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玉蔻
台灣民主轉型 20 年,政黨政治逐漸成熟,同時也淪於對立仇視的局面。藍綠選民繞著議題不斷打轉,猶如一台高速旋轉的摩天輪,遲早將自己所積累的一切給甩出去。在民進黨全面執政,準備帶領台灣人走向轉型正義的康莊大道之際,無謂的對立仍然持續干擾著台灣社會,摧殘年輕世代。
轉型正義、本土化與台灣人優先,是這個講究認同的時代中,我們所應該追求的理念。既然如此,我們更應該正視、接受這片土地上曾經發生過的一切,因為它們都已經深植在我們的血液深處,無法抹去。
從荷蘭、西班牙人開始,到明鄭、清朝、日本殖民政府與國民黨威權統治時期,這些政權留下太多傷痕在台灣這片土地與人民上,卻也同時有著無可否認的功績。八田與一做為一名技師,為嘉南平原水利工程鞠躬盡瘁,即便他身為殖民政府的一員,也值得我們感念;蔣介石是無數榮民的精神偶像,卻也是殺害許多台灣人的兇手,他的功過仍需我們挖掘真相評斷。
因此,近來兩件銅像斬首事件,只是無謂平添雙方的對立。然後彼此再度陷入更深的仇恨漩渦之中。這之中的罪魁禍首,自然是政治意識型態在作祟,讓整個台灣始終在原地打轉,陷入坐以待斃的窒息。
要邁向未來,台灣需要成為一輛文化多元融合的列車,讓原住民、客家人、閩南人、外省人、本省人還有新住民能夠攜手合作。這一點,文化部責無旁貸,或者說,這個部會正掌握了驅動台灣的關鍵。
過去台灣曾經是華人世界的流行音樂中心,近來卻明顯中國篡奪地位。究其原因,就是我們深深陷在藍綠對立之中,執著於「台灣」這個狹窄的概念,徒然消耗能量與彼此優勢。
台灣是個海島國家,我們更要有個開闊的心胸與步伐。唯有先走向全球、迎向世界,台灣才不會故步自封,鎖在一座小島之內。台灣各個方面的軟實力早已積攢多年的能量,只欠一個引信令其爆發。文化部與政府要做的,是讓我們看到願景與方向,台灣人的文化自然會迸發出來,令世界驚嘆。
(本文經原作者周玉蔻授權刊登。圖片來源: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