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關心這個議題】

台灣長輩總認為念文學院出去一點用都沒有,或者只想得到「去當老師」,社會討論中也常常有文理組大戰——但文科真的就是「沒路用」嗎?讓我們看看美國職場的狀況又是如何。

(責任編輯:林芮緹)

Janaina C. Falkiewicz, CC Licensed

Janaina C. Falkiewicz, CC Licensed

編譯者導讀:

志在哲學、歷史或人文學科卻不知道未來畢業出路在哪嗎?文組學歷看似不吃香的台灣職場當中,美國職場卻告訴你文組人才越來越蓬勃發展。

我們從Fortune、典型職場以及大學排行中挑出三篇文章:〈為何批評者對文科學位誤解了〉、〈十種行銷文科學位的方法〉、〈十種高薪文科工作〉告訴您,文組學生如何能帶領社會風潮、成為職場上的活躍菁英。


你還認為文科生在職場沒路用嗎?或者又該如何將自己的文科專業行銷給雇主知道?文組學歷嶄露頭角早已不再是低薪的形容詞、而社會的誤解也只是一種迷思。

事實上,這並不是第一次文組證明自己的能力。根據全美大學和僱主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and Employers)調查指出,文組學歷在新創職場環境下日漸當紅的需求,已讓起薪調升至每年四萬美元。

其中,〈十大高薪文科職業〉分別為:經濟學家、建築師、社會學者、心理學家、公關操作者、人資職員、圖像設計與藝術家、作家、社工師、老師,可以看出人文社會科學背景的通才儼然逐漸成為現代社會的中堅份子。

與其他學科不同在於,學經濟的通常專注於經濟模型、學醫學專注於其職業訓練,人文學科所要求卻是融會貫通跨科能力,儘管不似專才訓練,卻使得其在許多真實社會議題上更有sense;

在面試上,不只是職場發展教授瓦特(A. G. Watts)所說:「我已經在做什麼」、更是「我還能做些什麼」的代名詞,凱瑟琳教授則認為,這和僱主可以訓練雇員職業技巧卻無法教導如何養成批判思考或人際溝通能力有關。事實上,數據也證明,許多行政執行面要求高的工作,文科畢業生所學似乎更能勝任。

讓「人文具有技術」這句話成為你的標語吧!

喬治城大學教育與勞動市場中心多年來追蹤其畢業生的就業狀況,發現了新興就業市場所強調口語與書面溝通能力、解決問題以及批判思考的需求勝於科技與專業能力,都間接提升了文組畢業生的職場價值;最全面的證據則莫過於美國文理科學院報告中,直接了當地說明人文學科為何在今日美國受到如此青睞的客觀圖像。

文組學生在學校時該如何提升自己的價值呢?

有許多方法可行,在〈十種行銷文科學歷的重點〉文中以「程式設計」舉例,文組本身著重的美感設計或歷史訓練,在重視使用者體驗的科技產業當中,也是無可取代的思考能力;若再加上通曉硬體的程式語言,更會雇主看到履歷時眼睛為之一亮。

2013年薪水分配也許可以提供更清晰的圖像:

根據美國高等教育管理國家中心的統計,人文學科畢業生平均起薪在五萬美金,略低於所有學科平均值五萬七千美金,然而仍然遠高於僅有高中學歷的三萬五千美金;而一旦具有工作經驗職場中堅,人文學科平均年薪更升至七萬一千美金,可見這並不是一項很糟的投資不是嗎?

一個健全的社會,我們需要的,不只是專業能力的培養,同時也期盼政策制定者在許多關鍵議題上,不僅要了解氣候變遷同時更要懂中東歷史;我們也希望一名醫生,能夠更清楚地在現代分歧社會下,知道該如何和患者清楚地說明溝通並且保持敏銳的心。

而這些,都是當初美國建立起他們健全公民社會與維持社會和平共處的重要要素,所以,大聲且驕傲地說出自己的人文素養背景,並在職場中展現你的熱情與優勢吧!

資料來源:
Fortune:“Why critics are wrong about liberal arts degrees”
Quintessential: “Ten Ways to Market Your Liberal Arts Degree”
CollegerRanker: “10 Highest Paying Liberal Arts Degree Jo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