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你我大學時期可能都參加過所謂的「迎新宿營」或是「●●之夜」,但內容卻是講求集體、團康,甚至是軍事化(值星官、嚴格的管理、列隊喊口號等等);而所謂的表演,也都停留再一些刻板印象、粗暴的內容卻被視為「突破尺度」。但最怪的是,這些東西只會被當成「傳統」,卻沒有人質疑。台灣接受中華民國的威權遺毒難道還不夠嗎?大學沒有這種陳腐的活動也是可以的。
(責任編輯:林芮緹)
文/李明璁
各位同學是否想過,什麼時候我們的大學各系所或社團,才有可能開始討論,取消或改變什麼之夜啦宿營啦等等訴諸集體化和團康化(甚至還附加諸如軍事管理威權化)的活動?
(這些東西真的跟你們爸爸媽媽年輕時那個戒嚴年代在玩的沒有太大差別啊~)
二十多年來我一直有點納悶,台灣社會既然都已持續朝向個體化的新世紀了,為什麼校園裡的人際交流與情感互動模式,永遠只能停留在這幾種老梗群聚活動,萬年不變地反覆同樣模子的自娛娛人。
是否因為想像力貧乏、一開始就陷在固定的框架裡,於是為了找梗只好誇張化慣性的思維或行為模式,乃至於一派天真地複製挪用各種帶有剝削性質的粗暴符碼。以為這樣就突破尺度、「自由解放」又保證有梗好笑了,殊不知一開始便歪掉也就算了,連好笑這個基本要求都完全零分。
(然後那些耍酷或加辣的什麼,其實也都不過一個模子,不是嗎?)
結果問題不只是政治不正確,而是根本就不知道為何而演為何而鬧為何而笑?從頭到尾、代代相傳就是一個「因為要搞這個,所以就這樣搞」的反覆迴路。一個缺乏真正幽默感、只會胡鬧瞎玩的校園格局,其實就是整個社會始終無法美感多元和趣味升級的無聊縮影。
什麼時候才會有個誰來說:從今天起,咱們別再瞎忙這些了,來幹點別的什麼、真正有點想像力和創造力、能讓人真的拍案叫絕的那種吧?
(本文經原作者李明璁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延伸閱讀:
台大拿「輪姦」當活動宣傳錯在哪?第一學府的無知,來自整個社會縱容性暴力笑話
建中校長不該為升學搞「戒嚴」,這位教授回憶翹課、瘋社團的建中歲月:這是人生的啟蒙時刻
別再羨慕「稱霸全國」的熱血高校了──日媒揭露日本社團根本是超大型血汗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