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日前,民進黨段宜康委員發文譴責一名反同者踢斷支持同婚者的肋骨,義憤填膺之餘,也提到柯建民委員日前遭到勞團包圍毆打一事。
然而,作者認為這兩件事情完全不能夠類比。一個是執政與勞工之間的衝突,一個則是公民訴求之間的衝突。這樣的比喻完全不恰當,更令人懷疑做這種類比背後的動機。
(責任編輯:林芮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GOtFWgHzqc
文/溫朗東
看到段宜康拿「工鬥跟柯建銘的推擠」與「反同對性別運動人士的飛踢、潑咖啡、勒脖、脫褲」相提並論,我們首先得要擔心段立委的智商,接著我們開始擔心他的動機。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uanyikang/posts/579307978941165 [/facebook]
柯建銘事件,是「權力者」對「無權者」的挑釁;反同暴力事件,是「無權者」對「無權者」的攻擊。把兩者混為一談,要嘛是政治思想的欠缺,要嘛是政治道德的淪陷。
權力者正在用體制壓迫無權者,所以他的挑釁,顯得更為可鄙。即使權力者自己不覺得有壓迫,但是包容無權者/抗爭者的言論表達,是重要的民主素養。因此限制自己的行動自由,不要在抗爭當下跑到人家面前晃來晃去,是完全合理的。
性別運動人士並沒有用體制壓迫誰,甚至本身就是被體制壓迫的人。他們走進反同的場子裡,和平表達訴求,反同者可以認為這是鬧場跟挑釁,但是,用武力跟人身攻擊對待沒有權力的不同意見者,反映了抗爭團體的整體民主素養。
今年520就職典禮,我們在凱道上舉獨立建國旗幟,也有統派過來叫囂,我們有絕對的人數優勢,沒有一個人打他,連咒罵的人身攻擊都沒聽到(了不起請他下去領五百),我們只是繼續喊我們的口號。
用武力對付無權力的不同意見者,不只是抗爭團體的輿論形象問題,更反映了內心深處藏的是熱情還是仇恨。
把權力者的挑釁與這種仇恨行為混為一談,反映的是執政者的虛矯與傲慢。
(本文經原作者溫朗東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