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26727475_b443ae720a_b

文 / 周玉蔻

自太陽花學運以來,與中國拉開距離已近乎是全民共識,而民進黨為彌補中國缺席之後的空白,提出新南向政策當然是正確的政策方向。但,新政府執政至今,我們依舊只看到戰略方向,不見戰術指導乃至於實質策略與執行藍圖

行政院長林全日前親自主持「新南向政策工作計畫進度報告會議」,針對新南向政策四大面向,召集十九個部會進行總體盤點,盤點到最後重點居然是設立「一國一平台」窗口。

這窗口是收發小妹,抑或是部會首長?目前沒有一個明確說法,但不論是誰負責,眼前看來,仍然只是一個徒具聲勢的務虛政策。如果新南向政策要靠這個走進東南亞的話,我只能奉勸民進黨執政當局:夢話要睡著的時候才能說

  • 一趟越南行,看見政府紙上談兵的虛妄

為了解政府新南向政策的虛實,上週我去了越南的胡志明市一趟,走訪平陽、同奈工業區的台商,還參觀了造就越南16萬人工作機會的寶成集團在當地的工廠;以及深入探訪胡志明市南區富美興新城市開發案,台商沼澤變高樓商業繁榮的種種成績。

親眼理解這些在東南亞第一線開疆闢土的企業界人士,我覺得,他們才應該、才更有資格來擔當整個新南向計畫的火車頭角色。

像政務委員鄧振中這樣整日坐在辦公室裡,靠著開會規劃出來的政策,就如同紙上談兵,真要送上第一缐,特別是18個不同國家去貫徹實踐,未免太過天真又樂觀。

蔡英文總統與林全院長要成功南向,得先讓各级負責官員走出辦公室,獲得第一手資訊與情報,才能說服各界新南向的誠意與決心。

否則,流於形式,早晚會被看穿手腳

新南向計畫涵蓋了東南亞到南亞之間,一共 18 個國家,不只國家之間國情不同,就連國家內部也是頗有分歧。拿印尼來說好了,印尼島嶼林立、人口眾多,光一個平台不太可能涵蓋台印拓展交流的所有需求,遑論其他

6821789376_a0b26489a9_b

我不認為民進黨提出新南向政策是拋出一個假議題,但這不是給像鄧振中這樣一個國安會諮詢委員背景的政務委員,坐在室內就可以全盤指揮運作的。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具有實務經驗與高度熱忱的人才,才能掌握好航駛南向船舵

舉例來說,官員知道投資保障協議對台商很重要,但他們可能不明白台商也同樣關心他們小孩的教育問題。像是胡志明市台灣學校董事長就是兼任的,他如何讓台商相信這學校的教育沒有問題?或是有位機械業者告訴我,他曾經要把公司多位RD人員送往台灣受訓,但育成停留台灣的時間卻受到限制。

這兩個小小案例證明了,新南向計畫缺乏的不是對外的一國一平台,而是政府內部資源資訊的系統性整合問題。教育部、外交部、僑委會這些機關如何讓手頭上相關的資訊統一在一起,用以服務台商,這才是新政府真正要處理的事情。

  • 國情不同卻一體適用,新南向政策怎麼成功?

另一方面,除了對台商的資訊要整合之外,我們對於南向國家特性的掌握應該要更加全面。而每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進程不同,一國一平台就好像讓不同的人穿上相同 size 的衣服,怎麼辦得到

如果說「一國一平台」在國內都無法說服人了,到了國外也同樣不能說服人。新南向政策立意正確,但政府的執行方向與能力至今仍是不足,台商的聲音無法上達天聽,已是事實。

政府相關決策者沒有聼過現場田野調查的必要性嗎?與其整天開會,最後丟出這種大拜拜式的報告,不如去現場待上一、二個月,才能看清政策可行性及具體需要

才剛上路,東西南北都還沒摸清楚,就急急拋出「一國一平台」,不是自欺欺人,就是愛做春秋大夢吹牛皮。

新南向是硬仗,不是口號,虛華不切實際的空中樓閣,千萬不要再出現在新南向計劃書了。

(本文經原作者周玉蔻授權刊登。圖片來源:Clay Gillilandgudi&cris,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