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現代人要成為「網紅」已經不再是難事,而網路紅人通常就代表著爭議發生的必然性,也考驗當事人危機處理的智慧。但有意思的是,即使是平常強調公平正義的知名網路紅人,面對「不利於己」的狀況也很可能乾脆封鎖、刪留言處理,最後造成反效果。而究竟網紅是怎麼產生,又有什麼樣的問題呢?

(責任編輯:林芮緹)

https://www.facebook.com/chenyi326/posts/10208907786394473

在社群媒體興盛的年代,一個人竄紅的速度,我想我們都體驗過了。無論是因為搞笑,還是長得美,或是敢言、不畏權威,都很有可能成為「網紅」的潛力,甚至有些網紅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怎麼成名的。

「網紅」的門檻變得特別低,每一個人臉書打開,直播一下就是一個電視台、發表一篇文章就是一個網路媒體,大家都是「自媒體」,這也不是什麼具有新意的說法。

今天看到陳沂「拒出席文化大學演講」的事件,我有一個感觸。我無意深究事實,也無意選擇立場,更不是針對陳沂一個人,而是:身為一個曾經被呂秋遠封鎖過的人,我對於陳沂(或其他網紅)每次發生「不利於自己聲望」的事件時,都用「封鎖」其他不同意見的人,來當作解決問題的方式,感到有趣。我認為只用言論自由來討論或許不夠細緻,這其中涉及了「權力」。

https://www.facebook.com/chenyi326/posts/10208906213915162

https://www.facebook.com/kookisky/posts/1775724305787078

我曾經因為把自己大頭貼還有暱稱換成「安娜貝爾」,最終換不回自己的名字,這種無心插柳的無腦事件,而累積了眾多「追蹤者」。當時大概突然暴增了4、5000個追蹤者,跟呂秋遠、陳沂、人渣文本之類的「網紅」、「公知」比起來,簡直就不是在同一個層級上。但是,無論如何4、5000個人,也足夠形成一定的規模—可能就是「小小網紅」之類的。

我承認,一看到自己追蹤人數暴增,內心萬分喜悅,也享受了前所未有的光環與關注,覺得自己寫什麼文、發什麼照片、拍什麼影片都有人觀看、轉載。享受這種「權力」是一件很痛快的事,而且「這種權力」不需要經過任何人的授與,甚至也沒有透過任何民主的管道、建立任何監督機制,就可以有「權力」,進而在言論自由的市場中產生影響力。

這真的很爽。

不過幾年下來,以前的我,有很多言論很不成熟、不完整,對很多事情的立場飄忽不定,尚未將自己的「知識系統」(發言系統)建構完全,在民眾的媒體識讀愈來愈低落的年代,我曾帶起了一些風潮,也曾毀壞了某些價值觀。

最悲慘的還是,發言稍有不慎,可能無意間傷害了其他未曾料想的人。隨即而來的後果,當然就是被「戰」。大家都知道「被戰」是一件很惱人的事情。很多網紅都是玻璃心,因為「被戰」意味著「權力受到挑戰」,可是網紅的權力來源,本來就是薄弱的、門檻低的、無可考究來源的,所以,網紅不管怎麼樣都會努力捍衛、緊抓不放在言論市場的權力。

於是,為了維持自己在言論市場的地位,在自己的版面上,怎麼可以出現任何雜質?封鎖、解好友、刪留言、找粉絲護航、圍攻異議者,都是防止網紅權力貶值的方式。

陳沂的反應,其實就是網紅的焦慮。這時候,自己平常掛在嘴上的民主、進步、溝通什麼的通通都忘記了。

在網紅自己的版面,他們可以運用各種臉書的功能,消弭異音,但是在別人的活動頁底下,他們可就無可奈何。所以,主辦單位「任由」路人、網友隨意攻擊「受邀講者」,對網紅來說,就成了一種焦慮來源。主辦單位怎麼沒有做好言論控管,任由歧視性言論恣意妄為呢?但話說到底,在言論自由的範圍內,主辦單位有任何理由刪除不同意見的人嗎?哪怕是歧視性言論,也不該是主辦單位「管束」的範圍。

雖然我主張歧視性的言論也是言論自由的一部份,但同時我以為網紅的責任就是要想辦法溝通,去反駁它、挑戰它,用以對抗歧視性的言論。絕對不是以取消它作為對抗歧視性言論的方式。

話又說回來,我自己很少封鎖人,哪怕是被罵翻、被戰翻,我也還是承受這一切。我的想法很簡單,聽聽別人的意見,也許那真的是我的盲點,是我未曾思考過的面向。
有些攻擊真的很惡意,通常會被我定位為hater,可是我也沒有封鎖過他們,久了也就習慣不同意見的評論、惡意批評。

但是,「習慣就好」才是最可怕的地方!享受權力、習慣關注,然後接收到批評時,也會告訴自己「有批評才有進步」、「都是酸民」、「不管怎樣都會有人要批評,就算了」,對我來說,都是「權力的傲慢」

我認為,今天有幸有一些人覺得我說的話淺顯易懂,關注我、追蹤我,這些權力都是來自於許許多多我不認識的人的「信任」。我所得到的權力,是由大家的信任所建立起來的,如果我因為「習慣」演變成「傲慢」,我所得到的信任,就會愈來愈少。
所以,當愈多人關注我,我對「言論的內容」就愈謹慎。我不求我的發言可以讓每個人滿意,但我盡量在我的能力範圍內,綜合以前別人給的批評指教,讓我的言論可以更全面。

同時,更重要的是,我對「權力的行使」就也會更節制。不可以用我擁有的權力無端地霸凌別人(特別是沒有發言權力的人),不可以用我擁有的權力,去刻意打壓不同意見的人。這是我對自己的要求,我也許做不到100分,可能連60分都不到,但我盡力去做。

我曾經犯過很多錯,道過很多次歉,也靠自己累積的經驗與能力,一次又一次,比前一次更成熟地化解危機。如今,我漸漸退出網路的言論市場,但是,我仍然想奉勸(比我厲害N百倍的)「網紅們」,對權力的節制,是創造你們自己內心那個理想社會的第一步。

壓制異音,它仍然存在,封鎖歧視性言論,它也不會消失。坦然地面對這些隨著權力而來的挑戰,我們才會一起走在尋求社會最大共識的道路上。

(本文經原作者范綱皓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延伸閱讀:

熱門議題都有她,陳沂妳哪位?
從馬路到網路——川普狂推特到四叉貓號召網紅「洗地板」快閃,見證公民科技時代來臨
洪荒之力也擋不住競技體育的殘酷──傅園慧:比賽不應該是快樂的嗎?奧運會快把我壓死了
【四叉貓,同婚運動的戰神雅典娜】坐在護家盟群眾中高歌微笑,你怎能不愛他的正能量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