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cwTNh5pcV0[/youtube]

【我們為什麼關注這則新聞】

再 3 個禮拜美國總統選舉就要進行投票,共和、民主兩黨候選人川普、希拉蕊無不努力最後衝刺。不論是誰當選,都註定這是場美國史上空前的不凡選舉。而勝利者將面對的,也是極端化的政經情勢,不容小覷。

(責任編輯:曾華銳)

採訪編撰:陳翊屏 │ 採訪審校:陳秋如

美國總統大選將於11月8日進行投票,HitFM聯播網《蔻蔻早餐》邀請到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召委羅致政分析美國政局。羅致政詳述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唐納‧川普(Donald Trump)與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政策方針與走向、解釋美國特殊的選舉制度,他也斷言,這屆美國大選已跳脫過去傳統枷鎖,與過去傳統選戰不同,無論誰勝誰負,將對美國內、外造成極大衝擊

除此之外,大選是否牽動美方未來對中國、台海政策方針,也是亞洲各國關注焦點,不過羅致政認為民眾不用過於憂慮,美國對台友善聲浪高,台灣若欲走入國際,不能與中國強碰頭,應利用各國對台同情、支持,狹縫中求生存

IMG_8866-2

觀察2016美國總統大選,羅致政分析,過去總統候選人皆不敢碰觸移民、性別、宗教等敏感話題,擔憂話一脫口就得下台,川普卻大剌剌說出「禁止穆斯林入境」等可能性,並一路過關斬將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他認為,除美國傳統觀念改變,全球社會環境變化也有很大的影響,歐洲出現極端派政黨、英國脫歐公投通過,各國中產階級產生變化,加上年輕人極欲改變卻力不從心,無論川普是否勝選,「川普現象」促成的問題,都會是未來美國勝選者注定面對的問題。

美國共和黨傳統以白人、中產階級組成,是相對既得利益者,川普的出現為守舊共和黨注入一股新流,白領階級期盼打破過去僵局、創造共和黨新契機,也因川普麻辣風格,吸引媒體目光,他替共和黨在總統初選中,省下數十億美金的廣告經費;但川普口無遮攔的個性,卻也讓共和黨吃足苦頭,羅致政指出,共和黨黨內大老提名川普是操之過急,「本來期盼母雞帶小雞,現在卻擔心母雞壓垮小雞」

至於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因丈夫為前總統威廉‧傑弗遜‧柯林頓(William Jefferson Clinton),參選之路也飽受批評。羅致政分享民間流傳有關希拉蕊與丈夫之間小故事,『某次希拉蕊與丈夫開車加油時,加油站老闆恰巧是希拉蕊的前任男友,柯林頓揶揄,妳若嫁給他,現在就只是加油站老闆娘而已,不料希拉蕊則妙回,如果我嫁給他,他現在就是總統。』故事中不難看出希拉蕊強韌的性格,她倚靠自身能力選上參議員、當國務卿,希拉蕊早已為參選總統做足準備

  • 希拉蕊穩定大幅領先,搖擺州決定戰局

美國選舉制度特殊且複雜,以「州」為單位實施間接選舉,以全美最大的加州為例,加州有2個參議員、53個眾議員,共55張選舉票,如果最後共和黨勝利,這55張選票將全數交給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贏家通吃。以此推算,全美55個州,共535張選票,加上哥倫比亞特區有3張選舉人票,一共有538張選舉人票,此次大選,候選人只要拿到270張票數就能當選。

羅致政認為各州民調,比全國民調重要得多,據媒體分析結果,希拉蕊已有260張票,穩定並大幅領先,川普則約有165張,其中有113張選票競爭難分,這些搖擺州是關鍵,目前來看,希拉蕊過門檻機率高,川普仍要較大挑戰。美國大選進入倒數計時,羅致政預期,兩位候選人將主攻這些搖擺州,朝希望較大的州來努力。

IMG_8864-2

美國國會則由參、眾兩院組成,參議院共100席,目前除兩席為獨立候選人,共和黨54席、民主黨44席,共和黨佔多數;而今年34席改選名額中,共和黨24席、民主黨10席,同樣也是共和黨比例較高。眾議院今年共有435席全面改選,除因辭職、死亡等因素,有3席需補選,現任共和黨246席、民主黨186席,共和黨過半機率高,不過最後兩個禮拜才是關鍵,共和黨未來能否繼續維持參、眾議院多數,也是未來觀選的一大重點。

美國三權分立、國內制度堅強,國會具調查權、權力大,藐視國會不但會遭法辦,若在聽證、作證時說謊也有罪,美國國會同時也是制衡總統的力量。無論是參議院或眾議院,共和黨皆挾帶高度優勢,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當選機會高,多數人憂心希拉蕊未來恐遭杯葛。羅致政舉例,歐巴馬當時也是少數黨執政,他運用民意對國會施壓,問題其實不大。

此次總統大選也跌破大家眼鏡,不但出現首位素人總統候選人川普,也出現第一位女性候選人希拉蕊。美國多數學者對兩位候選人皆不滿意,民眾必須從兩顆爛蘋果中作抉擇,判斷「誰犯的錯少,獲勝機率就高」。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台灣要置身事外已不可能,應觀察各國未來可能面對問題,包括貧富差距、年輕人對未來茫然、外來移民轉趨保守、排外,從其他國家成功或失敗經驗,成為台灣未來的借鏡。

  • 就算狂人川普當選,台美外交還有傳統幕僚牽制

現今美國候選人著重國內議題,綜觀美國大選演變,羅致政認為,19世紀前較多總統出身自國務卿,關心國際關係;20世紀後卻僅有3、4位總統像尼克森、威爾森、甘迺迪等關心外交。美國外交表面上雖是總統決定,實際上卻是由外交團隊決策,總統大多聽從團隊建議

美國大選是否影響美方對亞洲、中國、台海政策走向,舉世關注。羅致政分析,希拉蕊過去是國務卿,未來若當選,政治、經濟、安全政策方針,大致會延續歐巴馬政策走勢,不過希拉蕊秉持「保守主義」,對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態度保留,偏偏台灣極欲參與TPP經濟整合架構,未來仍需持續觀察美方態度。

川普則是具高度不可預測性,過去他曾說過「拋棄亞洲說」,甚至對中國、俄羅斯相對友善,較難判斷未來走勢,但羅致政認為,兩方陣營都是「選前要選票,選後要鈔票」美國是穩健民主國家,就算川普當選,幕僚仍屬傳統外交人員,這群人若能從旁指導、制約,川普不至於走向歪路

IMG_8873-2

台灣在國際間長期遭中國打壓,羅致政認為,台灣不要與中國硬碰硬,應爭取歐美等大國對台灣道德上支持,像這回ICAO大會,日本首次公開支持台灣,台灣加入國際組織雖很困難,透過持續參與努力,更能夠爭取各國對台同情、認同。不過,他也呼籲獨派等人士不要想「改變現況」,因對中國施壓不易,台灣與中國對抗遭逢更多壓力,雖ICAO爭取到各國支持,卻沒有國家敢抨擊中國,外交政策最終仍落入國家利益現實考量。

蔡總統上任後,內、外壓力不斷,從江春男酒駕辭去駐新加坡代表一職,接著傳出新南向辦公室主任黃志芳將接任,近日更有人事案未抵定一說,羅致政澄清,政府從未公開承認黃志芳人事,外交是細膩運作、不能粗糙,520迄今已4個月多,駐外大使仍未就任是很嚴重的問題,政府應加快腳步,確立人士,維持雙邊關係正道。

美國大選進入倒數計時,台灣國安、外交部門嚴陣以待,即將要到美國觀察選戰的羅致政認為,台灣在美國紮根深,500多個參、眾議員中,共有214位台灣連線議員,美國國會對台友善聲浪持續推升,現進入美國政權交接過渡期,受制於各國牽制,台灣欲突破國際窘境並不容易,外交需時間磨合,美國總統大選將是未來台灣政府的觀察重點。

〈本文經合作夥伴 Coco's Channel 蔻蔻頻道授權轉載、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訪談圖片則由台北之音授權提供,原文標題為〈美國總統大選倒數 憂衝擊台海政策方針 / 全球「川普現象」 成美總統勝選者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