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編譯這篇文章】從黑馬、小丑到色鬼,川普傳說在選舉還未結束前就要劃下句點,這一年來他帶給全世界不少娛樂效果,但同時也散布了仇恨、歧視與不尊重。人們不會那麼快遺忘川普,因為他對美國民主造成的傷害,可能比你想像的來得深遠許多。
此時距離美國大選只剩3個禮拜左右時間,眼下看來川普是完蛋了,但他會不會拉著美國引以為傲的民主一起陪葬?這是很多人在後川普時代提出的問題。

圖為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
民調差距拉大,白宮主人呼之欲出
相比於前幾個月的火熱討論,美國媒體已經不再關注誰能入主白宮,一邊是深陷泥沼的川普,一邊是有充分準備,相當精明於規避風險的希拉蕊,答案呼之欲出,就連曾擔任共和黨前參選人卡莉‧費奧麗娜(Carly Fiorina)競選經理的莎拉‧伊斯古爾‧弗洛雷斯(Sarah Isgur-Flores)都說:「這場白宮角逐戰提早結束了,現在我們要看的是,後續會造成什麼傷害。」
民調會說話。根據美國雜誌《Politico》,川普的支持率落後希拉蕊5.5個百分點,尤其川普不受女性選民歡迎的現象,在一連串受害者控訴川普對她們伸出鹹豬手,以及《華盛頓郵報》揭露他在2005年的節目吹噓如何大搞女人的視頻之後,更顯嚴重;另一份CBS電視網發於10月17日的調查顯示,希拉蕊與川普的差距擴大到47%對38%,若單看女性支持度,希拉蕊53%,川普34%,相差近20個百分點。
說十月份是川普的「黑色十月」一點都不為過,甚至黨內同志也急著跟他做切割,對希拉蕊競選團隊而言,似乎只要靜靜等待投票日來臨,白宮寶座便唾手可得,民主黨還把更多資源投入亞利桑那州、喬治亞州以及猶他州,傳統上這些地方是共和黨的堡壘,但只要川普越討人厭,民主黨拿下多一點眾議院及參議院席次的希望就會越大。
狗急跳牆,川普不在乎造成什麼傷害
川普看似玩完了,但還在做一些垂死掙扎,進行新罕布夏州與緬因州的競選活動時,口無遮攔地聲稱,這場選舉受到「操弄」(rigged),被操控的媒體對他提出不實指控和徹頭徹尾的謊言,來幫助「狡詐」(crooked)的希拉蕊勝選。不過有趣的是,當川普越否認,就有越多女性站出來說自己曾被侵犯。隨著雪球越滾越大,川普非但沒有檢討反省,還暗示著依他的標準,這些女性的吸引力根本不夠,可說是一種自娛娛人的辯護之詞。
川普顯然恨透了媒體,他在推特寫下:「媒體試圖左右選舉結果,與希拉蕊競選團隊合作,把沒發生過的故事寫成新聞!」這種敵視態度在川普最忠實的支持者身上得到共鳴,他們大喊「CNN爛透了!」,並詛咒或對採訪的記者吐口水,以至於要出動警方來保護。如此激情化的選戰打法,在世界最老牌的民主國家美國發生,實在有點讓人難以置信。
「我們從未看過這樣的歷史先例,」保守派脫口秀主持人查理‧賽克斯(Charlie Sykes)向《Politico》表示:「美國一直視權力的和平轉移為理所當然,可是川普根本不在乎他造成什麼傷害,如果到最後我們必須把他的核心支持者逐出民主議程,這將是一個長期損失。」賽克斯從一開始就非常反川普。
誰是承擔川普失敗責任的倒楣鬼?
川普不是笨蛋,他也知道到了這個階段,不可能挽回頹勢,那麼為什麼越接近選舉,他就變得越失控、越極端呢?《紐約客》(The New Yorker)引述《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提出了一個觀點,川普及其團隊已經放棄討好溫和派之類的其他族群,既然勝選遙不可及,他所能做只有讓支持他的人更支持他,並加大攻擊希拉蕊的力度,試圖壓低民主黨選民的投票率。
然而,這種策略根本行不通,未來幾個星期,只要川普繼續發表煽動性言論,散布種族仇恨,對對手發動人身攻擊,反川普陣營的人就會更團結。《紐約客》也相信,現在的川普不再渴求勝利,他需要找到一個倒楣鬼來推卸失敗責任,這個對象可能是聯邦眾議院議長保羅‧萊恩(Paul Ryan,他與川普劃清界線,表明不會再與他協同進行選戰)、或者是媒體、又或者是希拉蕊背後贊助的金主等,總之就是不會是他自己。
美國由強轉弱,或從2016總統大選開始
因為出現川普這樣的奇葩,選後的美國有充分的理由令人擔心。《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預測,有鑑於希拉蕊本人的不受歡迎和不被信任,就算她11月當上美國第一任女總統,她很可能面臨一個共和黨人佔多數的眾議院,甚至參議院,充滿憤怒與仇恨的政局下,可以想見更多政府關閉的情況,也意味著有更多法案繞過國會,以行政命令來執行,讓希拉蕊的合法性飽受質疑。
更糟的是,希拉蕊在國內沒有累積足夠底氣,在國外也不太可能採強硬姿態,面對中國和俄羅斯的強力挑戰,美國在世界上的作用會縮小,瀰漫沮喪的氣氛,而這一切,起源於一場丟泥巴的選舉,如《經濟學人》指出,健康的政治不是幫派鬥爭,它涉及妥協、溝通和計劃,什麼都反的結果就是什麼都沒有,無論你有多麼不同意對手,你還是必須尊重他,2016年的競選活動貶低了這些價值,美國因此變得更糟。
《時代》(Time)雜誌提出相似的疑問,目前來看川普的支持者並沒有遺棄他,選後的共和黨,是繼續堅持保守的正統性,還是擁抱由川普打造的民粹主義?川普不太可能退出鎂光燈焦點,這場選舉已經使他成為一個明星,共和黨內不同光譜的人預測,利用其名聲,川普將經營新聞媒體來滿足粉絲對他的狂熱,影響力仍不可小覷。
對於身處台灣的我們,選舉打泥巴戰早就是習以為常之事,但美國的失敗者,似乎跟台灣的失敗者選擇了相同的邏輯道路,意即往越極端的意識形態靠攏,川普當然有市場,他可以為了30%的選民放棄剩下70%的選民,國民黨也有市場,所以洪主席推出一中同表、和平協議來尋求深藍選民的溫暖。政治極化很難說得上是一件好事,當如此趨勢越發明顯,傷害的絕非僅有個人或個別政黨,而是整個民主系統。
相關資料來源:
The New Yorker: THE ELECTION MAY BE OVER, BUT TRUMP’S BLOWUP IS JUST STARTING
The Economist: The debasing of American politics
Time:Inside Donald Trump’s Total Meltdown
CBS News:CBS poll: Clinton’s lead over Trump widens with three weeks to go
Politico:Trump faces his fate
(圖片來源:DonkeyHotey,CC Licensed,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