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這本書】
這本1956年國防部出版的「《伊索寓言》新解」令人大開眼界!這本「童書」收錄70篇寓言故事,但是每一篇寓言故事都有一篇比故事本身還要長好幾倍的「新解」,輔以插圖,說明共匪有多麼可惡。(責任編輯:蔡沛宇)
每個人小時候應該都讀過《伊索寓言》,隨便都可以舉出幾個故事,像是〈龜兔賽跑〉、〈放羊的孩子〉(又名〈狼來了〉)、〈披著羊皮的狼〉、〈狐狸與葡萄〉(又名〈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等等。
現在市面上的《伊索寓言》通常都附有精美的插圖,文字不多,是給幼兒看的。不過,要是有幸讀到一九五六年國防部出版的「《伊索寓言》新解」,那還真是令人大開眼界!

圖片擷取自網路
這個版本的《伊索寓言》一共收錄七十篇寓言故事並逐篇附上「新解」。封面和一般版本差別不大,盡是老鼠、烏龜、羊、鳥、蛇等動物,符合動物寓言的內容。但內文卻完全不是給小孩看的:每一篇寓言故事都有一篇比故事還要長好幾倍的「新解」,輔以插圖,說明共匪有多麼萬惡。
由於編譯者羅天俊的其他作品都和中共有關,所以他可能是國防部的人員。作者在「小引」中先說明伊索是希臘人,出生於紀元前五百多年:
當時那些享有優越權的人,鞭撻著千百萬奴隸,如同奴役牛馬一樣,是毫無自由平等的可言。……時代的悲劇,不幸又重見於二十世紀的今日,俄帝共匪正上演著比專制魔王還要兇暴的慘劇,他們凶狠殘暴的獸性,比伊索當年所寫的,只有過之而無不及。
可惜伊索不復存在,要是他還在的話,很可能將他這寓言內的大多數故事,改為描述俄帝共匪的罪行了。
像是第一篇〈狼和小羊〉,內容是說狼遇到小羊,編了許多理由要吃羊,都被小羊駁倒,但最後狼還是把羊吃了。「新解」就說:
共產匪徒,正如一群兇暴的豺狼,他們對付自己夥伴和人民,也和豺狼對小羊一樣,是以『莫須有』的罪名作藉口,遂行其殺人暴行的。……因此,向匪投靠,正如小羊遇到狼一樣,最後沒有不被吃掉了。
中間還用史達林找藉口殺掉托洛斯基的事件當作例證,好像讀者都對這些人很熟一樣。
〈驢和蚱蜢〉的內容是一隻驢羨慕蚱蜢的美聲,問他都吃什麼過活,蚱蜢說吃露水,驢子以後也只吃露水,後來就餓死了。「新解」則是:
共匪的騙人,正如蚱蜢的騙驢子一樣。……記住:只有蠢如驢子的人,才會相信共匪,上他的大當。
有些新解涉及的「共匪」,現在看起來還真的不知道誰是誰。像是有一篇寓言〈狼與鸛雀〉,是說狼的喉中哽了骨頭,雇一隻鸛雀幫他挾出來,事後卻翻臉不付帳,還說不吃他已經是莫大的報酬了。「新解」卻是:
向共匪投降效力的靠攏份子,正如鸛雀一般,絕無好下場的。三十八年程逆潛自恃『起義』有功,要向毛酋算帳,毛知來意,乃派劉匪少奇代為接見。
劉匪惡狠狠的說:『我們保全了你的老命,已算特別優待了,其餘同你一樣起義的,連性命都不能保呢!』共匪本來就是狼,靠攏份子亦即是鸛雀,鸛雀怎能向狼去討報酬?程逆宜乎有此下場,活該。
程逆潛?毛酋?劉匪少奇?程潛(1882-1968)是國民黨元老,追隨孫中山,打過北伐,只是後來反蔣,所以台灣這邊根本不熟悉這號人物。
這本《伊索寓言》出版於一九五六年,當時程潛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看不出來為什麼「絕無好下場」。
毛酋自然是毛澤東,劉少奇(1898-1969)倒比較像狡兔死走狗烹的例子,但一九五六年人家還在當副主席,只在毛澤東一人之下。這段程潛與劉少奇的對話是誰聽到的?情報人員嗎?讀者如果不是非常瞭解中共內部,還看不懂這些「新解」呢。
(本文書摘內容摘錄自《翻譯偵探事務所:偽譯解密!台灣戒嚴時期翻譯怪象大公開》,由翻譯偵探事務所、 蔚藍出版社授權轉載,並同意BuzzOrange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擷取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