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編譯這篇文章】

中國霧霾問題嚴重,最近一則新聞指出韓國環境代表團將起訴中國和南韓政府,要求賠償粉塵汙染造成的「精神傷害」,一共求償 2.73 億韓元。

霧霾壟罩城市時彷彿就像世界末日,歐美國家也針對中國的霧霾發明了一個新詞「空氣末日」(apocalypse)。到底中國空氣汙染為何會這麼嚴重?又是怎麼造成的?(責任編輯:黃靖軒)

還記得前幾天從中壢開上快速道路要回家時,外頭的天氣霧濛濛的,若不是因為知道這裏是平地,我可能真的會以為我在雲霧之中呢。

但其實,這些雲霧是由固體顆粒所形成的『霾』,而其核心物質是空氣中的灰塵顆粒,而霾中則含有數百種化學顆粒物質,容易侵入人體造成呼吸系統及心血管疾病等損害,而這樣的空氣污染在中國成了『不可描述的天氣現象』。

霧霾問題在中國尤其嚴重,讓英美發明了一個新詞──「空氣末日」(airpocalypse)。該詞由空氣(air)和《聖經》的啟示錄(apocalypse)兩個詞彙組合而成,被用來指中國嚴重的大氣污染。

到底中國的霧霾問題,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霧霾成陰霾

2013 年起,中國東部持續近一個月的霧霾。這場霧霾成了中國人生活中,揮不去的卻又必須面對的陰霾。而霧霾的持續,可能是融冰及降雪量增加引起的風,所引起的連環反應。若北極冰海持續的縮減可能會讓惡劣氣候加劇,第一個擔憂的是可能會衝擊到將在 2020 舉辦的北京冬季奧運。

其實近些年來,空氣品質不佳的問題一直困擾著中國,但是在 2013 年一月這場霧霾更為重要,因為它持續太久了,迫使中國政府必須要即刻正視這個問題。而其巨大的規模讓中國 74 個主要的城市中的七成以上都已超過空氣品質標準,有極高的風險會造成健康的損害。

以北京為主,空氣中瀰漫的霧霾讓眼前『路茫茫』,即使中國政府為了挽救這場災害而發出了許多的命令限制排放政策,例如學校停課、航班取消、車輛禁行,甚至連北京烤鴨都被禁止燒烤了。

目前中國政府也取消了百餘座的火力發電廠的建造計畫,且近年來的燃煤需求下滑,所需用電也遠遠供過於求,且其所排放物質更是這場霧霾的元兇之一。

但即使減量了火力發電廠的建造,中國的空氣污染還是一直處於紅色警戒之下,這些危險的空污物質就像雞尾酒一樣,將天空染上了黃色及木炭色的陰霾,迫使將4.6億人口生活在這有毒物質瀰漫的空氣下。這人口總數更是相當於美國、加拿大與墨西哥之總和。

其中這張來自中國海南的照片中,400個學生因為學校停課所以必須做必須在足球場上考試,眼見學生之間明顯有間隔但是卻因為霧太大而看不出究竟有多少學生。

北極海的融冰極可能是原因之一

喬治亞理工學院的大氣科學家王宇航教授研究發現,全球暖化造成了北極海的冰塊漸融,表面的融冰及暖空氣增加了降雪量,這塊變得溼暖的空氣改變了西伯利亞上空的高氣壓,自2013年1月起更開始影響著自中國吹往日、韓的季風。因為空氣條件的停滯,形成了不流動。這年的空氣不流通是中國過去35年來最糟的,王教授這樣說。

過去數十年來的工業開發結果,除了經濟效益外,外部效果如今也開始漸漸為人們所承受,中國政府希望2022年的北京冬季奧運可以如期舉行的話,勢必要拿出更大的作為及執行力來漸少碳排放量及其他造成環境更嚴峻的因素,且人民的健康長期暴露在危險之下難保數年之後不會動搖國本,這些不只是中國人民及政府如今迫在眉睫的問題,更是每個國家都該引以為鑒的。

(本文提供合作對象轉載。首圖來源:Simon Carr CC licensed)

參考來源:

China’s ‘airpocalypse’ linked to Arctic sea ice loss
China’s ‘airpocalypse’ a product of climate change, not just pollution, researchers say
Smog refugees flee Chinese cities as ‘airpocalypse’ blights half a billion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