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原作者五花鹽Bacon Press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請見:https://goo.gl/sJp6uy。)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後,當地原住民的生存空間遭到掠奪。近年來,因轉型正義的發展,已經漸漸停辦哥倫布日的慶祝活動。

在看完了哥倫布日的故事後,回過頭來看看台灣的國慶日,慶祝的到底是「誰」的國慶呢?(責任編輯:黃筱雯)

14670875_1764492880471241_3110518555751806910_n

今天是一個很政治不正確的日子,哥倫布日(耶嘿你猜錯了)(編按:原文發布日期為十月十號)

每個十月的第二個星期一,是紀念哥倫布大駕光臨美洲大陸的日子。這個節日代表著來自歐陸的驕傲祖先們在美洲大陸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光榮歲月,如果給哥倫布這個人一些關鍵字,應該會是勇敢、冒險、發現與探索,他踏上波瀾壯闊的海上旅程,向全世界證明地圓說、為人類帶來進步與文明、機會與希望。

他把這世界拭目以待的眼光拉進美洲,推開那扇新世界的大門。

而在門內的美洲原住民族呢?這扇隔絕外面貪婪冷血的門被劈開了,門外站著哥倫布,與一群粗暴的劫掠者,他們是開啟未來一段迄今未休的腥風血雨的惡魔,美洲白人中心主義的濫觴。

要是讓他們給哥倫布這個人一些關鍵字,大概會是掠奪、屠殺、強暴與奴役。

仗恃著外來者的無知與傲慢,哥倫布們把美洲原住民命名為「Indian」。也因為他們對New World的認知是片白紙,因此也就想辦法將它改造白紙,砍樹、殺人,推平一切。哥倫布登陸美洲才十年,巴哈馬原住民的人口數就剩下原本的1/2000。

新勢力在這裡剝奪一切原本屬於美洲人的東西,讓他們先是失去了家人、土地,再來失去信仰、再來失去語言,也遺落了他們建構世界的方式,讓原住民族只能用「pain」來表達傷痛、用「fuck」來表達憤怒(http://bit.ly/2dDDX2Y )。

這天,十月的第二個禮拜一,American慶祝著這個日子,這是他們高舉「發現」的日子。想當然,這個「American」只包含了贏家,這是贏家用盡舉國之力來嘲弄美洲原住民族的日子。

然而哥倫布們始終沒有察覺到,使用「發現」這個詞,只能證明殖民者的自我中心與眼界狹隘。美洲大陸沒有「被發現」,它一直都在那,是美洲原住民的家。

由於歷史的傷痛與脈絡都越來越清楚,近年美國的哥倫布日紀念活動漸漸縮小、停辦,所謂的「慶祝」也不再大張旗鼓。不少地區以城市或州為單位,陸陸續續在討論、在改變,要將這天改訂為「原住民族日」。

終於開始有人意識到種族滅絕的行為不應該被標榜,自己民族的成就也不該建立在迫害其他民族之上。雖然對於美國政府甚至聯合國而言,距離正式面對原住民族主權地位仍有一段距離與拉扯,但至少、至少他們開始察覺一些不對勁,並停止嘲弄。

不只是美洲殖民地有這樣的呼聲,在哥倫布的資助者、大航海時代的海權擴張集團──西班牙,也在今年有了不一樣的聲音:巴塞隆納市議會提出了「殖民不應該被紀念」的主張,要求拆除市中心的哥倫布雕像、也必須清除雕像基座上那些對美洲大陸「探索與征服」的歌功頌德字句。

很熟悉的情節,不是嗎?當我們身為一個臺灣人。

這是一個外來的龐然大物,他集合了軍事、政治力量,來了、住下了、自立為王了。今天也是他們要踩在贏家的位置上,用盡舉國之力來慶祝的日子。

當原住民族的聲音不願再被壓抑,屬於全世界的的轉型正義也漸漸在進行,大家都在改變、在反省,我們在幹嘛呢?殖民者的紀念日,就留給不懂反省的殖民者自己,至少我們可以提醒自己永遠不要在被侵略的土地上歌頌侵略者,慶祝他們的「成功」。

越紛亂的世道,就要越珍惜手上的冰淇淋。

那麼今天,十月十日,我們又該幹嘛呢?不如跟隨著100多年前祖先的流行,吃冰淇淋吧!

1910年代是臺灣冰淇淋業大爆發的時期。這幾年光是臺北老商圈就新開了好幾百家販售的冰淇淋的商店,比目前全臺灣的星巴克加起來還多。1911年的這時,臺灣剛送走一個大颱風、又迎來一個早秋的寒流。依臺灣人這種骨子裡抖m性格,寒流來就是要吃冷吱吱的冰淇淋!

這天是明治44年10月10日,據說鄰國有大事(http://bit.ly/2dDJ3fQ ),他們於是出門買一份當日報紙,然後一邊吃著冰淇淋,一邊翻閱(舔舔),尋常的一天又這樣過去了。

哥倫布與冰淇淋,關於這天我們最該了解的國際與在地。

要是沒有在地觀也沒有國際觀,只知道紀念冥誕,莫非你只有落陰觀?

延伸閱讀

【國慶你個頭】從鄭成功到中華民國,怎麼台灣人都在慶祝別人的生日?

【歷史課本沒說的事】武昌起義的策動根本和革命無關,就連孫文也是「看報紙才知道」

(本文經原作者五花鹽Bacon Press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請見:https://goo.gl/sJp6u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