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最近建中學生惡搞了媒體,一時之間群眾開始集體攻擊這些建中學生品德教育失敗、身為資優學生卻行為失當等等。來看看美國 MIT學生的例子吧,一群高材生因為不爽學術圈浮濫的風氣用假論文欺騙了全世界,卻讓學校引以為傲——關鍵的問題不是這些學生的動機如何或貢獻多少,更重要的是,我們的社會對任何反抗體制的行為絲毫沒有包容力,甚至沒有攻擊、傷害任何人也一樣。

(責任編輯:林芮緹)

截圖自 MIT NEWS

文/林啟維

建中生惡搞了一下媒體,結果天下大亂。品德操守、資優議題全部都被挖出來鞭,一夜之間,彷彿變成一些台灣幽默感的照妖鏡。

相比於國內僅僅「冒牌貨上新聞」、無傷大雅的惡搞事件,幾年前美國 MIT 學生 (依照媒體慣例,姑且稱之為資優生) 在十幾年前才真正用「假論文」惡搞了全世界的學術界。

事情源自於近十多年來,全球的學術論文氾濫,每年將近 200 萬篇論文產出。許多單位、組織甚至靠著大量的論文邀稿,賺取高額報名費。以理工科國際論文為例,一篇 conference 投稿大約要花 $100 – $300 美金。辦國際研討會,儼然成為一門好賺的生意。

論文多到這樣的程度,自然可能產生濫竽充數的情況,甚至傳聞不少研討會幾乎看都沒看就通過的說法。為了諷刺這樣粗糙的學術環境,三位來自 MIT 的人工智慧實驗室 (CSAIL) 的研究生,決定進行這項龐大的惡搞計畫。

他們架設了一套系統叫作 SCIgen (意指 SCI 論文產生器)。使用方法非常簡單:只要輸入作者名稱,按下 Generate (產出),就會幫你產生一篇完整的論文!產出的論文包含了圖表、數據、資料引用,甚至模擬論文寫作的語法。對非專業人士來說,幾可亂真。

最了不起的是,用這套系統所產出的「論文」成功投稿並刊登在 2005 年 SCI 等級的國際研討會。扎扎實實地戳破了學術圈不嚴謹的泡泡。

當他們將這場騙局自爆揭露之後,CNN、BBC 等世界級媒體爭相採訪。接下來的幾年間, SCIgen 這套系統被美國學術界廣泛拿來使用,去測試、檢驗低門檻、低水平的研討會,甚至還一度讓學術界更加謹慎與反省。

到了 2013 年,IEEE(全球電機工程協會)甚至用了另外一個軟體,偵測並淘汰了高達 120 多篇「假論文」。再次證明了學術圈濫竽充數的嚴重性。

wing_clipper, CC Licensed

回頭看看,這幾位 MIT 學生受到了懲罰嗎?

不僅沒有,至今 MIT 校方仍然對於他們的所做所為感到自豪。如果不是這些「資優生」的反骨跟執行力,也不會有機會對整個學界產生那麼大的諷刺以及去蕪存菁貢獻。

這樣的反骨與幽默,或許正是社會改變的動力。

補充:

看到不少網友把焦點放在討論 MIT 學生與建中生誰有貢獻,可能是誤會這篇討論的主旨。我想講的是:「用幽默感與不攻擊、傷害他人的行為,去諷刺自己不滿意的現狀」在我看來,他們的行為無異。

其實並沒有任何報導或當事人具體表達說 MIT 這幾個學生一開始抱著高尚的動機、理念。單純透過文章的解讀是,他們純粹看不慣這個系統,想要來一場世紀惡作劇。差別只是,在美國確實許多人譴責他們 (尤其是被欺騙的研討會),但他們沒有被校方要求道歉、更沒有被要求去做心理諮商。(作者補於留言討論

SCIgen 論文產生器
十週年報導

延伸閱讀:

謝謝建中學生戳破台灣媒體的迂腐真面目
【當人生只剩下數字】他花了 7 年跟拍同學,見證了考試如何殺死夢想與熱情
瑞士教學的經驗告訴我:一個不能讓父母安心託付孩子的社會,才是台灣教改該面對的「根」
一時魯不代表一世魯!台大電機高材生在矽谷被開除後,反而讓思想進化了
建中校長不該為升學搞「戒嚴」,這位教授回憶翹課、瘋社團的建中歲月:這是人生的啟蒙時刻

(本文經原作者林啟維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