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 為什麼製作這個影音內容:聽苗博雅談「反媒體壟斷」
我們每天看到的電視頻道,都是由系統商(有線電視業者)所把持選擇的。以台灣來說,系統經營業者被凱擘、中嘉、台固、台灣寬頻以及台灣數位光訊掌控,所以當初旺旺要買下中嘉時,才會有這麼多的爭議。
因為,人們擔心旺旺透過這方式操縱媒體控制輿論,甚至幫助中國「統戰」台灣——人們擔心,財團太輕易能夠透過經營媒體,而洗腦我們。
❮BO❯ 希望透過製作《聽苗博雅談「反媒體壟斷」》影音節目,提醒反媒體壟斷的修法討論不能停止,提醒國會務必嚴肅看待、修訂媒體併購規則!
第一段影音內容我們先談:為什麼當人們都在網路上看新聞時,我們還得關心「傳統媒體被財團壟斷」這件事?(責任編輯:鄒家彥)
[youtube]https://youtu.be/KVmGPgb6rNg[/youtube]
傳統媒體被財團壟斷,讀網路新聞的你一併被洗腦
張育寧(以下簡稱「張」):傳統媒體真的會壟斷我們獲得訊息的完整性嗎?
苗博雅(以下簡稱「苗」):我覺得確實現在的年輕人比較常使用傳統媒體以外的方式來獲取資訊,但是,網路上的這些資訊,又是誰產出的呢?我們知道現在有很多Youtuber或是像BO做直播,但不管你打開臉書看到網路上的新聞傳來傳去,這些依然是傳統媒體在產製的。
所以網路跟傳統媒體他不是兩種東西,他其實是互相影響的。
張:為什麼反媒體壟斷你認為還是重要的?
苗:傳統媒體遭遇壟斷的時候,網路上的聲音也會變得比較單一,這是一個層面,那另一個層面則是,在台灣依靠電視、報紙、廣播等傳統方式來獲取資訊的族群還是非常非常龐大的,雖然我們可能會覺得身邊的人都使用網路來獲取資訊,但當我們走出同溫層,還是有非常多人跟我們年輕世代獲取資訊的管道是不一樣的。
現在許多國家都在談論世代斷裂、世代差異的問題,所以我們也不能假裝這件事不存在,假設傳統媒體的觀點越來越單一,製造出來的資訊越來越乏味,那這社會上有一大群人其實會很切實地受到影響,而這群人是跟我們生活在一起的,也跟我們一樣是一人一票,他們做的決定跟我們做的決定是一樣重要的,接著民主的品質會慢慢地受到影響,也許不會一夕之間就垮掉,但會逐漸受到影響,所以也許大家會覺得我又不看電視,但其實媒體壟斷這件事還是跟你們息息相關的。
張:可以說明一下台灣目前整個媒體的結構嗎?為什麼財團這個角色在這幾年一直被強調,特別是對很多社會運動者來說。
苗:其實在這20年來,因為新自由主義的發展下,很多國家都走向減少管制,讓企業自由發揮,以達到更多的GDP。財團在唯利是圖的情況下,會盡可能地擴張,以媒體來說,如果只有一家電視台或系統台,那也許不是最好的,因為企業經營要發揮綜效,所以很多媒體會不只做橫向的擴張,例如收視率等,他們也開始做垂直的整合,系統台對於電視台的影響力擴大,藉由這種擴大使電視台更加成長,而當電視台擴大,對系統台也是種成長。
在財團不斷地被鼓勵擴張之後,我們才終於發現不對勁,若媒體產業產生了這樣規模的垂直整合的話,可能會嚴重的影響到資訊的多元性,當然不只媒體業,比如說7-11,你一進去看到最明顯的商品通常都是統一企業的,這些通路也都想往自有品牌發展,所以其他商品就會被壓縮得苦不堪言,但也沒辦法,他們也無法在通路上勝過7-11,最後也只能低頭聽話。可是媒體不一樣,媒體會深刻影響到一個民主社會討論的公共品質,如果媒體的品質越來越單一,那社會討論的公共品質將直接踏入惡性循環,我們若要拒絕這種惡性循環的話,就要從源頭做起,而不能等媒體成為巨獸之後,在含辛茹苦的用社會運動去對抗它,要一開始就避免巨獸誕生,這是許多公民團體在針對媒體壟斷時會發出特別多抗議的原因,因為這是一件必須要從源頭就開始阻擋的事情。
延伸閱讀/觀賞
第二段:媒體可以被併購,但遊戲規則別讓國會最大勢力說了算
第三段:規定媒體併購規則不是為擋「中資」,是擋住任何財團洗腦我們
第四段:英國新聞看 BBC,日本看 NHK,那台灣的你會想看「公視 13 頻道」嗎?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