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你以為台灣在地方與中央都已經政黨輪替,國民黨就不會起死回生嗎?不,他們會掐住農漁民的脖子,用派系、黑金綁架地方政治,一點一滴的累積政經實力,到時候再從地方選舉慢慢贏回來。(責任編輯:蔡沛宇)

擷取自網路

文/ 黃奕誠

最近全國農漁會改選,隨著各區域的農漁會紛紛選出理監事與總幹事,全國層級的農漁會選舉也在3月18號選出會員代表,而透過會員代表的名單,也大致能夠看出全國農漁會最後鹿死誰手。

如意料之中,全國農會總幹事仍由張榮味一派人馬張永成(國民黨立委張麗善夫婿)出任,而全國漁會,民進黨則與張榮味達成共識,理事長將由先前擔任過立委,在漁業界相當具有實力的許德祥出任,而全國漁會總幹事依舊由林啟滄續任,形成藍綠共治的局面。

農漁會選舉當作政黨競爭的風向球

全國農漁會的選舉,經常是檢驗藍綠政黨在基層實力版圖的指標選舉,特別是農漁會選舉需要有效率的綁樁,才能從小組長、會員代表、理監事到各派系所覬覦的職位總幹事脫穎而出,在綁樁的過程中只要損失一席理事,就可能會被「整碗捧去」。

也因此過去的農漁會選舉常常有黑道勢力介入,更不時傳出在選舉前夕會有黑道把會員代表帶到其他地方,等到確定選舉結果後才放他們回家的傳聞。

在現代民主社會當中,農漁會選舉這種層層綁樁的行為,正如同「前現代政治」,只要有錢跟掌握選舉名冊,現任的主政者就有機會繼續連任,導致萬年總幹事的出現以及與農漁會組織功能常年積弱不振,更苦了需要真正被幫助的農漁民們。

農漁會分成「理事長制」與「總幹事制」

然而,回顧歷史,農漁會並非一開始就由總幹事個人獨攬大權,過去真正的決策權力是在理事會當中,實質的掌權者為理事長。後來國民黨為了有效控制農漁會,將農漁會法修改方向從「理事長制」轉變到「總幹事制」,賦予總幹事更多的人事權,許多農漁會就此轉變為總幹事獨大。

而總幹事在當時更受派系喜愛的原因是:

(1)不受任期限制(理事長為兩任)

(2)不一定要具備農漁民身份。寬鬆的標準讓地方派系更能安插自己的人馬,不過綜觀農會與漁會的權力結構,多數農會由總幹事主政,而多數漁會卻由理事長主政,有一方說法則是若該會由兩個派系輪流共治的話更容易維持有任期限制的理事長制。

民進黨曾推「排黑」,國民黨又把「黑道」找回來

然而,藍綠共治的漁會,有其不穩定的潛在因素,過去時常有總幹事與理事長分屬不同派系,導致兩人互相牽制而疏於農漁會的業務上。長期以來,農漁會總幹事制所衍生的問題層出不窮。

因此,2001年民進黨提出「排黑條款」,提高賄選的罰則,而國民黨執政後又狹其國會多數把總幹事限制放寬,否則其派系許多候選人都不符資格,農漁會選舉十幾年來毫無進展。

農漁會變成國民黨抓住的最後一塊肥肉

國民黨雖然在前幾次選舉中遭到台灣人民的唾棄,但仍牢牢掌握了農漁會的系統,現在更加上兩岸的農業交流,透過農產品買賣來促統,而國民黨派系、黑金橫行的地方政治中,真正的農民生計卻無人聞問。

所以你以為台灣在地方與中央都已經政黨輪替,國民黨就不會起死回生嗎?不,他們會掐住農漁民的脖子,一點一滴的累積政經實力,到時候再從地方選舉慢慢贏回來。

 

延伸閱讀:
菜蟲就像黑道,維持著另一個世界的平衡
北市府完敗!柯文哲中計鬥輸張榮味派,台北農產運銷公司人事權拱手讓人
菜農之子的真心話:種高麗菜像是在玩大樂透,每年都有可能崩盤!

 

(本文經投稿作者 黃奕誠 授權刊登,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意投稿者可寄至:[email protected],經編輯檯審核並評估合宜性後再行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