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編譯這篇文章】
最近,俄羅斯感覺有點發了瘋,好的不學開始學金正恩,頻頻發出戰爭信號,這個時機點很微妙,正值美國總統大選,因此它絕非沒來由地瘋狂,必有地緣政治的利益在其中。此外,美俄的心結種得這麼深,美國也該檢討一下了。

圖為俄羅斯總統普丁。
過去幾乎每年,俄羅斯總統普丁都會變著花樣做出些令人吃驚的動作,將無法想像的事情變成標準規範。這裡隨意列舉幾例:切斷輸送歐洲的天然氣管線、將美國國際發展署(USAID)驅逐出境、違反中程核力量條約、入侵烏克蘭、擊落馬航MH17,如今,他的邪惡形象又因發射洲際彈道導彈增添了幾分色彩。
如果你是俄羅斯人,你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世界末日即將到來,因為在短短一天內,官方媒體就報導了三次洲際彈道試飛;10月中旬,親普京的電視台NTV播放戰爭緊急準備專題,帶領觀眾參觀冷戰時代的防空洞,已被有效強化來應對核戰;最後是以言辭激進著稱的新聞主播德米特里‧基謝廖夫(Dmitry Kiselev),他向美國發出警告:對俄羅斯的「無恥行為」可能引爆「核」後果。
彷彿一場介於美俄超級大國,最終導致人類全體滅亡的核子戰爭正箭在弦上。事實上,自2000年普丁上台,總統總理輪著當,俄國與西方世界的相處只能用「勢同水火」來形容,特別是歷經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以及美國實施經濟制裁之後,戰爭的氛圍越來越濃厚,在克里姆林宮的宣傳活動中,歐巴馬是邪惡的,普丁是正義的,美國必須為俄羅斯的經濟衰退負責。
轉機變危機,普丁不再與美國打沒意義的交道
敘利亞內戰原本是個轉機。去年普丁前往紐約參加聯合國會議,呼籲建立一個真正有效的國際聯盟來打擊伊斯蘭國(ISIS);俄羅斯記者米哈伊爾‧吉加爾(Mikhail Zygar)也寫道,普丁把ISIS視為納粹德國,想組一個大聯盟來對抗它,將有助於俄羅斯脫離孤立,更重要的是,通過打擊伊斯蘭恐怖主義,俄國和美國成功塑造世界新秩序,這是普丁的外交夢想。
活躍的普丁與歐巴馬一對一會晤,美國國務卿凱瑞與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每隔幾週就開會,2016年2月,雙方針對敘利亞內戰共同宣布停火協議,和解的曙光就在眼前。
然而,過去一個月事態的發展,讓一切信任基礎毀於一旦。美國在一次轟炸行動中炸死數十名敘利亞軍隊的人,美國官方說法是誤炸;另一場空襲擊中聯合國的人道救援車隊,造成20人死亡,敘利亞的直升機被指控,在俄羅斯的掩護下執行這次攻擊,停火協議形同虛設,如卡內基莫斯科中心(Carnegie Moscow Center)主任德米特里‧特列寧(Dmitri Trenin)認為,敘利亞很容易就能成為美俄代理戰爭的戰場,他們要找代理人太容易了。
或許對這位戰鬥民族的領導人來說,與其跟美國打沒意義的交道,不如好好堅定反美立場。10月3日,普丁簽署命令,暫停與美國達成的武器級鈽處理協議,倘若美方有意重啟,他提出三個條件:一、美國減少在北約國家的軍事部署;二、解除對烏克蘭的制裁;三、賠償烏克蘭相關的經濟損失。《紐約客》(The New Yorker)指出,普丁的意圖不在讓美國屈服,他想告訴歐巴馬與繼任者,修補關係是不可能的。
建立地緣政治事實,讓美國繼任者無所適從
此後,一些預備戰爭的跡象開始浮現,據《紐約客》報導,俄羅斯國防部要求,將導彈部署在美國間諜衛星看得到的地方,包含一枚可直接攻擊柏林的核彈,挑釁意味再濃厚不過;聖彼得堡的首長簽署一項命令,保證城市居民在戰爭情況中,每天能獲得300克麵包的補給量;俄國的新聞媒體則建議,若有小孩或父母居住在外國者,趕快接回國內,社群媒體也充滿了對於空襲警報的討論。感覺起來,普丁是不是正在「金正恩化」?
瘋狂與理性很多時候是一體兩面的,瘋狂的背後,必有理性的理由支撐。俄羅斯軍事專家亞歷山大‧戈爾茨(Alexander Golts)告訴《紐約客》:「俄羅斯沒有從前蘇聯擁有的資源來進入這場新冷戰,但俄羅斯有什麼?它有核武器。所以普丁必須不斷說服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這個國家是可以有點瘋狂的。」換句話說,如此瘋狂被用來彌補軍事和經濟實力的懸殊差距,而且某些方面是滿有效的。
再者,瘋狂能為普丁贏得更多籌碼,滿足地緣政治的需求。他相信剩下這最後的時間裡,基於性格和政治現實考量,歐巴馬不可能太強硬回應俄羅斯來導致危機升級。對歐巴馬來說,普丁是一隻神秘又討厭的「熊」,能不理他就盡量不理,普丁便有機可趁,建立一些既定事實,例如讓他所支持的阿薩德政權更加穩固,讓下一任美國總統難以推翻。
美國不再是唯一霸權,請多尊重俄羅斯
有關俄羅斯在美國總統大選年「搞怪」並非新鮮事。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2008年美俄關係在南奧塞提亞戰爭後陷入冰點,布希政府對莫斯科的政策變得一團混亂,爛攤子還要交給歐巴馬處理,還記得當時的國務卿希拉蕊說了什麼嗎?要「重置」(reset)與俄羅斯的關係,結果呢?重置到現在似乎沒有太大起色。
接受英國廣播公司採訪時,曾任英國駐聯合國代表的約翰‧索爾斯爵士(Sir John Sawers)表示,下一任美國總統有很大責任與俄羅斯建立不同的關係,不是讓關係變得更溫暖,也不是讓關係變得更冷淡,而是從戰略上與莫斯科相互理解,思考怎麼好好建構全球穩定的基礎,美國作為世界唯一霸權的時代很短,而且已經結束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美俄兩國之間的問題,有很大一部分是美國不願公平對等地面對俄羅斯,所有憤世嫉俗的姿勢,亦能視為俄羅斯受到傷害和背叛的倔強掩飾。這個道理套用在台灣和中國身上同樣行得通,中國愈想把台灣踩在在腳底下、愈從經濟和武力上威脅台灣,台灣人的仇中心態就愈濃烈,蔡英文能像普丁硬漢一樣,帶領我們走出一條生路嗎?
相關資料來源:
BBC: Russia and the West: Where did it all go wrong?
The New Yorker: PUTIN, SYRIA, AND WHY MOSCOW HAS GONE WAR-CRAZY
(圖片來源:Michail Kirkov,CC Licensed,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