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駕在許多國家都是問題,像泰國就曾提出要讓酒駕者到停屍間服務,林全則在先前會議中研議加重酒駕累犯刑責的可行性,甚至要讓販酒業者負擔一定責任。而今天法務部長邱太三則說,酒駕的人「7成是騎摩托車,可能中下階層的人比較多」,被認為是階級歧視和造成對立,引發網友議論。
邱太三今天赴立院就「我國獄政現況及改革」進行專題報告,國民黨立委林德福質詢時指出,酒駕者、煙毒犯即使出獄也時常再犯,回流率非常高,看出懲罰效果不彰。邱太三則認為,台灣所有酒駕觸犯刑事犯罪大概有7成是騎摩托車的人,代表酒駕者可能「中下階層比較多」,必須要從家庭、生活、工作、社會做全面探討,因為這是社會問題,而非單純犯罪問題。
對此,林德福附和,很多工人下工地就拿著維士比「天天喝」,並呼籲法務部應該把監獄回流率數據公布,積極改善酒駕問題。
立委和部長的說詞可能都是基於改善酒駕的美意,但他們忘了,蔡英文8月剛欽點的駐新加坡大使江春男,才因酒駕問題請辭,而金鐘獎上高談對台灣電視圈未來的吳宗憲,過去也曾引發酒駕風波。另外如民進黨立委郭正亮、謝長廷養子謝維洲議員、名嘴蔡玉真等,也都曾酒駕風波躍上新聞版面。很明顯,這些在政界或演藝界中活耀的人物,絕非部長口中的「中下階層」。
根據統計,近五年酒駕事件數高達4萬4070件,造成1371人死亡、5萬3527人受傷,可見酒駕確實是傷財害命的社會問題,但立委和部長在沒有拿出任何數據援引之下,就指出「酒駕者是中下階層」比較多,確實不妥。2010年在台酒駕撞死送報生的英國商人林克穎(Zain Taj Dean),最近才剛獲交保,引發民情激憤。難道這種有錢開賓士撞死人的商界人士,也是中下階層嗎?
部長沒說錯的是,酒駕確實是一個社會問題而非單純犯罪案件,但不該將問題源頭歸納到階級之上。改善貧窮的方向是好的,但即使讓所有的人都富起來了,酒駕問題就能妥善改善嗎?從以上這些案例來看,答案是否定的。台灣之所以酒駕嚴重,真正問題是從上到下都缺乏法治觀念。政治人物和有影響力的藝人沒有以身作則,加上交際應酬飲酒文化影響,才讓讓酒駕一再發生。
從數字上來說,部長的分析或許沒錯,但這必須考慮到中下階層的人數,原本就比較多。這個社會要改善的是這些人的生活狀況和教育水平,絕非用標籤化的方式簡化問題,避重就輕不提這些法治觀念不足,以身觸法的「高」階級分子。他們的曝光程度絕對高過部長口中的中下階層,也更有義務發揮影響力,起到改善酒駕的效用。
(本文開放合作對象轉載。首圖來源:中央社)
本文相關資料來源:
自由:失言? 邱太三:酒駕都是中下階層比較多
蘋果:酒駕是中下階層居多?網友怒吼神打臉
東森:「7成騎摩托車」 邱太三:酒駕者中下階層的人較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