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玉蔻

少數統派人士的瘋狂行徑,已經走火入魔。面對移除蔣中正銅像的去蔣化目標,居然是以斬首八田與一銅像做為報復。這刀砍下去,傷害的不只是一尊沒有生命的銅像,而是所有認同這片土地歷史的台灣人情感。

近年每逢二二八,全台各地蔣介石銅像必遭不測,大家已見怪不怪。雖然這樣的手段並不令人贊同,足以見得在台灣人心中他的神話早已崩解。只是有些人似乎卻不能接受這樣的事實。八田與一銅像遭斷頭,卻是遠超過政治容忍的限度。

雖然中小學歷史課本上通常只草草地用幾句「八田與一建設嘉南大圳」云云,就帶過了他的事蹟,他對這片土地的貢獻卻是遠超過這些文字所能形容。即使八田與一身為殖民政府官員,且建造水庫也是基於把好米送回日本的目的,但他花了 10 年時間成就當年亞洲規模與技術第一的水利設施,至今仍造福雲嘉南地區眾多農民,也是不爭的事實

反觀蔣介石,流亡來台之初只想把這片土地當成反攻基地,所作所為與殖民政府如出一轍。幾十年來,有多少台灣人在他的命令下魂斷槍口?像這樣的殺人兇手,卻被威權政府宣揚成民族偉人、國家救星,在各地塑造銅像紀念之。如今台灣好不容易花了 20 年時間走上民主化的道路,我們又怎能繼續把人當神看待?去蔣化,不是為了杯葛清算,是讓台灣人能夠正視我們的歷史。斬首八田與一銅像,卻是無謂地製造對立。

數百年來,台灣人歷經了荷蘭、西班牙、明鄭、滿清、日本與國民黨等政權,只能默不吭聲聽人使喚。這命運聽來悲哀,這些來來去去的政權也成為深植在我們文化與血液之中的一部份,無可剝離與否認。八田與一之於台灣農業發展,就好比尹仲容、李國鼎與孫運璿等人之於台灣現代化,雖然他們都是殖民或黨國政權下的技術官僚,卻都盡心盡力運用自身智識與技術,為這片土地現在的繁榮奠定基礎。

雖然八田與一銅像不幸遭到斬首,我們不必為那些兇手感到憤怒。反之,我們該試著理解這些人的悲哀。他們始終無法面對轉型正義後的現實,找不到自身的歸屬而讓認知產生斷層。趁著這個機會,台灣上下應該去釐清歷史與政治背後,每個人的功與過,避免台灣各個世代的歷史認知斷層,造成的認同錯亂,長期破壞台灣社會的和諧。

(本文經原作者周玉蔻授權刊登。圖片來源: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