地到此寄信、領匯票,順便在老屋內呼吸舊日氣息。郵局旁的廢棄三層老屋,是屈臣氏昔日的老鋪。這個地方若能改成大稻埕老街坊中心多好;可以開茶館、唱南管、演掌中戲。

迪化街舊名中街、南街,是大稻程街市的中心,鉅商大賈的集中地帶。早年延平北路一段、二段(太平街)還不繁榮時,迪化街就早已馳名海內外。

迪化街是台北「Old Money」(殷實世家)的所在,因此早年台北各種生意人要調頭寸,常常都得和迪化街的老商家周轉。迪化街還傳說過,某一大財主手上有一百億台幣在放款。台北有不少大企業,都是從迪化街一帶發跡。迪化街有不少商場人情故事,並不輸給山西晉商;中國已有《喬家大院》這樣的故事,台北實在也很需要有迪化街大鋪的故事。

歷史哀愁的呼喚

迪化街至今仍有早期農業與市集的氣質,就像郭雪湖畫的〈南街殷賑〉圖,往往從一大早就很熱鬧。永樂市場早早就開張了,附近商家的生意活絡起來,大家忙個大半天,往往到下午五、六點近黃昏時,街面就顯得冷清。我卻特別喜歡傍晚前去迪化街走走,會特別有種回到童年老時光的感覺。倉皇的暮色掩上街頭,鋪面陸續打烊,夏日時血紅的落日在迪化街背後的水門下沉,街上的老貓走在安靜的騎樓下,尋找店主遺落的小魚乾。

有時,我特別有閒,竟然會從一大早到黃昏,都在迪化街一帶閒混。幾年前,有一回遇到住在迪化街的人,我拿出皮夾中一張當時還開在附近的「葳麗咖啡館」所發售的咖啡券,那個人笑了,說很少看到非迪化街住戶者,會買這種常客卡。可見我的確有在混迪化街。

【BO 精選活動:知覺之色 —「台灣百景的五光與十色」

▣ 講座簡介:
能改變自己的,從來都是自己。-「看台灣味如何帶領台灣設計產業突破重圍。」

當社會風氣都流行清新小確幸,日風極簡為審美規範之時,由洪資皓帶領的團隊從歷史、人文剖析台灣每一處日常細節的前世今生,帶觀者從全新的起點認識台灣味。

▣ 講者:洪資皓 / 台味誌創辦人
▣ 時間:6/23(五) 19:30-21:00 (19:00開放入場)
▣ 地點:青鳥書店(華山園區內,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一號,玻璃屋二樓)
▣ 報名表單:https://goo.gl/forms/VILrfJNbccdpRKxB2
▣ 報名方式:填寫報名表單後,於活動當日繳交入場費250元。
(附台灣在地茶飲,可另以NT$80 優惠價加購 ?莓果香氣泡飲)

(本文摘錄經「有鹿文化」出版社同意授權青鳥書店於 BuzzOrange 刊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推薦書名為《台北回味》。 圖片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