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去年英國脫歐公投過關,許多外商企業憂心在英國的利益引此受損,紛紛出現遷移總部到歐陸國家的念頭,其中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更有望取代倫敦成為新的經濟中心。但令人意外的是,荷蘭人並不以英國脫歐為樂,在他們的價值觀中,從個人到國家,充分「合作」才是創造多贏的關鍵鑰匙。(責任編輯:蔡沛宇)

圖片來源:換日線提供

「我真的不知道脫歐對英國有什麼好處。」

荷蘭同事頓了一下,嘆了一口氣說:

可能因為荷蘭是很小的國家,我們一直認為唯有合作才能推行貿易,國家也才能生存。人民之所以願意積極學習各國語言,就是為了更多的合作機會。

放到更大的局面來看,歐洲各國無法單獨與美、中競爭,只有聯合一起時,才有談判的空間。雖然荷蘭人很愛開別的國家的玩笑,但我們不只是荷蘭人,也是歐洲人。

脫歐公投結果,阿姆斯特丹可望取代倫敦

去年英國的脫歐公投,為世界丟下一顆震撼彈,除了英國本身爆炸性的動亂,歐洲各國也如熱鍋般沸騰。

公投後,來自四面八方的聲音,針對英國產業結構的變動進行預測,這些預測普遍認為:作為歐洲經濟中心的倫敦,地位將受到挑戰。

許多日、美、澳、中資等企業(以下統稱「外資企業」),在歐洲集團的傳統結構,都是以英國為區域總部,在其他歐洲國家依據業務需求,下設有子、分公司。

過去,位在英國的區域總部享有歐盟內關稅、貿易等優惠,如今,假使英國退出歐盟,不僅跨國製作零件所享有的零關稅將會成為過去,英國銀行也不再握有「護照權利」的優勢(註二)。

脫歐程序尚未開跑,外資企業已開始考慮將區域總部轉移至歐洲內陸。西歐的幾個內陸國家表面上雖不動聲色、靜候英國與歐盟的談判,私下卻蠢蠢欲動,為成為新歐洲經濟中心做準備。

縱觀歐洲內陸國家的經濟環境,阿姆斯特丹非常有潛力取代倫敦。荷蘭地理位置方便,人民教育程度及英文程度普遍偏高,優良的稅務政策,更讓荷蘭在脫歐事件前就吸引許多外資企業在境內投資。

公投結果發佈後,荷蘭的法務、會計等業者積極提供外資企業諮詢服務,提出一系列中期及長期、變與不變的利弊分析,以推行將外資企業區域總部轉移到阿姆斯特丹的行動計劃,以致阿姆斯特丹的房價隨之高漲。

即便英國為了避免外資流失,緊急頒布降低企業所得稅政策(註三),也無法阻擋荷蘭人說服被脫歐影響最深的日商,發起馬上重組的念頭(註四)。

沒有資本閉關鎖國,「合作」突破小國困境

如此說來,英國脫歐似乎對荷蘭好處多於壞處。但出乎意料的,我周圍的同事一邊積極的尋找擴大阿姆斯特丹業務的可能,一邊卻沉痛的告訴我:他們無法相信英國的離去。

他們一致認為:脫歐雖然為荷蘭帶來一些新的機遇,但對英國、對歐洲都是弊多於利。角度不同,結論自然不同,但我可以明白荷蘭同事的觀點,乃是源自於他們悠久的合作傳統。

荷蘭人性格「務實」,所以善於合作,而他們合作的風格,則是「直接」──談判過程中會直接切入重點,不似有些地區習慣的「繞圈式溝通」。

對於不願接受或者想要再談判的條件,也會直截了當的提出。或許有些初遇荷蘭人的外國同事會驚異於這份直接,卻不曾因此產生誤會。

除了擅長談判,荷蘭人更善於整理及創造資源。身為一個資源小國,他們自認沒有資本閉關鎖國,學會「合作」之於荷蘭絕對是上上策。

據此,荷蘭人難以理解英國脫歐的決定。

自利利他,共創雙贏

團隊合作,是一個從只關注自身利益,轉換成關注眾人利益的行為模式。參與者要有深厚的共識基礎,相信 1 加 1 確實會大於 2,才能夠說服彼此不只著眼於自身的進步,更強調集體的前進。

基本的人與人、團隊與團隊乃至企業與企業間的合作尚且不易,遑論跨國合作。比起面對彼此利益與情感上的磨合,一刀斬斷,關門自己玩自己的,好似輕鬆、容易多了,但關閉互動的結果必然會扼制許多成長的可能。

荷蘭把握情勢的精準度與反應的速度令人驚艷,證明其國家雖小,思維上卻具備宏大的格局。但更發人深省的,是他們對共榮共存的接受、對合作必要性的認知,與對荷蘭和歐洲關係的理解。他們深知溝通合作不是妥協,而是努力建造雙贏局面,因此大可不必感到屈辱。

許多理性的經濟分析都能清楚指出脫歐對英國造成的損失,一個離去的決定換來全世界學者與人民的不解。(欲分析「英國脫歐」事件,涉及許多複雜的政治、經濟與歷史等因素,與本文主題無關,故在此不擬申述)

但當把同樣的團體合作問題放到小一點的範圍(如同事、朋友、家人間),就會發現拒絕溝通、一刀兩斷往往是許多人在面臨摩擦時,毫不考慮的選擇。

如何將一刀兩斷的力氣,花在彼此磨合乃至合作、建造雙贏上,從而做到自利又利他,是這個時代需要學習面對的課題。概念或許不易落實,卻可為生活拓展出意想不到的寬度,走出眼前的困境。

【註】

註一:本文僅以脫歐事件為引,談荷蘭人的合作精神,無意分析脫歐事件,或比較英荷兩國做法之優劣。

註二:歐盟銀行護照權利(Passporting),指歐盟內部一系列的協定,為歐盟銀行跨國交易提供便利、減少障礙。交易範圍包括存款、衍生品交易、債券承銷、保險、抵押等業務。詳細可見:Banks’ Brexit Future Hinges on Passporting Rights: QuickTake Q&A

註三:英國預計於 2020 年,將企業所得稅從現在的 20% 降低至 17%,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的 34 個成員國中,僅次於愛爾蘭的 12.5%。

註四:日商汽車生產過程中,許多零件需在歐洲大陸與英國間來回運送,進行加工。一旦沒有關稅協定的保護,運送成本將大幅增加。因此,英國與歐盟的關稅問題為日商目前最為關注的談判焦點。

《關聯閱讀》
台灣瘋荷蘭?該學的不是硬體,而是務實與包容的態度
「關起門來的全球化」──五大重點看強硬脫歐,英國的下一步在哪?
民粹主義橫掃歐洲,逼出菁英危機意識:歐盟各國,已是同一條繩上的螞蚱

 

(本文經合作夥伴換日線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小國大思維──從英國脫歐看荷蘭「合作取代競爭」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