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推薦這篇文章】
為什麼馬克宏能戰勝政壇大老當選法國最年輕的總統?本文告訴你,要說馬克宏憑著「過人的智能」、「魅力」、「師生戀新聞影響力」、「打破傳統」等等立論也許還太薄弱,最根本的是,他在當選總統前幾十年來打下良好的「人脈關係」,才是他勝選的關鍵。
編註:文中提及馬克宏學哲學與之後的經濟相關工作不搭嘎,但要澄清的一點是,「哲學為知識之母」,可以說學好哲學其他領域的知識相對好入門,再加上馬克宏的勤奮好學,在幾個月內掌握經濟學與微積分這不是件難事。(責任編輯:鄭伊真)

馬克宏究竟是怎麼當上法國總統的? 圖片來源:截自YouTube
文 ∕ 苗柔柔
這幾天,隨著法國新總統馬克宏的當選,各種關於他的消息滿天飛,尤其是先有一篇《你以為琺國帥哥總統是情種》刷爆眼球,接著又來個劇情大反轉,闢謠文接踵而至,如此戲劇性的翻雲覆雨,好像哪國哪個總統都沒引發過。
正好筆者亦應邀稍微研究了一下這位當紅總統,越研究越覺得此人真乃「神人」,雖然聲稱他靠老婆上台未必是真,但背後有其出人意料的支持卻肯定不假。
我們來看看他一生中幾個看似簡單、卻大有玄機的神轉折。
第一,馬克宏原本在家鄉亞眠的一所私立天主教中學就讀,在高中最後一年轉學到巴黎的亨利四世中學。要知道,亨利四世中學和路易大帝中學是全法最著名的兩所中學,地位類似於北京四中和人大附中。試想,一個承德普通中學的學生(哪怕他成績很好),在高中最後一年轉入了人大附中,說他完全沒關係,你信不信?
至於憑藉成績出色的說法,我們可以看到接下來他兩次報考巴黎高等師範學院失敗,然後在巴黎十大學習哲學。儘管法國人推崇哲學,但這類專業並不很難考,因為畢業後不好找工作。所以可以說馬克宏學習優秀,但學霸恐怕談不上。
第二,在巴黎十大學習期間,他的歷史老師弗朗索瓦· 多斯將他介紹給了哲學家保羅·利科,他是法國哲學大師,在巴黎天主教學院哲學系和蓬皮杜文化中心開講座,並在法國知識分子雜誌《精神》上發表文章,是法國哲學界的領袖。馬克宏為他當助手期間,結識了《精神》雜誌的編輯們,從而加入雜誌社十幾年,為以後知識界前所未有地聲援他打下了基礎。
第三,從國立行政學院畢業後,馬克宏進入了財政監察總局。這個部門類似於中國的審計署,創建於十九世紀初期,主要任務是促進公共財政的嚴格和有效的管理。它具備非常大的獨立性,和跨部門的調查權,並有權根據不同需要實行對地點和實物的控制。
財政監察總局常常招聘國立行政學院的學員,條件是工作必須滿十年。提前離職需要支付賠償金。後來馬克宏提前辭職,為此支付了 54000 歐元。
馬克宏在巴黎十大的碩士論文主題是馬基雅維利哲學,在國立行政學院學習哲學和政治科學,雖然有可能在大學期間接觸過經濟課程,但一定不是專業學習。
在羅斯柴爾德銀行的同事們曾表示儘管他虛心好學,不恥下問,但毫無疑問他不了解未計利息、稅項、折舊等最基本的經濟學術語,在銀行做的也是 Excel 財務模型等基礎工作。
還有一個例子,法國前總統德斯坦,亦是從國立行政學院畢業後進了財政監察總局。但細看一下德斯坦的簡歷就知道,他的父親愛德蒙·德斯坦就是監察總局的資深員工,地位不低。
歷史證明,進入監察總局對馬克宏來說是人生轉折最關鍵的一步。
他很快就得到了局長皮埃爾·朱耶的格外青睞,正是通過後者的介紹,他才認識了後來引薦他進入政壇、並屢次提拔和支持他的重量級人物,雅克·阿塔利,2014年也是朱耶力荐他就任經濟部長,超越了至少三位排在前面的候選人。
阿塔利是法國著名的作家,歷史學、政治學和經濟學家,為密特朗總統當了 10 年特別顧問,在 1990 年創建了歐洲復興開發銀行並擔任首任行長,並在 1991 年參與起草、通過《馬斯特里赫特條約》,受薩科奇總統委任創辦「法國自由增長委員會」(又稱阿塔利委員會),是法國政壇、經濟界首腦級人物之一。
正是阿塔利和其他委員的推薦,使馬克宏進入了羅斯柴爾德銀行;也是阿塔利把馬克龍介紹給了奧朗德,並在後來馬克宏反出社會黨,奧朗德不知所措而徵詢阿塔利的意見時,後者以一種漠然回應的語氣表明了態度,並在競選期間全力支持馬克龍。也是在阿塔利委員會裡,馬克龍認識了彼得 · 布拉柏克,雀巢公司前董事長。
第四,2008 年馬克龍辭去監察員的職務,進入羅斯柴爾德銀行,僅僅兩年,在 2010 年參與《世界報》資本重組和法國源訊公司併購西門子 IT 部門以後,就被任命為合夥人,這一任命對不少銀行內部的職員來說,都顯得非常「神秘」。
而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再過兩年,2012 年他運作了雀巢收購輝瑞業務的交易,金額高達 90 億歐元,他從中至少賺取了 200 萬歐元,而 2009-2013 年他在羅斯柴爾德銀行工作期間,收入不少於 280 萬歐元。
對一個哪怕一流大學畢業、四年前還對金融知識一無所知、兩年前還在做 Excel 基本報表的 35 歲年輕人來說,即使他以前就認識雀巢的前董事長,他經歷的一切仍然堪稱「奇蹟」。
羅斯柴爾德銀行在他身上可謂花了少見的培養時間和資本。
第五,他先後辭任財政監察員、總統府副秘書長、經濟部長、脫離社會黨自建政黨,就政壇而言,這麼「反感」的政客還真少見。雖然借光於法國民眾厭惡了幾十年來左右兩黨扯皮、希望出現新面孔,加上經濟停滯和外來移民促使極右勢力上升,引來主流社會的反撲和壓制,但一個新政黨的當選,它在競選中依靠的社會資源、尤其是雄厚的競選資金,總不會是憑空從天上掉下來的吧?
縱觀馬克宏這一路,我們可以看到,他的成功不是一蹴可就的。他必然有自己的天分、才幹和努力,才會從亨利四世中學、財政監察總局、羅斯柴爾德銀行和政府經濟部長一步步地,直到登上總統寶座。這是一個他和其他人互相發現、互相欣賞和互相支持的過程。毫無疑問,他的登頂也會給那些支持他的人更大的發展空間。
(本文經合作夥伴觀察者網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苗柔柔:馬克龍未必靠老婆但人脈可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