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這篇文章】
蔡英文的資政名單11/14公布了,但這份名單卻令人失望。台灣資政名單一直都有「酬庸」、缺乏真正實際功能的問題,但如果民進黨選擇和國民黨一樣,用同樣的邏輯用人,那如何談轉型正義?(責任編輯:黃靖軒)
文/陸之駿
執政半年之後,蔡英文總統終於在11月14日公佈第一波20位資政名單。
我覺得,很失望。
因為這份名單,反映著蔡英文並没有認真思考、重新定義什麼是「資政」;沒有對既有的政府職務賦予有實質功能的新意義,正是新政府目前最嚴重的盲點。
對於名單上的20位資政:吳晟、吳榮義、吳澧培、宋楚瑜、李明亮、李遠哲、林信義、姚嘉文、史明、夏本.嘎那恩、高俊明、張忠謀、陳博志、陳繼盛、劉金標、張俊雄、彭明敏、辜寛敏、葉菊蘭、蕭新煌諸君,我毫無意見;甚至其中有多位,都是我十分尊敬的長輩。
但整份名單給我的觀感,卻只有兩個字:酬庸–哦,原來資政這職務的意義,就是國家最高級的酬庸!?
其中除了即將代表出席APEC的宋楚瑜,讓我感覺有功能、作用之外,其餘各位,我根本無法理解他們對國家、政府有什麼用?
或許有人會反駁我說:國民黨執政時代還不是如此?憑什麼國民黨可以酬庸、民進黨就不行?
我卻要說:如果民進黨對政府職能的認識,和國民黨一樣,這算什麼轉型正義?
新加坡政府也曾經設置資政職務。
作為新加坡國父的李光耀,退休後擔任資政,繼續列席內閣會議,實質擔任繼任政府的政治顧問工作。不久之前,我寫過一篇文章,提出:蔡英文總統既然把邱義仁列為「九人小組」之一,為什麼不名正言順的事先給邱義仁一個資政職務?
我要說的道理在此:如果蔡英文總統公佈的首波資政名單,都是譬如宋楚瑜、邱義仁之類,對未來政府運作,能作出實質貢獻的人物,這份名單,豈不令人刮目相看?
一份人人有實際作用的資政名單,輕易的重新定義資政,也將反映出新政府對政府職能的思考。
一位前朝高層告訴我:按照現行憲政體制,政府的運作樞機,在有權無責的行政院;總統其實很可憐,可以用的幕僚並不多,很多決策、預算,都只能事後了解、事後關切。
針對這個窘境,如果總統能夠活用過去被單純用於酬庸的資政、國策顧問這些職務,竊以為就能大幅改善。
舉例來說,如果總統聘任的國策顧問,都是一些「準部長」人選,作為備胎,可以在部長中箭下馬時隨時平上,平常則以監軍身分,作為總統的耳目,緊盯行政院相關部會,如此一來,則總統只需每天把這些有實質功能的資政、國策顧問找來開會,總統就能直接、有效的統治國家。
過去,在陳水扁總統執政時,總統府有以馬永成、陳哲男領軍的「17參事」,協助總統關注各種政務。當時,曾經引來「童子軍治國」的爭議。
如果蔡英文總統,能把這個機制改良一番,變成資政、國策顧問治國,不但名正言順,還可以預期政府的施政能更加契合民選總統代表的民意。
第一波20位資政名單,在11月14日已經公佈了。
公佈了就公佈了,當然無法改弦易轍。
但國策顧問的名單,目前還沒公佈、尚在研議當中,如果蔡英文總統和她的幕僚們,能夠放棄因襲、重新思考定義國策顧問,推出一份看起來很有用、隨時可以補位就任部長的國策顧問名單,我相信,一定會贏得人民喝釆。
(本文經投稿作者陸之駿授權刊登,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訂定標題。意投稿者可寄至:[email protected],經編輯檯審核評估合宜性後再行刊登。)
—
延伸閱讀:
蔡英文說「年輕人找工作不要太挑」錯了嗎?作為職場新鮮人,我覺得超中肯
一例一休實質審查勞動部破綻百出!該痛苦的究竟是蔡英文還是勞工?
【蔻擊‧蔻集】從希拉蕊的敗因,看到給蔡英文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