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挑選這本書】
日本安藤忠雄的光影魔法、丹麥雷姆・庫哈斯的超現實世界……而中國這塊土地上不乏有才能的建築師,只是來到這個紙醉金迷、一切正飆速成長的地方,即便是優雅的建築師,也被渲染上幾分狂放的味道……
(責任編輯:林芮緹)
「男人也許更想要的是廚房的主人。」
建築人的款式有許多不同路數,每種款式都有其獨到的魅力與特有的悲催。
我的朋友老徐,長得像鼎鼎大名的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就是設計了北京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的建築大明星,庫哈斯先生有著細細長長的身材跟一身的黑衣服,老徐也是這個模樣。
老徐抽菸時喜歡把香菸夾在中指與無名指之間,他說這種焚燒的儀式要安排在四支長指之間比較像壁爐烈火裡獨處的乾柴,既孤獨又快活,不曉得庫哈斯先生是否也如此。老徐長得老,三十年前就是現在的模樣了,屬於滄桑先行的建築人。聽著他在聊著對於建築的熱情與抱負時的那股苦行勁道,簡直就像是嘴裡含著快蛀光的牙在吃巧克力一般,微痛並甜著。
每次見到老徐時,總會覺得眼前這位黑衣巫師好像幾個世紀沒睡似的,黑眼圈早已像年輪一般覆蓋其歷經風霜的臉頰,顯出疲累的身形卻可以直挺著軀幹談論他的作品。
一串又一串如四射火光般的囈語在我眼前迸開,一下子是理性的白色,隨即又浪漫如梵谷的向日葵,然後瞬間碎裂成葛飾北齋畫裡的滔天浪花。
炯炯的眼神好像要把城市裡被無聊美學漫天撒下的大網子給畫破,每次看他仰著頭直視上方擋住陽光那棟巨大樓房時的蒼白表情,就會讓我想到庫哈斯先生有一張相片,相片裡的他也仰了頭朝上方直視,但讓他直視的卻是來自屋頂缺口透進來的那道光。
我猜可能是這種四十五度仰角的身體姿勢特別適合建築人,從西方的柯比意、萊特到東方的安藤忠雄與伊東豊雄都曾以這個姿勢在跟他們的光交談,那些身影被留在一張張建築史頁裡的黑白相片,各自英雄也各自不朽著。
老徐自小學習古典鋼琴,原本應該是一位在演奏台上英姿煥發的白馬王子,可自從進了那個教他要勇敢做自己的建築學院後,白馬王子就被徹底解構再從反骨裡長出一個全新的浪子。
他開始喜歡有毛邊的音樂,也讓自己原本被裁剪得一絲不苟的性格長出毛邊,柔軟如一張張被隨性撕開的棉紙,也鏗鏘如落在銀盤上的鋼珠。有時流洩如瀑、有時像冰山,在他身上我見到不斷進化的流動生命,也感受到那種在探究設計可能性時,如石像一般的堅毅精神。
張牙舞爪的音符在這個建築怪客的手裡,也早已超出了樂譜上那五條只能平行的直線,我總能在他的建築作品裡,聽見幽微晦澀的樂音;也在他不從眾的琴聲裡,看見不斷崩塌又不斷拔起的高塔。
十五年前老徐去了中國發展,據說是受到一股母體般的巨大召喚,他說那裡土地尺度的大美讓他有了更高的理想與情懷。眼看對岸的建築動能在這幾年蓬勃發展,早已成了國際大師仙人們比劃身手的閃亮舞台,讓我對我的石像老友抱以更深期許。
多年不見的他,直到去年我到上海出差時才有機會再得聚首。這才知道堅持不離開建築領域的老徐後來熱情不減地轉進了土地的規劃與開發,現已成了城市裡的地產大亨。
再次見面的那晚,他開了一瓶十萬元的紅酒與一支跟「切格瓦拉」同樣大器如砲管的雪茄,與我分享了另外一種建築人的碩大情懷。只見雪茄被夾在他一如往常的中指與無名指之間,隔著裊裊燃起的煙霧,我看到巨柴後方變胖了的「庫哈斯先生」,一時之間倒有那麼幾分「川普」的錯覺。
【BO 精選活動】
林淵源建築師 《房子在想什麼?》 新書分享會
日期|2017/2/21(二) 19:00-21:00
地點|青鳥書店
講者|林淵源
(本文摘錄經「原點」出版社同意授權青鳥書店於 BuzzOrange 刊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推薦書名為《房子在想什麼?:從空間看見的人生故事》。圖片來源:By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from Taichung, Taiwan, Taiwan – Rem Koolhaas – portrait 03, CC BY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