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這本書】

怎樣才是好城市?誰來定義好城市?本書從世界各地收錄各具特色的社區營造實例,提出更兼容並蓄的非典型都市規劃術。透過瞭解當地民眾與專業者,在面對僵化的都市建設時,所從事的抵抗、反制與自力救濟,更重要的是重新營造一個更多元、開放的城市。(責任編輯:蔡沛宇)


位於華盛頓州西雅圖市,四英畝大的瑪拉農場,為弱勢團體和家庭提供了菜圃空間、技術和其他所需資源。這有機農場容納了四個社區園地,分別由不同的非營利和政府組織協調管理。

做為一個城市共有地,它提供背景多元的人們栽植作物,除了給個人食用,也供應糧食銀行及非正式的交易。不像南中央農場,瑪拉農場所根植的四英畝地,打從這城市建立之初就被耕作。

一開始,它為身為菜農的義大利移民瑪拉家族所耕作,瑪拉家族是最早提供派克市場本地農產品的家庭農夫之一。這塊地自一九○八年起就一直為瑪拉家庭所有,直至一九七○年售予金郡政府(King County)。

在一九九○年代,西雅圖市以開放空間債卷的基金買下這塊地,原本目的是使其繼續維持農業生產所用。然而目前,隨著農場用地的另一半正被改變成為城市公園,瑪拉農場與西雅圖的關係,也在轉型中。

乍看之下,瑪拉農場,做為一個密集栽種的綠地,在南西雅圖工業化的地景裡特別突顯。它是一個分成小塊地的共同空間,由非營利團體和個別的農夫所經營,這些團體與個人的文化和種族屬性,就像他們所栽種的蔬果一樣,各色各樣都有。

每年夏天,零星而列的高聳玉蜀黍莖幹刺向空中,使得來照顧採收的人們顯得矮小。巨大的南瓜歇息在地上,閃耀著黃橙綠的光耀色彩。蘋果樹成列立於農場的北界,有一條進行著鮭魚棲地復育的小溪在附近流過。走過瑪拉農場,會讓人忘記這是西雅圖汙染最嚴重的地方之一。

農場所在地的「南公園」(South Park)地區,長期為附近的工業生產與貨運所造成的環境危險和汙染物所擾。二○○一年,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把杜瓦米許河(Duwamish River)流經這地區東界的部分,列入聯邦「汙染治理超級基金」的基地,因為它含有過量的多氯聯苯(PCBs)、重金屬、油汙、汞、砷以及未經處理的下水道汙水。

距離波音機場所在地僅五英里,瑪拉農場的幽靜和平和,三不五時被飛機的轟隆震響,以及丘陵另一邊資源回收廠的玻璃碾碎聲所打擾。

處於空氣、水、土地汙染的空間脈絡,以及在這西雅圖經濟最弱勢、但文化多元的地區,瑪拉農場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綠地空間。人口統計上,這些住在南公園的居民和西雅圖其他地方的居民,有非常明顯的差異。

南公園的居民,其三千七百多人之中,有百分之三十七為拉丁裔,而其他西雅圖城市地區的拉丁裔人口,只占五點六個百分比。南公園的住民有大約三分之一在外國出生,其中有百分之六十四的人是一九九○年後才來到美國。相較之下,西雅圖市的居民有百分之十三.六為外國出生,其中有百分之四十七的人是一九九○年後才來到美國。

南公園的居民平均家戶收入為三萬九百一十七美元,收入遠低於西雅圖市整體平均家戶收入的約五萬一千美元。這些經濟情況,可以由它的住屋狀況、糧食以及其他服務的匱乏看出來。不同於西雅圖大部分地區,農場的方圓幾里之內,很難買到一杯星巴克咖啡。

Sora CC Licensed

星巴克在此不見蹤影,其實是有許些反諷,因為在這裡植床間的小徑,遍躺了由這間以西雅圖為家的企業巨人所捐贈的麻布袋。也因為如此,總有一些由哥斯大黎加或哥倫比亞農夫所植的多餘的咖啡豆,零星散布於本地的番茄和甜菜之間。

這種新穎的混合,豐富的象徵了在地與全球化之間動態的交互影響。如同南中央農場一樣,這裡跨國與離散的族群與文化的流動,很明顯的反映在作物上,墨裔和南美裔家庭種植著或藍或紅的玉蜀黍種類,東南亞緬族(Mien)人則種巨大的黃瓜、南瓜。這個空間,讓從地球上另一端來的人們,在一個遠離家園的城市裡,得以維持和協商出不同的地方感和認同。

一年到頭,瑪拉農場都是社會和文化活動的中心。農場西北角的「萵苣連結計畫」園地,種植了新鮮農作物,捐贈給鄰里糧食銀行。其中的「孩童菜園」,則提供附近學校和社區中心來的孩童,學習如何種植自己的作物,並參與菜園裡的烹飪示範和營養課程。

萵苣連結園地的南邊是「西雅圖青年園地工作」(Seattle Youth Garden Works)的菜園,由早春到晚秋,常可看見一群青少年照顧著菜床、除草和準備著要賣給當地農民市集的農產品。他們通常有一、兩位驚力充沛的導師伴隨著,指導年輕人園藝和創業。

另外還有緬人的社區菜園,富有人類植物學的多樣性,並生產豐沛的食物。這些耕作者自種自食,環繞園地的多語招牌,提醒人不要偷竊或破壞。栽培這塊農地的緬人的園藝技巧和知識,讓農場上的其他耕作者印象深刻,一個來自南美的終身農夫做了極好的總結:“Si, ellos saben cultivar”(「是的,他們懂得怎麼種」)。

這位南美裔農夫,在位於萵苣連結園地另一頭的「P園圃」裡頭,有他自己的一小塊土地。「P園圃」(P-Patch)是西雅圖市政府所支援的菜園,瑪拉農場裡頭的P園圃,容納了二十八小塊菜圃,各大約有十九平方公尺,幾乎是剛遷移至此的拉丁裔家庭的第二個家。

P園圃裡頭的玉蜀黍,比起農場裡的其他園地,數量與種類都來得更多,而且如同在南中央農場的情形,通常是跨國種子交換的結果。這些種子的交換,長成了藍的、紅的、多彩的玉蜀黍穗軸,它彰顯了對拉丁裔耕作者來說深刻的文化價值。

在P園圃的一角,有一種玉蜀黍長到近乎有十五英尺之高,但它在這裡,沒有能像在其原生氣候中有抽長成穗軸的充裕時間。雖然如此,它仍繼續被栽種的事實,正顯示了這裡的農民們在新環境中重塑地方感的努力,還有人和植物之間關係的重要性。

從農場資源的控制和使用,我們可以觀察到在地化以及全球化的過程,以及兩者的政治背景。自稱「綠色城市」,西雅圖顯然對農場所進行的環境永續實踐有著既定的興趣。

我們可以預見的是,西雅圖市會繼續利用農場的環境管理,做為其「綠色」努力的案例,但這衍生一個重要問題:西雅圖市如何以及會否馴化、調整並收割那些在瑪拉農場上工作的人的勞力,和其所屬身分認同?

(本文書摘內容摘錄自《我們的城市改造,寄寓著誰的美好未來?》,由合作夥伴 大家出版 授權轉載,並同意BuzzOrange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James Merhebi,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