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玉蔻

台巴斷交,北京片面改變台海現狀,蔡英文總統人事任命上的善意指標,外交部長李大維,已然失去意義;加上中間李大維涉及為自己心腹安排逃脱斷交大使命運,閃電調回外交部升任常務次長的循私或判斷失策的作為,這位小英委派特別任務的外長,恐怕不能不下台,離職時機只是早晚差異罷了。

不論是基於政治經濟或是地緣戰略,這次巴拿馬斷交對台灣而言都是個致命傷。不過在這場大地震之中,外交部卻是忽略邦交不穩的狀況,不尋常地陣前換將,催生出一個任期不滿一月的短命巴拿馬大使。國難臨頭,但這難從何而來?首要應該為此負責的人非外交部長李大維莫屬。

兩國斷交,絕對不是一個衝動之下所做的匆促決定。既然如此,巴拿馬大使館站在兩國外交的最前線,理應觀察到些許風吹草動。不過,外交部長李大維卻在五月中將時任巴拿馬大使的劉德立調回台灣,更升任為外交部常務次長。以現在的眼光往回看,這樣的動作無疑是在邦交最不穩定的時候提油救火。

身為外交官,遭逢斷交肯定會影響仕途。偏偏劉德立曾經擔任李大維的機要,此次調動是否存在著個人私情?或是外交部情資有誤,才毫無顧忌地更換大使?無論原因是哪個,李大維顯然都需要背負起他的政治責任,從外交部長一職離開。但,他需要卸任的原因也不只是因為此次大使更動事件。

巴拿馬斷交,象徵著蔡英文維持現狀的策略全面破產。過去這一年來,不僅達賴喇嘛不能來台,李明哲事件政府也盡可能保持低調,就連要求加入聯合國的聲量都小了許多。可是,我們的善意如此明顯,中國有領情嗎?這些動作北京當局肯定都看在眼裡,但對習近平而言,趕在 19 屆人大前靠著打壓台灣來鞏固政權才是當務之急。

既然如此,蔡英文勢必要調整她的兩岸、外交策略,而李大維做為堅定的維持現狀派,自然也得面臨撤換的命運。在人事調動之外,原本為表示善意而延宕的公投法若能藉機修法通過,這既能展現台灣人民主自決的決心,又因距離實體公投仍相當遙遠而算不上是挑釁,或可算得上是台灣面對這次斷交的良好回應

(本文經原作者周玉蔻授權刊登。圖片來源: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