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玉蔻

上個禮拜,華南金控總經理交接,新任總經理是位名不見經傳的前總稽核,羅寶珠。經查之後才發現,猶如「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女人」的翻版,籍籍無名的羅寶珠能夠職階三級跳,或許靠的是她先生丁克華,也就是前金管會主委的庇蔭。這場人事異動,難不成又是一樁新的酬庸?

行政院長林全出身財政界,對金融幫的偏愛不是一天兩天。兆豐洗錢案雖然鬧得舉國上下風風雨雨,但是當時主事的徐光曦與寫下神秘關說信的彭淮南卻是安全下莊。唯獨前金管會主委丁克華,上任僅僅百餘日的時間,就受到此案波及而黯然下台。因此,華南金控這次總經理交接,在許多人眼裡看來,其實就是對丁克華的一種補償。

不過,這或許更是問題的冰山一角。

我與財政委員會的立委黃國昌電台連線訪談時,便聊到這個話題。他說,現在八大公股行庫之中,有六家的董事長都出身自財政部、金管會的退休官員 ─ 顯然這已經成為了一個結構性的問題。

公股行庫存在的目的,有相當大的部分是經營國家資產,獲取最大效益。因此,我們都認同行政院需要用人唯才,尋找有專業能力的對象來操盤,引導金融業前進。特別是現在業內人士都在談論、思考金融創新的時候,所謂的「有專業能力」的定義,更是與十幾二十年前大不相同了。

問題是,那些退休官員懂嗎?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當公股銀行董事長都是金管會、財政部等相關機構的老長官的時候,我們的政府還有辦法超然中立地對這些銀行進行有效監理嗎?到頭來,原來我們的公股銀行只是成為了金融幫的養老院而已。

訪談之中,國昌有個論點我相當認同。民進黨上台以來,頂著無數壓力推動了一例一休、年金改革與同婚釋憲,這些巨大的改革他們都做到了。可像八大行庫人事任命這樣毫無民意阻力的小事,卻依舊限於過去酬庸的模式。這是怎麼回事?

莫以善小而不為,民進黨的改革或許更應該從這樣的「小事」做起。

(本文經原作者周玉蔻授權刊登。圖片來源: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