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推薦這篇文章】

台灣的確不夠好,充斥著不少問題,選擇出走或留下是個人自由,然而有一群人舉家移民海外,卻因著已經不是台灣島內的一份子,以商業為名壓榨台灣勞工,甚至投資破壞台灣環境的標案。

這樣的情景不難想像,在利益優先的商場也早已司空見慣。但是,難道我們要任憑這樣的情景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台灣無限循環?(責任編輯:鄭伊真)

台灣社會必須制止這種一邊榨乾台灣、一邊嫌棄台灣者的作為,必須擋下惡質掏空台灣、中飽私囊的惡質財團或政客,否則台灣島上的各種弊病是無法根除的,因為台灣社會的寶貴資源還被這些人壟斷與把持著。圖片來源:Luis CC licensed

文/王乾任

日前郭台銘對外表示,因為台灣不夠好(指政府效能太差),所以未來除非必要,不再投資台灣

聽到郭台銘的說法,不知道你是心有戚戚焉,還是不以為然?

無論心有戚戚焉,還是不以為然都好,有一點不可否認,那就是台灣的確不夠好,充斥著不少問題。

就說前一陣子齊柏林導演不幸墜機身亡之後,許多人才發現,亞泥對花蓮環境造成的傷害,竟然阻止不了,因為有個官員在卸任前一天簽署了開採同意案。明擺著鑽制度漏洞,我們卻無可奈何,即便未來修法通過,也未必能阻止既成事實的繼續惡化。

這還只是冰山一角,這些年台灣的慘狀,隨便問誰都能說出一籮筐。

然而,問題的關鍵並不是台灣不夠好,如果有「國際觀」的朋友肯定發現了,鄰近的日本、韓國近年來也不算太好,日本通縮 20 年眾所皆知,韓流表面光鮮亮麗之下卻有越來越多無法翻身的人生失敗組。非但如此,就連素來被台灣推崇的歐美先進國家,也有不少自己的問題(就說青年失業率,歐美不少國家的慘狀並不亞於台灣)。

也就是說,放眼全世界,能夠稱得上好的國家不是沒有(北歐一些國家算是公認的好),但是絕大多數國家都有自己的問題,都覺得自己的國家不夠好。

問題是,怎麼面對自己國家的不夠好?

郭台銘毋寧說出了很多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所想的答案,既然不夠好那就離開吧!

所以 20 年前,台灣的製造業開始衰退時,紛紛西進或南進,思考轉型升級的不是沒有,卻是少數。

20 年間,製造業的大批外移,中產階級工作大幅萎縮,許多人看淡台灣前景,紛紛出走,到世界各地闖蕩,打拼自己的個人成就。

近年來常駐中國的台灣人口超過百萬,而到海外打工或任職人數也有數十萬,兩者相加近兩百萬,等於將近十分之一的台灣人口出國謀生,這還不包括選擇直接移民海外,或是出國留學的人口。

出走台灣,似乎是許多人面對台灣困境時做出的選擇。因為台灣不夠好,因為台灣不能給我發展的舞台,所以我要離開。

不過,同樣一個問題,有另外一些人做出了不同的選擇,這些人選擇留下來,為台灣未來的改變奮力一搏。就像川普覺得美國變得不夠好,他希望重振美利堅合眾國,所以出來參選,而不是帶著大批身家移民到對自己累積財富有幫助的國家。

對我來說,無論出走或是留下都好,這是個人的生涯規畫與人生願景的差異所導致。無論留或走,只要認真工作,當個好公民就好。

只不過,偏偏有一些人,得了便宜還賣乖,就是那些嘴巴成天說著台灣這裡、那裡不好,實際上早已舉家的國籍都移往海外的人,偏偏人還留在台灣,生意、事業也都還在台灣,拼命賺他們口中諸般嫌棄的台灣社會的錢,甚至因為早已不是這塊土地的共同體的一分子,所以投資當中有一些甚至是嚴重破壞台灣生態環境的生意。

這些人一方面大肆破壞台灣的生態環境從中牟利,一方面又要公然抱怨台灣不好,碰到有公民聯合起來要制止這類情況繼續惡化時,則以其財富權勢屢次三番對外放話說要出走台灣、停止投資,真是讓人覺得齒冷。

為何台灣有一些資本家,明明就還賴著不走,卻成天放話說要走?明明在台灣還有很多投資,卻要說未來不再投資?而且似乎這類的放話總是很有效,每當媒體大幅報導之後,政府姿態就放軟,資本家提出的無理要求就能獲得善意回應,犧牲的自然又是台灣這塊土地上的寶貴資源,還有已經夠低薪、過勞的台灣勞工。

台灣社會必須制止這種一邊榨乾台灣、一邊嫌棄台灣者的作為,必須擋下惡質掏空台灣、中飽私囊的惡質財團或政客,否則台灣島上的各種弊病是無法根除的,因為台灣社會的寶貴資源還被這些人壟斷與把持。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上報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王乾任專欄:明明是意圖榨乾台灣的人 成天還嫌台灣不好要出走〉。)

推薦閱讀:

在台灣就是魯蛇?遭逢台灣困境就出走,一昧對中共歌功頌德的你們才是「偽台灣人」
「對岸在講大數據,台灣在談魯肉飯」的邏輯謬誤:一天到晚唱衰台灣,是因為你眼中只看到中國
《通靈少女》談小情小愛錯了嗎?藝文創作不是都得憂國憂民、講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