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民進黨執政至今僅僅半年,就如此快速出賣「勞工休息權」,強硬的手段對比選前的態度,讓不少人相當失望。

台灣的兩黨政治說穿了,根本是在重複「執政黨」跟「在野黨」的輪迴遊戲。掌權者與「資本」結盟,落敗者則拉攏、挾持「社會」,你能不對這現象失望嗎?(責任編輯:蔡沛宇)

20161206000039L文/魏揚

砍掉七天國定假日的民進黨版本勞基法修正案,今天晚上通過了。想一想真的覺得相當荒謬、悲哀。

民進黨自然也不是什麼左翼政黨──雖然他的不分區名單號稱史上進步、史上華麗,還塞了許多「前(偏左)社會運動者」,但它執政至今僅僅半年,就如此迅速地在「勞工休息權」這個議題上採取如此強硬的手段,而且對資本家、財團、企業主的身段之軟,著實令人絕望。

不到一年前,蔡英文還信誓旦旦承諾在七天假議題上民進黨的原則就是「不會因為落實週休二日而造成你現在權益減少」,並強調在有足以確保無人會因落實週休二日而權益受損的配套措施之前,「七天的國定假日的這個法令我們不會讓它過去」。

執政不過半年,也沒有看到民進黨政府花多少時間去研擬周全的配套──再強調一次,執政才半年,能有多少時間謹慎的討論與凝聚共識?倒是看到這個選前承諾「降低年總工時」的人在全面執政後,還果真成了她所仰慕的鐵娘子柴契爾,急匆匆地率領行政、立法部門鐵腕主導砍假。

國民黨執政時期大力批判國民黨立委「只有黨意,沒有民意」的民進黨,如今竟然也放話對黨內異議者祭出黨紀處分。至於那個在執政時期率先點燃砍假戰火的國民黨,如今竟然立場丕變,不僅大力吶喊二例、反砍七天假,甚至還一度在勞工抗爭的現場邀功,結果被慘噓下台。

這齣戲看到現在,也深深感到無奈,任何對於台灣當前政黨政治稍微嚴肅、正經的政治經濟分析,說到頭來好像都沒有什麼意義。

台灣的兩黨政治說穿了,根本就是「執政黨」跟「在野黨」的兩黨政治。這甚至也不是「國家(state)」跟「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的鬥爭,而是國家機器掌握者與其他同樣意欲掌握國家機器的挑戰者之間的鬥爭。在這個鬥爭過程中,國家機器與「資本」結盟,落敗者、挑戰者則拉攏甚或挾持「社會」,似乎已經成為被默認的遊戲規則。

此時突然想起大學時期上陳尚志 (Shangchih Chen)的政治社會學,讀了一篇Bob. Jessop的「統治階級不統治(The Ruling Class Does Not Rule)」。當時我上課、讀文本都沒有很認真,但這篇我稍微有些印象,因為它是探討了為什麼在一些左翼政黨獲得政權的國家,政策卻不見得符合勞動階級利益(應該是這樣吧?XD),由此討論新馬克思主義的經典命題:國家相對自主性(The Relative Autonomy of the State)」。

當然啦,這篇文本應該也不甚應景,現在台灣的ruling class其實大概正是大力支持砍假、甚至反對增加特休的那群人,他們有沒有在rule呢?從結果論來看至少是舉足輕重。之所以想到這篇,無非是因為民進黨選前號稱承擔著「人民」、「勞工」、「青年」的期待,執政後卻似乎完全無法反映這些人的利益。如果不想要只是很淺層地批判「換位置換腦袋」的話,這便引導到更為深層的國家機器的相對自主性的問題。

國家到底有沒有相對自主性,我現在還不能確定,但從這一波砍假爭議,至少可以確定的是:在人民的利益、某個政黨宣稱所代表的群眾的利益、這個政黨自身實際的利益,還有不止歇地運作著的國家機器本身的利益中間,顯然充滿各種斷裂,唯獨「資本的利益」是運作得最為滑順的。

國家的相對自主性到底是什麼呢?如果國家機器的利益與它所聲稱擁有的相對自主性實際上與資本的利益與資本的自由越看越像、越看越一致時,真的是有種情何以堪的感受啊。

此時,又突然想起馬克思那句陳舊的教條,「國家是資產階級的管理委員會」,陳舊歸陳舊,迂腐歸迂腐,但總有些時候你會不禁覺得,幹,就是這樣子吧。對我來說,七天假被砍的現在,其實很接近那個時候。

「而今,不必再問豬的面孔上發生了什麼變化。外面的眾生靈從豬看到人,又從人看到豬,再從豬看到人;但他們已分不出誰是豬,誰是人了。」(George Orwell, 1945)

(本文經原作者魏揚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請見: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521274614551563&set=a.203722706306767.57944.100000071183736&type=3&permPage=1。首圖來源: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