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編譯這篇文章】

對美國來說,這十幾年間快速崛起的中國無疑是強大競爭對手,反過來說亦是如此。不論是在經濟、還是社會上。但在這種劍拔弩張的態勢下,卻還有一個弔詭現象在發生:為何中國家長,擠破頭也要把小孩送到競爭對手美國求學?

從這篇文章中,我們希望讓你從不同角度,重新觀察中美兩國間有趣又微妙的動態關係。(責任編輯:黃靖軒)

「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是台灣在五、六零年代時盛行的口號,說的是大學在台大讀書,之後到美國去留學。

這套價值觀非但還適用於當今社會,在中國崛起的這些年間,也彷彿成為中國父母的養育教條。更有甚者,不少中產階級更是早在高中或大學期間就將孩子送出國。

但這種求好心切的心態背後,仍有不少矛盾之處。不管是中國傳統背誦教育和西方自由學風的角力、中美政治的詭譎情勢,以及更根本的文化適應問題,都是在討論這個議題時不能忽略的面向。

數字:274,000

274,000,這是2013-14學年間,中國學生在美國讀書的人數。

這個數字不但遠遠超出其他國家外籍生的總額,也和前一個年度相比增加了17%更甚至,這已經是連續第十年的成長。因此我們可以說,這絕對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趨勢。

人數之外,留學生的年齡也逐年降低。如果以現有資料為例,中國的富豪子女留學年齡從2014年的18歲,16年時已經降到高中學齡的16歲。

說穿了,出國留學並不是新鮮事。在台灣我們總說要拓展國際觀,但對中國學生來說,離鄉背井求學,背後卻有更多理由。

理由:自由與一胎化世代

說也奇怪,正在崛起的大國裡的菁英,紛紛將他們的獨生子女,也就是一胎化政策的世代,送進地緣政治對手的學校。

這樣一個看似違背政經風向的現象,對中國的學生和家長來說也許不那麼重要。在他們選擇負笈美國的眾多理由中,「自由選擇主修」是最大的誘因。

以今年22歲的關俊峰(英譯,拼音為Junfeng Guan)為例,他推掉了上海一間大學,為了能選擇自己的主修,就毅然決然踏上這塊他從未涉足的土地。

中國的高考機制是純然的成績導向,考生只能選填學校志願,至於系所則完全依照分數決定。這樣的制度雖然和台灣有些學生「選校不選系」的情況相近,但卻少了更多自由度,應該說是「選校『不能』選系」。

除此之外,也有些那麼不純然學業性的理由。

現在這些大學生,大多是中國一胎化政策的第一代。若父母恰好因為經濟改革而富裕,對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他們,出國讀書就成為一種必然性。

這樣的考量對美國大學來說也是雙贏。大學的學費會根據學生的戶籍地有所不同,如果是該州州民,學費就會比跨州就讀或跨國就讀來的便宜。因此,大批的中國留學生也儼然成為一種商機。

問題:身分認同

但問題都在留學之後才開始。

其中最大的就是身分認同:你是美國人還是中國人呢?

不管答案是哪一個,都多少會跟另一個族群有所切割:不是你自身的文化,就是你所身處的文化,而兩者都有為難之處。

被問到這個問題時,關俊峰表示:

「我覺得自己比較像美國人了,但如果要教美國朋友,我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我要去學習他們的談天方式,並克服文化差異。」

與此同時,另一位在高中時就留美的楊金凱(英譯)則因為拒絕和美國朋友一起嘲笑自己的中國朋友,做出了不同的選擇。

「我這麼努力嘗試交美國朋友,但我失去了自己的中國方式和性格。我不再那麼渴望成為美國文化的一部分。我想成為我自己,中國人。」

他複製了自己在中國學習的方式,並斷絕了一切對美國求學夢的想像,以極優異的成績進入賓州大學。他認為這樣的經歷讓他更珍惜和欣賞自己的文化,海外的體驗強化了他們的愛國情操。

隨著川普上任,經濟方面我們看見因中國崛起而失業的美國中產階級,在政治上也嗅到中美關係的曖昧。這些外在的情勢又將如何影響這些留學生的身分認同?

衍伸問題:大學商機與黯然返鄉記

當大學成為一種商機,整個城市也可以以「大學城」為號召,吸引這些一心向外的中國家庭留步。在美國,哪個城市又比的上波士頓呢?

擁有東北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等名校加持,波士頓地區以教育為由的中國觀光客佔了大多數,其中在當地就讀大學的中國學生已有兩萬多位,也難怪當地觀光部門會想以此作為宣傳。

不論是面試兼踏查、協助孩子安頓後的父母出遊,或是每逢假期孩子帶親戚朋友觀光,都是一大商機。

但哀傷的是,中國學生因為成績或操行問題而被迫退學而黯然返鄉的比例也不少。
根據美國厚仁教育(WholeRen Education)2016年針對中國學生的白皮書,其中提到有2713名學生被休學或勒令退學,其中有三成是因為集體舞弊或抄襲等行為。

至於成績因素則佔了四成,但這個比例和14年的六成相比,有相當顯著的減少。這部分可能是因為美國大學方面強化了銜接教育以補足中美教育方式與系統的差異,但若和學術欺騙的比例並置,此消彼漲之間也讓人不免聯想是否有關連。

漂洋過海之後,才是難題的開始。

參考資料
1. Why do so many Chinese students choose US universities?
2. 維基百科(有關中國高考分發細節)
3. 紐約時報中國「空降孩子」系列報導()()(
4. Boston: a study in attracting Chinese visitors
5. US: rise in academic dishonesty cases among Chinese students

(本文提供合作對象轉載。首圖來源:Sakeeb Sabakka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多益破 900 就有「國際觀」?這位留學生的觀察,戳破台灣人的自以為是的優越感
一個留學生的觀察:中國學生羨慕台灣的「民主自由」,卻仍認為我們應該「回歸祖國」
留學海外的台灣學生告白:台灣政府總是害怕學生變得太有思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