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川普上任後,美國政府會刻意友好台灣?或是閉門鎖國,不積極介入亞洲事務,不管台灣的死活?台灣人在殷殷期盼川普為我們發聲之前,應該先想想自身的處境,以及我們自己能夠做那些努力。古巴早在 50 年前,就開始面臨鄰近強權美國的封鎖與迫害,卻沒有被打倒,反而走出了自己的外交特色,這個加勒比海的小巨人,也許值得我們參考。(責任編輯:蔡沛宇)
美國下一任總統川普跌破大家的眼鏡,最近與我們的總統蔡英文「一通電話」事件,在國內外鬧得沸沸揚揚。
無論川普上任後,美國政府會刻意友好台灣(並且激怒中國),或是如先前專家所分析──亞洲與中南美洲,即將面臨一連串美國閉門鎖國政策後的挑戰──「古巴」這個國家都早在 50 年前,就開始面臨鄰近強權美國的封鎖與迫害。
雖強人卡斯楚日前過世,但早已交棒的古巴迄今卻仍健在,還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生存之道。本文盼藉古巴的外交思維,讓同樣面臨大敵當前的我們,能從古巴經驗中得到一些啟發:
你好大,我不怕!
走過古巴飛彈危機、長達 50 年的美國經濟制裁的古巴,靠著人民的韌性、政府的積極嘗試與推動,一個個奇蹟在這加勒比海上的島嶼發生。
相較起台灣的政治惡鬥,一般民眾等到 20 年薪水沒漲時,才發現未來生活黯淡無光之際,古巴的生活驟變來得又快又急,美國惡狠狠的經濟制裁,搭配蘇聯瓦解、頓失奧援,有人說當時的古巴,率先進入了第三次能源危機。
在政治缺乏自由的古巴,卡斯楚的鐵碗作為推動起來阻力較小,但他們從第一時間,認清自己是誰、其所面臨的狀況、匯集各方專家討論問題的解方和進程:從農業、民生、醫療到外交政策的擬定與執行,明明白白地是要和北方巨人分庭抗禮,讓人不得不佩服古巴人的勇氣。
從古巴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無所有,反而是激勵出潛能的最佳時刻,古巴是這樣,經歷亞洲金融風暴倒閉的南韓,不也正是如此?
最天然的「農業革命」
90 年代,是世界改變的時刻。以美國為首的先進國家,用科學的數據與研究,找到讓農作物加速成長的方式,各國無不蜂擁開始學習。
化學藥劑、肥料通通大量撒在地球之母身上,基因改良作物也開始大行其道,等到人們意識到這場革命就像是特洛伊的木馬之際,農民們赫然發現,從種子、肥料到農藥,無不仰賴跨國企業的鼻息,資本主義的魔爪,早已將眾多國家掐住脖子。
但有如實驗中的對照組,古巴,在 20 年前卻在沒有選擇之下,走了另一條路。
當 20 多年前,石油等原物料的資源通通斷炊之際,古巴人也開始嚐到「飢餓」的滋味。即使政府強制介入配給食物,人民仍少了近 1/3 的熱量來源。眼見一場抗爭即將展開,古巴政府靈光一閃,開始推廣「都會農業」,特別鼓勵居民在城市間的小空地,就地以多物種、集約的方式開始耕作。
也許是愛國心作祟、也許是現實考量,人們開始也以義工的身份實際投入工作。漸漸地,一塊塊有機庭園發展了起來,因應而生的政府培訓課程、產銷班從沒少過,越來越多人把農業當成「興趣」也當成「副業」。今日的古巴,糧食自給率已經達到 75%(2015 年台灣糧食自給率為 34.1%)。
在美國的封鎖後,古巴人要買到化學肥料難上加難,得在黑市才有機會;反觀其他國家在進入 21 世紀後,都遭遇了或多或少,因過度使用化肥而產生的地力無法恢復慘況,世界的目光這時才轉到了無心插柳卻造就「有機農業」遍地開花盛況的古巴,歐洲各地學者蜂擁而至,古巴農業成為當代傳奇顯學,自然對於國際形象的提升有所助益。
無私的助人!打出口碑
台灣過去幾年投注最高援助金額的國度,應該就屬天災不斷的「海地」莫屬了。我國近年來的外交策略:「在國際媒體『曝光』成為最大的目標」,在地震、風災之後滿目瘡痍的友邦海地,自然是個好機會。
除了各國援助組織插旗之外,也能看見「中華民國(Republic of Taiwan)」的字樣到處出現,台灣在第一時間派出了 33 位緊急醫療團隊的成員,在大使館居中斡旋之下,許多國際媒體刊登了相關消息,這也導致後續幾年源源不絕的台灣援助經費進入海地。
長久提供海地醫療援助的古巴,在事件一發生,也是第一個登上海地的醫療團隊。可是在「半島電視台」一篇〈古巴援助被媒體忽略了?〉(Cuba’s aid ignored by the media?)的報導,點出了派出達 930 位醫療人員的古巴,再次被西方主流媒體給「噤聲」了。
然而幾十年來已派出超過 5 萬名醫療人員的古巴,長期幫助拉美、非洲、大洋洲等 60 餘個國家,更別提上萬名來自各開發中國家的年輕醫學院學生,正在古巴學醫的事實。對於這些國家而言,長期經營的點滴在心頭,比煙火式的援助和報導時記得多。古巴的形象、受歡迎程度,更是遠勝西方先進國家。
相較於此,當台灣的非洲友邦「馬拉威」在烽火外交期間被挖角之際,我國的各項經費立即斷絕,連人道醫療援助的計畫也中斷,幸好在屏東基督教醫院熱血醫師們,向挪威非營利組織尋求協助之餘,兩國間民間的友情才沒有因此中斷。
這樣的政治現實,在友邦「甘比亞」宣布斷交下再次上演,推動略有成效的「降低孕產婦死亡率」之計畫也硬生生停止,犧牲的,仍是底下不問國事的廣大小老百姓們。
國家的氣度高下,立即間曉分明。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古巴最友好的朋友,莫過於一水之隔的委內瑞拉了,雖在查維茲總統(Hugo Chávez)逝世、石油價格崩跌後,委國陷入內外經濟危機。他們最大的資本主義敵人美國,透過主流媒體在世界各地流傳委內瑞拉失序的畫面,但古委兩國的情誼並沒有因此中斷,迄今古巴各地仍能看到有著查維茲與卡斯楚的照片看板。

查維茲、卡斯楚與曼德拉的看版。圖片來源:換日線
過去古巴派遣到海外的醫療人員,就有 1/5 到了委內瑞拉,古巴也因此每天獲得近十萬桶的石油作回報,為古巴的民生打下了基礎,筆者一位朋友的兒子,在大學修習「劍術教學」畢業後,目前也在委內瑞拉進行為期兩年的學術交換。
雖這個交換計畫算是半強迫的,但對於古巴人來說,這樣卻也能同時增進他們與親近友邦的了解,對於兩國的團結有所助益。
10 年前,在委內瑞拉登高一呼之下,包含烏拉圭、阿根廷、尼加拉瓜等國紛紛出人出力,共同成立了「南方電視台(teleSUR)」,盼能讓世界聽到以「拉丁美洲」的觀點,高教育素質的古巴自然也是創立者之一。
古巴正從各個面向,與其他理念相同的盟友們,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外交之路。
發揮國際影響力
哥倫比亞的總統桑托斯(Juan Manuel Santos),因致力於弭平其國內長達 52 年的反叛武裝力量,而獲得 2016 年的諾貝爾和平獎,雖在哥國國內公投中,和平協議因缺乏制裁而被否決,但各國仍對哥國前景表示樂觀,在這居中斡旋出力的,不是別人,正是古巴。
古巴因其特殊的國際情勢,及靠長久醫療外交累積出的各國信任,讓它成為當時桑托斯與反叛領導人多次開會的東道主,不僅在實質上推動世界和平做出貢獻,更大大提升了自身的國際地位。

哥倫比亞總統桑托斯(左)與游擊隊領導人埃切韋里(右),在古巴領導人勞爾(中)的見證下握手。圖片來源:換日線
古巴能做到以上的事情,無非認清自己所處的局勢、所位居的角色;從目前台灣駐外館處的數量堪比世界大國,以及國人多半瞧不起被視為後起之秀的東南亞等地看來,台灣人似乎完全不了解自己國家所面臨的真實情況。
台灣還有機會嗎?答案是肯定的。當古巴被全世界拋棄時,他們什麼都沒有,但我們卻還擁有許多的優勢與特色。還在想要怎麼學美、日、德、中、韓嗎?也許古巴,或是小而美的瑞士、荷蘭等國,會是更好的選擇。
(本文經合作夥伴 換日線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你好大,我不怕!──向你不知道的古巴,學「逆境外交」〉。首圖來源:換日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