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編譯這篇文章】

挪威是歐洲成長最快的城市之一,但是,在二零一五年時,這座城市宣布了他們的大計畫:二零一九年之前,奧斯陸的市中心將會完全無車化。此篇文章將會介紹奧斯陸無車城的脈絡,以及如何將無車城的概念延伸到其他城市上。(編譯者:曾倚華)

無車市中心真的可行嗎?

挪威的首都奧斯陸,向來以優異的生活品質而聞名。但隨著城市成長得越來越快速、人口越來越多,此一特質已經開始受到威脅。擁擠的人行道、遲緩的交通、以及糟糕的空氣,這一切都讓這個城市長久累積起來的名聲陷入危險。

因此在二零一五年,這座城市提出了一個大膽的保證:為了提升居民日常的便利性,二零一九年前,所有的車輛都將會被擋在城市的市中心之外。

無車城的點子其實並不是由挪威發明的。許多歐洲城市如巴黎、都柏林、馬德里和米蘭,都有類似的構想,儘管野心不像奧斯陸那麼大,他們也都已經在想辦法讓市區的車流量減少。為了完成此一理想,奧斯陸已經展開實質作為,而這一切都被紀錄片導演克勞倫斯˙艾克森(Clarence Eckerson)透過鏡頭保留了下來。

首先,奧斯陸開始動手移除市中心的路邊停車格。

在影片中,艾克森剪接了改造前與改造後的街道與廣場景觀;而在同一位置取而代之的,則是一條條腳踏車道。市政府保證,會在二零一七年底前移除市中心所有的路邊停車位置,並在二零一九年時增加額外的六十公里腳踏車專用道,政府也以編列十億美金的預算做出實際行動。

此外,還有大眾運輸的議題。奧斯陸的大眾運輸公司魯特(Ruter)已經收到政府要求,將要吸收城市無車化後將要產生的新興通勤人士。

魯特公司策略團隊總監佛洛德˙威頓(Frode Hvattum)表示,他們鼓勵民眾以步行優先。新的交通系統正在規劃當中,而舊系統也將變得更有效率,四門公車與腳踏車騎士的特殊購票系統能讓他們更順利地帶著腳踏車通勤。同時,城市的公共腳踏車系統也將使用更輕便的骨架、打造更多車站與租車處,並推出更簡單的使用者操作介面。

其他城市要如何以此為參考做出改變?

這一切都聽起來既可行又美好。但是即便在挪威適用,在其他國家、其他城市呢?市政府又該怎麼將這樣的概念導入自己的城市裡?

身為美國公民的紀錄片導演艾克森認為,去除路邊停車格是最容易在美國執行的一項。

「我們要做的,就只是停止提供更多的停車位。我們不該再要求建商蓋新的停車場,並開始移除我們路邊現有的停車格。擁有更多停車位,通常就意味著會有更多車。像曼哈頓這種城市居然還在打造更多的停車場,他們簡直是瘋了。」艾克森近期也拍了一部關於加拿大溫哥華減少車流的紀錄片,相比之下,兩大城市的共通點都是提供腳踏車騎士更多更安全的車道。

世界上許多大城市也在朝無車化的方向努力。舉例來說,馬德里正計劃在二零二零年前將市中心兩百公頃的土地無車化;漢堡則計劃在二零三五年時將車輛完全從某些特定區域移除,讓百分之四十的城市區域完全無車;成都的一部分也已經設計成步行比行車更容易,並計畫將城市內一半的街道設計成禁止行車的道路。

就連忙碌的紐約,都已經開始計劃進行減少車流量了。此外,墨西哥、巴黎、雅典和倫敦,也都提出減少行車的政策,例如限制行車天數、打造更多腳踏車道、或是限制柴油與汽油車的行駛、鼓勵電動車的使用。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樣的政策雖然非常吸引人,但當然不是一件易事。挪威的當地人也懷疑,最後奧斯陸很可能只會擁有幾個無車區域,但不可能讓車輛完全從市中心消失。「車子不可能一轉眼就全部不見了。」當地的一名腳踏車店老闆並不樂觀。

美國奧克蘭的一名記者賽門˙威爾森(Simon Wilson)也對他的市政府感到憂心。奧蘭多也有過無車城的構想,但卻都沒有訂出實際執行的目標,市政府其實並不在乎這個點子。在他的文章中,他提到奧克蘭的的交通局甚至推翻了無車城的概念。

但就算這樣的理想沒有辦法在短時間之內實現,無車城的願景已經毫無疑問地深植於人心。奧斯陸積極的作法,將會成為國際間最好的典範,拋磚引玉,讓其他城市擁有能夠參考的案例。而在人口日益增加的台灣各大城市,或許我們也可以開始思索,以奧斯陸及其他無車城市作為參考,如何減少行車,提升我們生活環境的品質。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Shahzada Hatim CC licensed)

本文資料來源:

Oslo Is on Track for a Car-Free Future
Watch Oslo transform into a car-free utopia
Here’s a totally mainstream idea: let’s take the cars out of Auckland’s central 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