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師施景中昨晚在臉書上分享一段感人救人故事,引來大批網友按讚支持。施景中文中表示,他碰到一位高風險「植入性胎盤」孕婦,由於孕婦是低收入戶,沒有錢支付2萬到15萬元的術中止血治療費。施景中毅然而然決定幫這名孕婦開刀,並寫道「沒有錢,我們更應該幫」,讓媒體為施醫師掛上「仁醫」的稱號。在台大團隊的專業幫助下,高風險的手術也順利完成。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jinchung.shih/posts/10210978930250606[/facebook]
這篇臉書貼文發布13小時,已獲得22萬多讚,1萬8千多人分享,可見絕大多數網友都衷心感謝施醫師的「仁醫」作為。然而另一方面,施醫生也在貼文末段提到「雖然今天的刀,絕大多數都是做義工,很多都無法跟健保請錢、一定讓醫院賠。」從這個角度思考,如果這項手術能獲得健保給,或許施醫生就能獲得更合理的勞動報酬,不必成為媒體推崇的「仁醫」。
醫勞盟身為台灣長久關心醫生勞動權益的團體,今天分享這則「台大醫師賠錢搶救,po文7萬網友淚分享」時,底下就有留言指出背後的弔詭之處。網友指出,這個案子凸顯了健保給付的不公處,醫生知道有辦法可以救人一命,但卻又要孤單面對健保可能完全不給付的困境。
施景中醫師提到,自己不是「看錢救人」、「沒有錢更應該幫」,這種情操讓媒體封他為「仁醫」,推崇他有醫德,然而醫勞盟該篇留言也有人提出,「台大能賠多久?」、「台灣需要一個正常且合理的大環境」。事實上不只這些人替醫生的勞動狀況憂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先前就表示,重症醫師工作環境差、工時長,且健保給付少,讓年輕醫生不願投入。
胸腔科是國內加護病房專責醫師最重要的主力科別,但根據統計,2002年時報考專科醫師人數最少也有60、70人,最多有到102人,近年人數卻急速減少,今年更是創歷史新低,只有38人報考。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余忠仁分析,關鍵就是加護病房健保給付不合理。以台大醫院來說,平均一床成本要2萬、3萬,但給付卻遠遠不夠,讓加護病房成為醫院成本最重,但健保給付卻偏低的單位。
林口長庚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高國晉也說,雖然加護病房重症醫師拿的健保審查費比一班門診醫生多,但一般門診醫生診視一位病人大約5-10分鐘,健保就給付1、200元,相對來說重症醫師得在加護病房工作24小時,但健保卻才給付7、800元。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余忠仁表示,一位醫生願意投入重症醫療,看中的就不是錢,但健保給付偏低,確實會衝擊醫療投注資源的意願,導致新人不願投入重症醫療。
從現今醫療圈健保資源分配問題來看,不看錢的「醫德」若成為台灣醫療圈推崇的行為,絕對不會是好事。民間監督健保連健盟發言人滕西華認為,健保對提升重症、急症的給付額度確實還有很大努力空間,建保署長李伯璋認為,落實醫療分級制度,特別是讓壓力大的急重症科別適度調高急重症的給付額度,是健保未來必須走得的路。
再次回到今天施景中醫生分享的感人故事,施醫生行醫的信念值得人們敬重,但在為他個人醫德感動同時,也別忘了「開刀是做義工、很多都無法跟健保請錢、一定讓醫院陪」這句話背後的問題。醫師面對病患時永遠有各種突發狀況,但我們也該持續關心健保資源投入重症相對少的問題,才是真正幫助這群在第一線搶救生命的偉大醫生。
(本文提供合作對象轉載。首圖來源:Phalinn Ooi CC licensed)
本文相關資料來源:
蘋果:感動!危險產婦哭沒錢 台大仁醫賠錢搶救
東森:危險產婦沒錢哭了!台大醫師賠錢搶救 po文7萬網友淚分享
中央社:重症醫報考創新低 衛福部:有持續努力
風傳媒:重症醫師荒》李伯璋:調高重症醫療給付 健保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