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在公共議題討論上,我們不難看到一個現象:每當女性對公共議題做出評論的時候,社會輿論往往從她的外表到學歷、教育水準通通都會質疑一番,甚至會懷疑「你根本只是想紅」。甚至我們還可以再回顧到蔡英文、洪秀柱甚至羅瑩雪所面對的困境,只因為她們是女性參政人物,就要被質疑年齡、不婚甚至是外表美醜。可是,這些到底跟她們的評論、能力甚至是表現有什麼關係?
而最悲哀的是,甚至今天這篇文章,若是任何一位生理女性撰寫,也可能只會被貼上女權的標籤,然後被臭罵一頓——當然這並非要對林立青身分做任何指責,但諷刺的是:如果不是林立青所寫,有可能會引發這麼大的回響嗎?
(責任編輯:林芮緹)
文/林立青
整個網路上都在吵李家同事件,但我覺得有件事情讓我感覺很奇怪甚至很不舒服,說真話,我不覺得李家同事件有啥好吵,畢竟看來看去,誰也沒犯下什麼真正錯,我只覺得金門大學要考慮一下整修大禮堂的空調系統而已。
但問題就在於各大臉書動態,我的觀察是,如果是女生發表批評意見的話,第一時間就會出現所謂「正妹這樣說」的標題,詭異的是,就算有其他更有網路聲量的人發表類似或是相同的意見,常常會有截然不同的結果。
例如周芷萱在這波留言攻擊中,就成為主要的洗版戰場,一大堆以性為主的攻擊留言瘋狂出現。我為此還去查了一下蕩婦羞辱這個名詞。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364603563617133&set=a.194666310610870.49108.100002025076363&type=3
接著我看了一下臉書上幾個不同的結果:
我先排除李茂生和廖玉蕙,因為兩人都是學者,並且較屬於經驗分享類的發言,較不會引發抨擊。也可能因為他們都較為年長。
周偉航、祈立峰比較年輕,雖然他們的提出的論點在我看來其實也都相同,但他們幾乎沒有被任何人洗板或是反過來提出質疑,我可以認為或許因為他們都是學者,同時擁有教職。大家認為擁有教育背景的學者發表對於其他學者的言論是可以接受的。
可是周芷萱雖然不算什麼擁有教職的學者,但在我看來學歷也很漂亮,同時也是台灣大學研究生協會的會長,卻還是會被批評「你懂什麼」這點令我大感不解…..偶然滑過楊斯棓和劉文勝的臉書時,發現這兩人的論點和周芷萱也相去不遠,但也幾乎沒人攻擊評論者的外貌。
好,或許上面的人以外,我該找找年齡比較相近的。或者網路聲量,活躍度和知名度相同的。
我查了一下周芷萱的Google搜尋結果約略有132000,朱宥勳是73400,朱家安是47800,溫朗東是26000,臉書上的追蹤人數也各有高低,但周芷萱看起來人氣和知名度應該不比這些男生少,並且代表政黨參選過。
朱家安是寫出較長篇文章批評的人,朱家安說了不只一篇文章談李家同,我認為批判力道比周芷萱深刻的多,卻幾乎沒有任何人留言問他說「教養」或是「想紅」,也沒有人問朱家安「學術貢獻比李家同如何」或者說「職場險惡」。
https://www.facebook.com/krisnight/posts/1396374417078447
朱宥勳和周芷萱論點相同,甚至還很嘲諷,但是幾乎沒有人會去朱宥勳那裏留言「想紅」「刷存在感」並且來指教「教養」這件事,有一點詭異的是,也幾乎沒人會要朱宥勳「看看自己長什麼樣子」,也沒有人要告訴朱宥勳什麼是「教養」。
https://www.facebook.com/chuck158207/posts/1781041258578667
如果說以政治傾向,那同黨的溫朗東也有發表文章,攻擊力道也遠比周芷萱強,並且連續發表多篇文章批評,也同時被網路媒體轉載,並且溫的評論比周芷萱還長,但卻也幾乎沒有人去針對溫朗東談「尊重」和「家教」。
https://www.facebook.com/kookisky/posts/1948997448459762
https://www.facebook.com/kookisky/posts/1949623111730529
我看了半天以後,我幾乎無法找到一個可以解釋「為什麼只發生在她身上」的原因。在同一時間內不只一個人發言,卻幾乎只攻擊在她身上,而且是近乎人身羞辱式的方式攻擊,這些發言只能用一個解釋方式,那可能就是「我們對於年輕女生有獨特的關注」和要求?
另一個問題在於,這些不打算要溝通的人,只是一昧留言出言「教訓」的人,為什麼獨獨在女生的版面上特別多?我好奇的是,如果要攻擊論點,那大可針對論點討論,或者根本不討論,但為什麼會出現一大堆「只針對年輕女生」的「教養」來討論比較?是因為我們的社會認為男生發言比較不需要教養,還是因為我們對於年輕女生的教養有獨特的要求?
晚間時,我和幾個女生朋友對話,發現她們常常收到一些以「教育」為名義而攻擊騷擾她們的私訊。我必須承認的是,我至今沒有被人用私訊搜擾攻擊,我的收件夾通常是感謝文或稱讚文字,但為什麼這些女生卻會被這樣的騷擾攻擊?只因為年輕漂亮而發表意見嗎?
我只能真的承認,很可能我們就是會集體欺負女生,也或許我們的文化還有一種觀念是「這些公共議題輪不到女生來說?」
(本文經原作者林立青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欺負女生〉。)
推薦閱讀:
「醜女要感謝強暴她的人」——為什麼這社會病態到能夠把性暴力當有趣?
【年度風雲女性】蕩婦又怎樣?我決心信奉瑪丹娜的「壞女性主義」
性別的「隱微侵犯」:長得正不正、有沒有結婚,到底與她的專業能力有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