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玉蔻

好不容易,政府上周末大規模推出舉債一兆元的前瞻建設條例草案,企圖提振投資乘數效應經濟成長率;社會上還來不及反應,今天早報頭條指出,台積電 5 千億 3 奈米製程投資案受困,準備挪移到美國去

一下子去了一半。這個算術背後的秘密,套一句金融界人士對我説的話:「政府該做的是改善投資環境。」意思是有誘因、有利可圖了,還怕企業界不投資嗎?

政府做椿,值得肯定鼓勵,有擔當也就罷了;前瞻計劃中的基隆、南港輕軌案,暗藏著政府交通官員個人的理念與夢想,就有意思多多了

毫無來由地,基隆突然即將冒出一條通往台北的輕軌。這是經過縝密考量的工程決策,或是交通部長個人理念的實踐?眼見捷運汐止延伸段前景不明,我不禁想問蔡英文政府:你們真的懂在地人的需求嗎

我生在基隆、長在基隆,雖然不敢說能夠代表基隆人全體的心聲,但至少對於基隆人的需求我有切身的感受。北北基雖然號稱一日生活圈,可是從基隆往來台北,單趟動輒就要消耗近 2 個小時的時間。這樣的「一日生活圈」對基隆人來說,是太沉重的負擔。於是,公共運輸之於基隆─台北路線,重點絕對是在於速度與運量。然而,輕軌做得到嗎?

的確,基北捷運有它建設上的難度,但支持輕軌的蔡英文政府有沒有想過當地居民通勤的需求?如果只是因為賀陳旦的一面之詞,就可能將規劃已久卻不斷難產的捷運打入冷宮,那也不過是新的浪費的開始。

不是中央政府願意撥錢,地方政府就要伸出雙手喜迎財源。中央之所以是中央,就是因它負責大方向的統籌規劃,自然不可能明白各個地方的需求。如果地方政府就這麼輕易照單全收,那請仔細想想,台灣有多少蚊子館就是在這種情況之下建起來的?雖說蔡英文表示她將會每 3 個月檢查一次進度,那卻不是我們所期待的總統的工作。蔡英文總統要做的,是給我們一個前進的方向,還有一個跟著她走的理由。

基隆人等捷運等了十幾年了,如今一朝換成輕軌,這是為何?在毫無前兆之下,蔡英文政府就打算舉債 80 億興建輕軌,我想她與林全內閣需要給人民一個說明。即便從選情考量出發,目前基隆市長林右昌支持度相當穩定,就算要綁樁也未必要從這裡開始。又或者是我們的賀陳部長的個人理念凌駕專業,成為了這次輕軌上路的真正原因?

交通運輸是一個國家的血管,唯有這血管順暢流動,國家才能夠順利發展。交通規劃絕不能淪為少數人的理念實踐,國家可不是讓你們肆意妄為的玩具!

(本文經原作者周玉蔻授權刊登。圖片來源:Cheng-en Cheng,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