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我們時常看見台灣「人才外流」危機的文章,但具體來說究竟外流到什麼程度?根據最新統計,2015年國人赴海外工作 72.4 萬人,近3年來的平均大約 72 萬人——而這些外流的人才,通常都是帶領國家創新產業的核心關鍵,大專以上的白領高階人才。政府還要繼續用法規做出各式各樣的限制、讓人才外流保持進行式嗎?
(責任編輯:林芮緹)

The People Speak!, CC Licensed
國發會表示,依據主計總處 2017 年 3月16日公布2015年國人赴海外工作72.4萬人,近3年平均約72萬人,增加主因初判來自短期外派增幅大;將強化創業政策,鼓勵有海外工作經驗者回流。
媒體今天報導,根據主計總處統計,10年來台灣到海外就業的人口倍增,2015年已逾72萬人,其中到大陸就業占比仍居最高,達58%。
主計總處表示,最新國人赴海外工作統計、分析於3月16日發布。國發會人力發展處副處長謝佳宜表示,主計總處統計、公布的資訊,比對年份僅至2009年,相關報導指出,2015年國人赴海外工作72.4萬人,對比2005年的34萬人,已倍增,應是另取得更久之前的資料。
她並說,這10年間赴海外工作人數增加,主因確實與10幾年來國內薪資調整平緩有關,但也與全球產業布局各國的產業結構變化有關,以及年輕人希望歷練有海外工作能力的生涯規劃等因素,都有關係。
她指出,其實國發會比較不會只看單一年份數字,以近3年來說,國人赴海外工作2013年71.7萬人、2014年72.6萬人、2015年72.4萬人,平均在72萬人水平,而且對比主計總處公布的2009年約為66萬人,增加6萬人,增幅沒有像對比2005年的34萬人那麼大。
她也說,國發會發現,停留單一國家180天以上的海外工作人數,從2009年到2015年間的統計數字在43萬到47萬人左右,波動也不大;但是同期間,赴海外工作90天以上、180天以下的短期外派人數,則從20萬人,成長到26萬人,增幅達3成,可能是促成近年來海外工作人數成長到72萬人水平的原因。
但是謝佳宜強調,赴海外工作的人有7成以上是大專學歷以上的教育程度,多是白領階級,加上短期外派人數增幅大,政府希望加強推動相關政策,例如創新創業政策,鼓勵這些有海外工作經驗的人回國創業,將這些赴海外工作的人力,轉化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正面影響力。
(本文經合作夥伴中央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72萬人前年赴海外工作 政府鼓勵回流〉。)
延伸閱讀:
【人才不願來也留不住】打造友善人才的台灣:開放外籍人士就業未必是衝擊
致文化部長鄭麗君的一封信:別再等人才成為「台灣之光」後,才想到要培養他們
大學教授出走,政府該加薪留人嗎?與其「供養」人才,不如想辦法「利用」人才
港媒:台灣未來最大難題——失去的 20 年,僅剩下經濟惡化、民粹內耗、工資低落、人才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