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這篇文章】

在聯合國工作,是怎麼樣的經驗?

照理來說聯合國是最「和平」的地方,但這位作者卻從親身經歷發現,原來聯合國也充滿了性別不平等和歧視的問題…..(責任編輯:黃靖軒)

C1480574260959

文/Jen Chen

美國總統大選之餘,另一場影響國際的激烈選戰,你注意到了嗎?

當美國總統大選吸引所有人的關注與激辯時,最近有著另一場同樣影響國際情勢的大選甫進行完畢,過程與結果也是令人百般糾結。

聯合國第九任秘書長選舉上月方結束,確認由前葡萄牙總理 Antonio Guterres 於 2017 年出任。這場選舉或許不是多數人的焦點,但同樣備具爭議的原因在於,聯合國自 1945 年初創至今 71 年,歷任秘書長一字排開皆為男性。

作為各國政策風向球的聯合國,今年 6 位候選人之中,女性便佔了 3 位,因此各界普遍看好將有首位女性秘書長的誕生,不料卻再次由男性獲選。

我對幾位候選人的背景疏於了解,不足以表態支持,但非常幸運在於實習期間,能巧遇這場四年一度的大選,近窺第一手資訊、選情氛圍,與內部員工的想法。我希望記錄下來作為個人學習,若能分享與幫助對此議題有興趣的朋友,那自然更開心。

在聯合國工作,是怎樣的情形?

在談聯合國大選所帶來的影響和意義前,我淺見分享一些組織內的背景。若說這裡是全世界最和平的地方,大概沒人會嚴正反對。為了不讓全球性戰爭再次發生,聯合國成立於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聚集了有影響力的各國政府於此,共同解決一些國際爭議。

但說實話,這根本是全球最官僚的地方,因為全世界最頂尖的公務員都聚在一起了(笑)。報到後三週,我始終無法獲得一台個人工作電腦,終於某天上班看見桌上出現一台電腦螢幕,特別興奮,只是按了開關半天卻沒有反應,低頭才發現不是螢幕沒有接上插頭,是根本沒有主機。一問之下,IT 人員告訴我,主機申請單還在跑流程,大概見我可憐好心補一句:再等一週就好。

「噢,但你的滑鼠和鍵盤都還待申請中,你還要再等兩週……」

對於長期服務於私人企業的工作者而言,這些煩冗的流程實在令人哭笑不得,不過這樣形容日常瑣事,自然是趣味居多,事實上在任何一個龐大的企業或政府單位任職,系統化與制度化的管理是必須的,更遑論是辦公室遍及世界各地、擁有多元種族的聯合國。

也許,就一個含有 193 個會員國的龐大國際機構而言,數千人在同棟大樓裡,使用 6 種官方語言(英、法、俄、西、中、阿)運作,卻能讓我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實習生,在報到後三週送上電腦螢幕,已是相當款待與高效率的展現了(!?)

在聯合國之中的 UN Women 工作,讓我看到世界真實的不平等

我隸屬的部門是聯合國之中的 UN Women(聯合國婦女署)。提到 UN Women,多數人的記憶肯定停留在 Emma Watson 身上。Watson 自 2014 年起,擔任 UN Women 的全球親善大使,當年一場撼動人心的演說,讓各界對於這位哈利波特裡的女孩另眼相待。這幾年,Watson 不斷至世界各地與偏遠的國家訪問,致力於促進性別平等 (註一)。

但性別平等到底該如何提倡?對象又是哪些?這或許是我與一般大眾皆有誤解的地方。

過去任職公關產業,我的例常工作包含企業形象定位、公關活動策劃,與新聞議題包裝,但更精準的說,我們的團隊有個特殊領域,是聚焦於女性消費市場。簡而言之,我們觀察並找出女性消費族群的購物喜好和消費行為。

是什麼能吸引她們瘋狂拍照上傳打卡?什麼事情能感動女人心?引起群體的共憤?讓她們會心一笑?或使她在夜深人靜時悲從中來?多年的培養,讓我對性別差異和女性觀點產生濃厚的興趣。這也是工作多年後,我依然願意選擇至 UN Women 擔任基層實習生,持續學習的初衷。

本以為來到這後,能對於消費市場與女性觀點有更深入的了解,沒想到在這,我看到的是世界真實的不平等。

我們幫助的,是那些作為生育工具的女性,但為了避孕,需在性行為後拿污水沖洗自己陰部的未開發國家;那些我們曾聽聞,快速時尚產業濫用廉價勞工的地區;還有那些,因居住環境偏遠,光是取每日用水便需來回走一趟全馬距離(42 公里)的村落 (註二),而這些人多半是女性。

過往總是聽說,如今需親自處理這些發生在世界角落的事件,讓我深感:她們不再只是又一則明天就會過去的新聞。

今天的社會,為了性別、同性議題爭論不休,其實是相當奢侈的事情。我們能爭論的面紅耳赤,是因為每個人都因受過健全的教育,進而對這世界發展了自己的認知與見解,這是非常珍貴的事情。

但她們,沒有見識與獲得知識的管道得以自行脫離如此環境,所以 UN Women 的介入,是盼借助已開發國家的資源和知識,幫助這些未開發國家的女性盡速成長。

2016 年女性職涯調查:「C-Suite 職位,終究以男性為主。」

回到聯合國選後的議題,內部蔓延的撻伐聲浪,與較為激烈的連署活動,似乎都暗示,在領導全球性別平等的組織中,依舊如所有平凡企業一般:女性能力始終不乏受到貶抑,天花板效應(Glass Ceiling)一直是難解的社會課題。

其實在現今成熟的職場,企業主以能力優劣定奪人員資歷,我們似乎已少見因性別因素造成利益損失的案例。但研究卻證實,這只是假象,企業最頂層的 C-Suite 管理職(註三),終究以男性為主,這些性別不平等的現象只是隨著時代變遷,收斂的隱晦存在而已。

今年 9 月,LeanIn.Org 與 McKinsey & Company 發表了最新年度調查,分析美國職場女性 2016 年的職涯現況(註四),透露了 5 個發現:

1. 每 100 名晉升管理職的女性,另 130 名男性同時被晉升。
2. 女性始終在 C-Suit 職位中占少數,約 20%。
3. 男女皆樂於主動談判或協議,但女性的聲音卻較常被忽略。
4. 男女主動尋求主管反饋的次數相當,但女性得到的回應卻偏低。
5. 女性對高階職位的考量較多,只有 40% 有絕對意願爭取,男性則有 56%。

不同於上一輩的保守年代,女性的社經地位相對低下,曾經,我們連投票權力也沒有,當時的社會似乎也不覺有任何不妥。

那時代對於性別的歧視,是相當明顯的(Explicit),但隨著歐洲北美和部分東亞國家成為已開發國家,我們對於性別平權的觀念已趨於健全,只不過,是否也因如此,對於性別不平等的漠視,逐漸變成隱晦(Implicit),成了人人感受到,卻無人說出口的事實呢?

性別平等,是男女皆有選擇做自己擅長事的自由

性別平等,是無論性別,皆有一樣機會選擇做自己擅長的事;而非男生須做「女生的工作」、或女生做「男生的工作」。

BuzzFeed 日前幽默列出 18 項網友們普遍認為「被女權主義迫害的事情」,說的七分玩笑三分真。確實,無論哪種言論,太過偏激的表述都會傷害他人。

期許自己作為一個重視性別議題的影響者,我並不自認是女權主義者(Feminist),也不完全苟同女權至上的主義,因為我相信平等:「如果性別能夠平等了,怎麼還會需要女權至上呢?」

無論種族、性別、貧富、教育,人人有同樣機會努力爭取想要的事物(能否得到當然視個人努力而定)。而性別平等,只是說無論性別,皆有一樣的機會選擇做自己擅長的事,而非男生須做所謂女生的工作(帶小孩或當護士)、女生做所謂男生的工作(養家或當消防員)。

因自古以來的父權教育,這社會加諸在男性身上的期待其實也很沈重。男人自小被教育應養家、買房、有肩膀、給依靠,這些刻板印象對男性也不公平。

如果我喜歡在職場中不斷學習精進,同時又有穩定收入持家,而另一半更懂溝通技巧並熟稔教育小孩,為何不讓彼此做合適的事情呢?畢竟,人生能做一件擅長的事並發揮其價值,已經是非常難得的成就了,我們都需更有自覺的時刻練習,別讓潛意識對性別的刻板印象,阻礙每一人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

「這不是男女的問題,而是職場或生活中,是否能更自我察覺、思慮周全的願意幫助身邊的人,都有平等機會充權和精進自己。」聽起來平凡的話,若願意當做信條與目標致力履行,才是最難能可貴的。

註一:"He for She"是 UN Women 於 2014 年發起的全球性活動,志在打破性別間的框架,促進性別平等,並提倡性別刻板印象不只是「女人的問題」,而是男女都該關注的。
註二:"The Marathon Walker: Water for Africa":榮獲 2015 年坎城國際創意(Cannes Lions)最佳廣告行銷案例金獎。為協助非洲偏遠地區的居民擁有便利水資源而設計的慈善廣告。
註三:企業中的高階管理職位,英文職位的縮寫多半為 C 字母開頭,如 CEO(執行長)、COO(營運長)、CFO(財務長)。
註四:此調查由 Facebook 營運長 Sheryl Sandberg 創立的 LeanIn.Org,與 McKinsey & Company 發表於 2016 年 9 月,蒐集了 132 家企業,近 450 萬名員工資料,與 34,000 份問卷調查。

閱讀更多換日線好文:

七十歲的聯合國,可能出現首位女性秘書長──但她的挑戰,一點也不小
當年英國,如今全球,女權時代從未真正到來
“The Lady is not for turning”──你對女性領導人有多少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