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北市舉辦研討會,而柯文哲在致詞時,對蔣渭水的一生相當了解讓現場大讚為「繼承蔣渭水遺志的傳人」,他則謙虛道「做自己都來不及了」。

柯文哲表示,他相信在未來,政治領導者應變成文化傳播者,並強調軟實力、而非傳統硬實力。他也相信,台灣人可以做這片土地的主人、可以決定自己的命運,也可以建立公平正義的社會。

(責任編輯:林芮緹)

61711109

台北市文化局上午舉行「台灣文化協會成立95周年暨蔣渭水先生逝世85周年紀念研討會」,柯文哲、國史館館長吳密察等人共同出席,前監察委員黃煌雄並發表「1920年代台灣先賢精神遺產的現代意義」專題演講。

柯文哲致詞時表示,1895年的馬關條約讓台灣進入日本殖民時代,前20年台灣有非常多的反抗,直到1915年西來庵事變,台灣人被屠殺3000多人,成為漢人最後一次武裝反抗,從此走向非武裝反抗。

他提到1921年創立的台灣文化協會,就目的在透過文化手段來改變台灣,發行台灣民報、設讀報社、文化書局、文化劇團等,並舉辦「講習會」,用演講的文化啟迪方式,改變台灣人的思想及生活習慣,而蔣渭水是其中最重要的靈魂人物。在電影「大稻埕」中,蔣渭水被稱為「文化頭」,蔣渭水認為改變台灣要從文化著手。

他說,1921年到1931年是台灣思想文化黃金10年,蔣渭水過世後,因為二戰和國民黨白色恐怖,台灣公民運動和文化運動因而停滯;但2013年洪仲丘事件、2014反服貿學運和九合一選舉,這3個運動,是1920年台灣文化協會之後,公民運動和文化運動的重新興起。

「只有改變文化,才能改變台灣的社會跟政治」,柯認為,在未來,政治領導者變成文化傳播者,並強調軟實力、而非傳統硬實力。

柯文哲說,他自己當時的選舉口號是「改變台北從文化開始」,是繼承蔣渭水85年前未完成的命運,繼續透過文化改變台灣社會的理想。他用「相信」兩字形容2014年的選舉,有勇氣去相信,台灣政治才能繼續往前走。

他表示自己有「3個相信」:相信台灣人可以做這片土地的主人、台灣人可以決定自己的命運、台灣人可以建立公平正義的社會,希望未來秉持「相信」,繼續往前走。

主講人黃煌雄便在研討會上直接指出柯文哲,是目前台灣政治人物當中,少見對蔣渭水了解的人,並表示「某個意義上來說,台灣研究基金會終於找到蔣渭水的隔代傳人」。緊接著致詞的國史館館長吳密察也說,他很高興台北市出現以蔣渭水為榜樣的醫生市長,並盛讚柯文哲。

不過對此,柯文哲受訪時則表示,自己只是在思想上繼承蔣渭水未完的任務,要從政治領導者,變成文化傳播者。媒體詢問柯是否會期許成為另一個蔣渭水,柯文哲則表示「做自己都來不及了,還做別人」。


參考資料來源:

  1. 《中央社》:〈柯文哲自詡繼承蔣渭水 以文化改變台灣
  2. 《自由時報》:〈醫師變市長 柯文哲:繼承蔣渭水遺志
  3. 《三立新聞》:〈被冠「蔣渭水隔代傳人」稱號 柯文哲:做自己都來不及
  4. 《蘋果日報》:〈【更新】自稱繼承蔣渭水命運 柯P:透過文化手段改變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