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關注這個議題】
中國近幾年來,許多電視節目都開始有婚姻、相親相關的節目出現,而這背後透露的則是中國整個社會的「婚姻焦慮」,許多爸媽甚至直接「代替孩子去相親」,也不管子女願意結婚與否。而最後演變的結果就是:眼看婚姻市場如此飢渴,轉而變成了一項經濟產業了。
(責任編輯:林芮緹)

圖片取自:PIXABAY
編譯者導讀:
在中國,結婚與否對於適婚年齡的男男女女來說,交織著傳統社會期待的壓力、父母期待的壓力、 世代文化轉變磨合的壓力。
有趣的是,在這樣錯綜復雜的壓力下,結婚在中國成了一門好生意,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服務都一應俱全,可以滿足想讓孩子結婚的家長也可以滿足想找老婆的有錢人士。
婚姻是人與人之間一個與社會、社會價值觀密不可分的互動行為。社會文化隨著經濟轉型,婚姻觀念必然會產生一些衝突。
無論是自主上網找婚配服務網站還是家長徘徊在相親角展售兒女資訊求緣分,都反射出「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中國式社會集體焦慮。
中國傳統與相親角
目前正就讀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的中美混血兒Julia Reinhold談到當她首次和她的中國籍母親談論婚姻愛情時,她的母親認為只要「找個醫師或是律師來當老公」,就會有幸福快樂的婚姻。
而這對美國長大的Julia來說很奇怪,因為「迪士尼電影裡教我的是,有愛才能成就一段快樂的婚姻」,她觀察到在傳統中國家庭觀念裡,延續香火是做子女的最重要責任,而婚姻則是香火延續的一種保障制度 [1] 。
Julia 觀察到因為中國的一胎化政策,部分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來實現家長們的願望和期待,所以這些家長們對於幫孩子們找到家長們自己滿意的成親對象都非常狂熱,通常是 親上火線,例如幫孩子們的婚禮付錢、介紹對象,最重要的是,如果他們不滿意孩子的伴侶,他們還有否決權。
在這樣家長強烈關注子女婚配的文化之下, 「相親角」這種以家長為主角,代替子女找對象的婚配市集也孕育而生。
相親角(外國媒體翻譯成marriage market),是指在一個公開的廣場或是公園裡,希望能幫孩子們找到合適結婚對象的父母們,拿著印刷或手寫的紙稿,上面通常會條列著他們孩子的主修科目、職業、身高體重、年齡、成就等等,當然還有出生地,因為在中國一個人的出生地會決定其戶口,這可是會影響到能獲得的福利和居住地的選擇,一般來說也會附上照片。
現在中國最知名的相親角大概就屬週末上海南京西路九江路口的人民公園北角,這也是約十年前相親角的發展源流之處 [2] 。
此外,相親角不只是心力交瘁家長們之間的交流場子,也是那些求財若渴的生意人們爭相進入的蓬勃市場。從相親角街邊賣小吃的小攤販到相親角現場的婚姻仲介(matchmakers),大家都撲向可賺錢的機會。
世界郵報(The World Post)記者Matt Sheehan採訪 [3] 了一名姓 Gu 的婚姻仲介,他一次徵婚啟事的廣告收費16元美金(約108元人民幣/506元台幣),張貼期限是半年,而服務也包含賣力宣傳這些廣告。
CNN在2010年的於上海人民公園相親角的採訪報導 [4] 則指出一般相親角的婚姻仲介收費為一次配對10-20元人民幣(約46-93元台幣)。而報導中採訪的一名當地婚姻仲介Fu先生則說,這年頭上海姑娘們性格強悍,即使要找到對象不成問題,她們仍然選擇保持單身。
新潮流與網路婚配服務
在中國,像上海人民廣場的相親角這樣的婚配生意並非別無分號,這已經成為全國性的好買賣了。若說相親角是老派中國家長們給子女們找的婚姻介紹所,那麼隨著科技發展而興起的網路婚配服務、線上交友,就是年輕人們自己主動去掌握的幸福鑰匙。
舉例而言,中國最大的線上婚配服務公司之一的「鑽石婚戀」 [5] 正是特別針對崛起的頂級客戶們找新娘子的需求,而且這些客戶們會願意為此付出不可思議的天價,目前鑽石婚戀約有四百萬的用戶,其中有六十萬個用戶繳納約一萬英鎊(約38萬元台幣)的年費好成為VIP會員 [6] 。
當然這樣昂貴的服務物有所值,這間空司會派出上千位獵愛業務員(love hunters),在全國各省份的街坊、百貨商場找尋可能符合顧客所開出條件的女子,一開始粗略找出到3000名,在經過面試、考核等過程後篩選至50位後,接著其再詳列年齡家世背景、教育程度、身高體重等資訊寄送給男性客戶,讓他們自己來做選擇。
而找到客戶最終選擇的業務員,能獲得的獎勵金可是超過美金三萬元(約九十萬台幣)。
這樣的商業營運模式,可以看出婚配市場的兩個情況,一是性別的不平等,二是貧富不均對結婚市場的影響。
性別不平等,肇因於中國傳統觀念上上鼓勵女性嫁的比較好(marry up),也就是將婚姻做為提升社會地位、財富的一個手段;貧富不均加上性別人口比例極度失衡再加上性別觀念不平等,這會造成大量社經底層男性難以找到婚配對象。
然而,在商言商,中國線上婚配服務,產值在2008年時被估算為美金4億3900萬,在龐大未婚人口的壓力下,被預期會節節高升。
新V.S舊:不變的成婚壓力和經濟發展造成的影響
雖然中國經濟上突飛猛進和快速的現代化,大部分的人民卻仍保有著傳統價值觀,尤其是傳統的家庭觀。
所以千禧世代(1981-2000年出生)的年輕人時常和他們的長輩們在這方面有所衝突,年輕的專業人士們會為了更專注在工作或課業上而晚婚晚生。然而,即使很多中國年輕人很討厭甚或是拒絕他們的父母流連在相親角,未婚的社會壓力仍是矛盾地令他們感到相當困擾的。
很多女性放棄向上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就是怕錯過了適婚年齡。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經濟學教授 Steven Suranovic 回憶起一個中國女學生拒絕讀博班,就怕這會賠上自己結婚的機會。
過去30年以來大約有30億人從農村遷徙到城市,他們在新的居住地無親無友,失去了原本的可提供、介紹婚配對象的途徑 [7] 。更嚴重的問題是中國目前性別人口比例不均為全世界最嚴重,加上一胎化政策影響,學者預估到2020年會有2億4000萬個中國男人討不到老婆。
《開放:上海青年的性文化和市場改革》 [8] 作者兼社會學家James Farrer 也指出,貧富差距導致社經底層男性難以找到配偶的狀況在未來會越演越烈,而女性也會受影響,會有越來越多的高學歷女性競逐社經高層的男性配偶 [9] 。
參考資料:
- The Rival : In China, your mom does your dating for you
- China’s ‘marriage market’ where mom sets you up on your first date
- The Huff Post: Tinder Has Nothing on Shanghai’s Bustling Marriage Market
- Shanghai’s marriage market: Bridal bliss or marital mayhem?
- http://www.zuanshi.com/
- Telegraph: Meet the ‘lover-hunters’ who help male Chinese millionaires find a wife
- The Price of Marriage in China
- Opening Up: Youth Sex Culture and Market Reform in Shanghai(ISBN:978-0226238708)
- China’s super-rich look for love online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