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20 更新】

關於有線電視和頻道業者之間商業運作機制,文中補上有線寬頻產業協會對此文的回應。

又是個加班的一天,你拖著疲累的身軀躺在沙發上,打開電視想放鬆一下。只是遙控器轉來轉去,不是又再爆藝人無聊家務事的談話性節目,就是情節老哏十年如一日的偶像劇,更別說那些佈景粗糙歹戲拖棚的鄉土劇了。最後,你還是回到了平常收看的美劇、韓綜的懷抱,心裡頭一邊還抱怨著台灣媒體不長進

說真的,不要怪那些節目製作組跟電視台了,人家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你知道這些節目的預算才多少嗎?

心酸吞腹內,劇組沒錢誰人知?

以戲劇來說,根據聯合報的報導與中華民國剪輯協會的數據,多數台灣偶像劇一集製作費大概在 200 萬上下,而婆婆媽媽愛嫌又愛看的鄉土劇,一集預算則落在 100-130 萬之間。這數字看似很多,但國外熱門戲劇又有多少預算?

引發宮鬥片熱潮的《後宮甄嬛傳》一集製作費 350 萬、讓街頭冒出許多韓式炸雞店的《來自星星的你》一集製作費則是 1762 萬,最誇張的是《冰與火之歌》一集製作費高達 3 億台幣,整整是台灣偶像劇預算的 150 倍!看過這數字之後你會發現,台灣劇組以 200 萬的預算拍出這種質感的偶像劇根本已經是物超所值了

至於綜藝節目,也一樣慘不忍睹。前些年很流行的選秀節目,像是《華人星光大道》一集要價 400 萬,但比起《中國好聲音》的 3600 萬,那就是小咖了。就算是號稱台版《Running man》的《綜藝玩很大》一集只有 100 萬,跟正牌《Running man》相比,僅有人家 6 成的預算。

當然,不是說砸錢就有好節目,但不砸錢很多創意就無法實現,這是血淋淋的事實。結果,電視台只好去做那些一集只要 30 萬但收視卻不錯的談話性節目了。那為什麼電視台沒有預算呢?台灣戲劇和綜藝出口並非沒有風光過,市場太小絕對不是真正的原因,影劇產業畸形且落後的制度體系才是真正的元兇,其中,系統台上架費更是綁住頻道業者的一道緊箍咒

想曝光?就給錢!讓電視台窮死的萬惡上架費

先跟大家解釋一下,所謂系統台就是你簽約的第四台業者,他們就像是電視界的便利商店,陳列了很多商品 (電視節目) 讓你挑選。然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便利商店的規則之一,就是廠商就得付錢給商場,商品才能出現在消費者面前。同樣的道理,電視節目要曝光電視台只能咬牙付錢給系統台

以當年壹電視想上架的例子來說,系統台每擁有一個訂戶,壹電視就得付出 2 塊錢。如果壹電視想在全台灣 500 萬第四台訂戶面前曝光,每個月就得花上超過 1 千萬的上架費,一年累計起來至少有 1 億 2 千萬元。這成本對於相對財力雄厚的大型媒體來說,或許還吞得下去,但過去也曾傳出每戶上架費高達 6-7 元的恐怖案例,這讓電視台怎麼有錢做節目?

2017/2/20 更新,有線寬頻產業協會補充說明:

有線電視系統和頻道業者間循市場商業機制運作,並無談判權力不對等之狀況。多數主流頻道上架於有線電視系統時,非但無須支付上架費,有線電視系統尚須支付頻道業者授權費用,且有保證最低授權費(minimum guarantee)制度。頻道業者及系統業者間的授權及上架關係可以粗分為三類:

  1. 授權頻道:由系統業者支付授權費用予頻道業者,佔據絕大多數收視人口的各有線電視系統台第一頻道至第七十八頻道多數皆為授權頻道。
  2. 上架頻道:由頻道業者支付上架費用予系統業者,如購物頻道及以販賣時段為主之頻道。
  3. 免費上架頻道:系統業者不支付授權費予頻道,頻道業者亦不支付上架費予系統業者,如必載之無線電視頻道。

由上述說明可知頻位前於七十八台之多數主流頻道皆為有線電視系統支付授權費用予頻道業者,何來高額上架費扼殺本國節目製作之說?且近年來有線電視系統面臨跨區競爭及訂戶數下滑等影響,但支付予頻道業者之授權費用並未隨之減少。根據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歷年《影視廣播產業趨勢研究調查報告》顯示,授權費用約占頻道業者總營收的二成五,如此穩定、可預測之收入來源為頻道業者製播節目的重要基石。系爭報導所稱高昂上架費拖垮節目製作費云云,和實際情況顯不相符

那些死在上架費手上的電視頻道們

因為上架費而沒錢做出優質節目,已經是台灣電視台的共同宿命。但你我都知道台灣這座鬼島沒有最慘,只有更慘。還有更多電視台因為上架費的緣故,甚至你我都還未有機會見識過他們的節目,電視台就被逐出市場。

最典型的例子當然就是壹電視了。當初媒體自律最嚴格領先他台率先數位化的壹電視卻因為上架費「價格喬不攏」而無法上架。當然,這事情的背後與蘋果集團在旺中中嘉併購案中所結下的樑子有關,但上架費缺乏管制讓高昂上架費的確成為壹電視不堪虧損而易主的主因

另一個案例則是聯合報系旗下的 udn TV。他們同樣遇上了壹電視當初所面對的狀況,不是被索求高額上架費,就是會被擺在冷門頻道帶。最後,他們只得選擇投向 MOD 的懷抱,但在今年也因為營運問題選擇下架。

蘋果日報與聯合報都是主宰台灣日報的大咖,它們新聞的素質絕對有一定的水準。然而,同個集團的電視台卻因為上架費而無緣與觀眾相見,而其他電視台則是在上架費的剝削下苦苦撐著,用僅存的預算努力做節目。其實這場景大家也挺熟悉的。如果你有租店面經營小生意的話就知道,每次換約就是房東坐地起價的時候,把你好不容易賺來的利潤通通吃乾抹淨

系統台也一樣,但它們更加可怕。

電視頻道看來百花齊放,檯面下卻是一灘死水

一方面是台灣系統業者看起來有五六十家,但實際上多數隸屬於五大集團:凱擘、中嘉台灣寬頻、台固與台灣數位光訊。在這樣寡佔的市場下單一電視台絕對不敢惹毛任何系統業者,否則的話輕則頻道後移損失收視率,重則下次上架費協商就等著破局。

另一方面,表面上台灣看起來有上百台的頻道在相互競爭,但其中多數的熱門頻道其實都是由這些系統集團負責代理。每次協商他們就是彼此套好價碼,幫對方把節目上架。也就是說,整個電視媒體產業就是那些財團的遊戲場高度的垂直整合讓他們可以隨意決定遊戲規則,這卻苦了那些游離在財團之外的頻道業者。

現在的電視產業,事實上就是一灘缺乏競爭的死水。所有的資源都掌握在財團手上,他們再用上架費作要脅,掐住那些新進頻道業者的喉嚨。結果就跟當兵一樣「沒關係就有關係」,那些與財團無關的頻道業者只能默默吞下高額上架費,即使想做出優質節目卻是有心無力,最後只能用僅存的預算做出你所見到的那些「爛節目」

台灣的電視節目或許爛,但它爛的有原因。不合理的高額上架費,就是殺死台灣電視節目的兇手之一。

(本文提供合作對象轉載。圖片來源:SBS官方網站、KBS官方網站、KBS World粉絲專頁、Game of Thrones粉絲專頁、tenz1225,CC Licensed。)

本文相關資料來源:
聯合報:電視為什麼這麼難看?數據告訴你真相
中華民國剪輯協會:製作費影視行情
調查報導公眾委製平台: 旺蘋戰爭背後 台灣有線傳媒的金權遊戲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張錦華:敬請推動 有線電視頻道上頻與進退場機制
蘋果日報:壹電視自律最嚴 奈何3年難上架
蘋果日報:頻道難上架 壹電視促改革
自由時報:壹電視:還未過戶 蔡衍明就插手中嘉
天下雜誌:誰綁架了你的眼球?

—-

延伸閱讀:
你知道臺灣媒體即將掌握在三個人手中嗎?——從媒體併購談媒體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