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推薦這篇文章】
你曾想過住在隔壁的移工每天照顧奶奶或是爺爺之外,他們在台灣還有什麼休閒娛樂嗎?這些移工來自世界各方,他們因年輕時的選擇毅然踏上陌生的土地,有些人一離開幾十年,有些人甚至一輩子。在這裡他們是外國人,在家裡他們是陌生人。他們獨自流浪他方,所賺取的家庭費用獲得家鄉人們口中的「外匯英雄」美名。但他們不忘的,永遠是家鄉的那股熟悉的味道。
在台灣,就有這麼一些地方,是這群移工們重拾過去回憶的場域。他們在此與同鄉問候、購買家鄉味、漂漂亮亮地裝扮自己又或是參與宗教活動撫平心靈。於是移工們在不多的休假時間裡,在台灣有了些許關於同鄉新的記憶。(責任編輯:鄭伊真)

圖片來源:One- Forty
文字/陳子琳
攝影/Kenny Mori
你曾經在假日的時候經過台北車站嗎?星期日的車站總是擠滿了轉乘的旅客、行色匆匆地前往下一個地點,但在大廳黑白相間的地板上,總有一群又一群移工們席地而坐著,他們操著東南亞語言和朋友盡情說笑,相對匆忙的旅人,他們的時間仿佛靜止一般,再急促的腳步聲或尖銳的吆喝聲,都無法驚動他們。
這般的景象對你來說肯定不陌生,但總是在外圍觀看的你,曾否好奇為什麼他們往往能在這裡待上一整天?而他們又都在做些什麼呢?

圖片來源:One- Forty
我們約在這,是想確認彼此都好好的
星期天的下午是 One-Forty School 上課的時間,每次上課前我們都會調查出席狀況,在一連串「Hadir」(印尼文「出席」之意) 留言之間總會有幾個學生說這次沒有辦法參與,而「這個禮拜沒有放假」通常是他們請假的原因。
每到了假日,很多人也許開始盤算要去哪裡放鬆心情,但是有一群人並沒有休息,而是默默繼續支撐社會的運作,其中包含了很多東南亞移工。在台灣的六十萬名的移動工作者,因為工作性質的關係,放假的次數並不多。以最多人投身的家庭看護工為例,因為他們照顧的對象有些沒辦法自理生活、需要 24 小時照料,根據勞動部 105 年的統計,外籍看護中有多達 34.5% 的人一整個月都沒有放假的機會。
曾經,我們就在車站遇過一對印尼的母子,媽媽在臺北擔任看護的工作,兒子則是在台中的工廠工作。那天他們相約在大廳,和一群朋友一起切生日蛋糕、吃著家鄉菜和印尼道地薑黃飯塔來慶生。因為放假的次數不多,移工們要把握時間,往往和朋友相約離彼此都不會太遠的地點,而台北車站成為北部移工假日的相聚基地,似乎也就不那麼令人意外了。

圖片來源:One- Forty
當移工與商家輾轉來到了台灣,在異鄉相互扶持
隨著時間經過,移工聚集地點的周圍漸漸熱鬧了起來,街上聚集了特色各異的商店,每個店家提供的服務五花八門,從商品、餐點、美髮、匯款到貨運都有,當移工輾轉來到了台灣,就是在這些角落裡重新凝聚社群與情感。在台北車站周邊,有北平西路上的小印尼街、站內也有許多販售東南亞道地料理的地下街,成功吸引了印尼移工的駐留。
再往北一點,位於中山北路的聖多福天主堂,因為在假日的時候提供他加祿語的彌撒,在教堂周圍一帶,則形成了現在人稱小菲律賓區的熱鬧商圈。每當彌撒結束,總見成群的菲律賓移工魚貫走出教堂,前往附近的金萬萬百貨或東南亞商店中買一些傳統菲律賓的食物,帶到教堂後面的小公園與朋友們分享,一日生活圈於焉形成。但在難得放假的日子裡,移工們除了社交、與久違的朋友聯繫感情之外,他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圖片來源:One- Forty
跟收假時間賽跑,我有好多事要完成
「我在花蓮照顧阿嬤,每個禮拜只有星期天放假,所以我都是星期六晚上坐火車來台北來跟我朋友見面,我們在星期天會一起去很多地方,可能要匯錢、要買東西、也要去上課。雖然很累可是很值得,見到她們我的心情總是會變比較好!」那天,印尼學生 Susan 如此分享自己的假日日常。
大多數選擇來台灣的東南亞移工,都是家庭重要的經濟支柱,在本國內也稱呼他們為「外匯英雄。」每到假日的印尼街、菲律賓街,總會看到許多移工在銀行裡排隊、等著將大部分的薪水匯回家裡。
許多東南亞商店也承接了匯款和貨運的功能,當移工細心挑選寄給孩子或是親戚的禮物之後,就可以透過商店和其合作的貨運公司,把滿滿的心意與思念寄回家鄉。看準了移工的經濟實力,現在有些商店甚至發展出「郵購」的功能,譬如移工想為印尼的家裡添一些家具,他只需要在台灣付錢,過幾天就會有專人將新的沙發搬到他的家裡!
寄錢回家鄉之後,剩下的薪水就可以稍稍犒賞自己這個月的辛勞。有些女孩會去美容院,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假日印尼街的美髮院生意好的不得了,頂著濕漉漉的頭髮,在店門口等著變髮完成的印尼女孩也成了沿途可愛的風景;有些人會大啖家鄉美食,吃飽喝足後也不忘到店家二樓歡唱投幣式卡拉 ok,歌聲穿透窗戶、散佈在空中,這是印尼街獨有的 Live 演唱會。

圖片來源:One- Forty
「每個月在台北車站都會有一次我們穆斯林的聚會,我們會邀請印尼的教長來這裡講道。我很愛阿拉,祂讓我們印尼人更團結了,因為每個月都有這樣的大拜拜,年輕的穆斯林心會穩定下來、也比較少做壞事了。」在一月的伊斯蘭大拜拜活動中,來台灣將近 12 年的 Einy 這麼對我說。
當全球化下流動成為常態,東南亞移工們跨越城鄉甚至國界來到台灣,支撐他們的往往是家庭和宗教的力量。在台北車站南二門外每個月會有一次大型的伊斯蘭宗教活動,特地從印尼飛來台灣的教長,會帶領這些印尼籍的穆斯林移工進行禮拜,以宗教的力量洗滌移工疲累的心情。而在許多基督教會或是天主教會中,也提供印尼語、菲律賓語、越南語或是泰語的彌撒,讓這些移工即使在異地,也能受到信仰的眷顧、異地教友的照顧。
我們需要勞動力,但來的是人
台灣引進東南亞移工,作為支撐社會運作的「人力」,但有的時候我們只看到他們身為「勞動力」的重要性,卻忘記了他們也是「人」,是累的時候需要休息、是孤單的時候需要信仰和朋友,跟我們一樣的人呀!在難得的假日裡,很多移工一大早就起來、穿上平常沒有機會穿的漂亮衣服,精神奕奕地把盤算一整個星期的待辦清單一件件完成,在同一天裡他們需要宗教的慰藉力量、要把薪水寄回家支撐家庭的運作、還需要和久違的朋友見上一面,畢竟彼此是在台灣相依的家人呀!

圖片來源:One- Forty
移工在台灣生活的面向實在太多,假使對他們還是充滿疑問和不了解的話,告訴你一個好消息:今年四月 One-Forty 在1914華山文創園區舉辦 「600,000 JOURNEYS:六十萬個旅程;六十萬個故事」2017 年度特展。在這次的展覽中我們與《圖文不符》以及來自台灣、美國、菲律賓三地的藝術家合作,準備好好告訴你移工在台灣的那些簡單卻不平凡的生活樣貌。我們更結合了移工真人圖書館的活動,邀請你在暖暖的午後一起來聽他們的故事。嘿,歡迎你來華山走一趟,開啟一趟自己與東南亞移工的旅程,走進他們的故事、成為他們的日常。
展覽資訊
地點:華山 1914 文創園區 中 5 – 鍋爐室
時間:4/1 (六)~4/14 (五) 10:00-18:00
費用:免費入場
展覽官方網站:點這裡進入
展場內真人圖書館:特展 FB 活動頁(展覽最新消息也會更新在這裡唷!)
周邊活動介紹與報名:點這裡報名
(本文經原作者One-Forty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移工放假像當兵,總在跟收假時間賽跑〉。)
延伸閱讀:
台灣人真的未必贏過東南亞——遇見菲律賓長官顛覆我的刻板印象
南向之前,你了解他們多少?東南亞不是一個整體,而是充滿多元差異的「馬賽克」市場
要培養國際觀,我建議開始學習東南亞語言──給年輕世代 5 個如何「國際化」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