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編譯這篇文章】美國總統大選第二場電視辯論會,兩位副手——共和黨的彭斯與民主黨的凱恩–表現平穩,並且尊重彼此。雖然民主黨與共和黨之間意識形態的鴻溝難以跨越,但副手的辯論會多少為這場選戰拉回一點理性主軸。幸好我們不是美國選民,不用從川普與希拉蕊選一個比較不邪惡的人出來。
2016年9月26日晚間登場的美國總統第一次電視辯論會,可說全世界都在盯著看,而辯論結束之後各大媒體所關注並展開熱烈討論的話題是:房地產大亨、娛樂大咖兼政治素人川普,說謊成性,不適合當總統;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不能引起選民的情感共鳴,也不適合當總統。如此看來,無論是川普還是希拉蕊,似乎都不是那麼理想的人選。
我們先撇開川普和希拉蕊不談,且來看看10月4日舉行的總統大選第二場電視辯論會,川普副手麥克·彭斯(Mike Pence)對決希拉蕊副手提姆·凱恩(Tim Kaine)。禮拜二的那個夜晚,凱恩繫著紅色領帶,相反的,彭斯繫著藍領帶。如此強烈的色差正好反襯出美國兩黨總統候選人副手的情緒狀態:凱恩心潮澎湃,而彭斯卻理性而冷酷。
分別擔任維吉尼亞州長和印第安納州長的凱恩和彭斯,都給人一種溫文爾雅和樸實端莊之感,在90分鐘的辯論賽中雖在諸多問題上持不同立場,但仍不忘強調自己是多麼尊重對方的信仰。誰也沒有炫耀自己生殖器有多大,或抨擊對方體型太胖,或自詡為天才。從總體上來看,整場辯論過程還是相當的理性而平和的。
雖然CNN和市調公司ORC做出的即時民調顯示,48%的受訪人都認為彭斯贏得了這次辯論賽,但是,《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指出,本次副手辯論會卻為我們提出了一個更深刻的問題,即:當一個毫無政治包袱的中立派民主黨人(凱恩),遇到一個相對保守的共和黨人(彭斯),將會激盪出什麼樣兒的火花呢?
副手辯論再次彰顯美國兩黨無法彌合的裂痕
談到敘利亞難民問題時,彭斯從國安角度出發,將關閉收留難民的大門。這個政策在聯邦法院看來是民族歧視,但由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re)做出的民調顯示,74%的共和黨人和40%的民主黨人都認為,來自中東的難民會對美國社會帶來極大威脅。
反觀凱恩,民權律師起家的他,渾身散發的政治優勢難以掩飾。他深知為了幫助希拉蕊打贏選戰,拉攏黑人、年輕人和女性的龐大選票是至關重要的。除此之外,還不忘呼應主將希拉蕊的口號:團結才會更強大。
從一個議題到另一個議題,凱恩和彭斯都代表各自黨派的主流思想,同時盡可能避免會傷害到各自主帥的人身攻擊。但話說回來,本次辯論絲毫沒有反映出這2人到底有啥共同點,美國兩黨連在一個議題上都難以達成一致,一個如此分裂的政府未來該如何運作呢?這才是令人擔憂的地方。
由此看來,川普的口無遮攔、謊話連篇和無所不用其極散佈謠言,以及希拉蕊嚴重缺乏親民風的事實,讓這次美國大選看起來像是兩個不太優秀的人的競賽。即便希拉蕊11月贏了川普,她將會和奧巴馬一樣面臨一個棘手的問題:共和黨人將佔據眾議院大部分席位,還很可能霸占著參議院。民主黨人是死是活,聽天由命吧。
川普和希拉蕊,誰更邪惡?
除了兩黨在傳統意義上的分歧,或者說是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之間無法彌合的裂痕,《衛報》(The Guardian)把這場選舉形容為,「在兩個邪惡的人中選一個比較不邪惡的」。為什麼這麼說呢?一個是值得信賴,但不太有魅力的政治書呆子,另一個是極具娛樂效果、滿嘴胡言亂語還自詡為是標新立異的素人,我們看到的或許是技術專家治國(technocracy)以及平民主義(populist)之間的競爭。
在談到彼此的政治立場時,希拉蕊和川普可說是近年來少見的奇葩候選人。希拉蕊試圖向人們展現的是,她比對手擁有更豐富的施政經驗;相反的,川普多數時候都試圖證明,希拉蕊只是個破壞者,是她的存在才導致美國變得如此「破敗不堪」。同時他還口口聲聲說自己是個強有力的領導人,能夠通過果斷的和非傳統的決策,精準地解決這個國家所面臨的每個問題。
隨著選戰變得愈發激烈和白熱化,矛盾的焦點就在於,隨著兩位候選人的政治宣傳手段越加激烈,越加製造衝突,這場選舉似乎比較難看到能激發公共討論的空間。民主政治的本質是政治議程和意識形態願景的抗衡和碰撞、溝通與妥協,但在技術專家治國和平民主義間的廝殺中,結果只有非黑即白,是繼續維持固有的體系,還是一把火燒掉毀之而後快呢?這或許值得我們深思。而對於那些嚮往政黨輪替的人來說,前景似乎並不那麼看好。
川普始終都是輸家
主流媒體普遍認為彭斯表現亮眼,風度翩翩、理性而沉穩。相反的,凱恩顯得有點緊張和急躁,面對凱恩咄咄逼人且幾乎致命的炮火,尤其是川普爭議性的言論,彭斯似乎有點招架不住,也無法快速為主將辯護,這是或許會給質疑川普的選民有機可趁,認為他就是默認了川普的觀點,大把的選票就這麼泡湯。
彭斯嚴厲抨擊女性墮胎,預言減稅政策將會使美國經濟像火箭一樣飛速復甦,還說美國的「強大」正好可以用來應對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強硬,還補充說美國就是因為歐巴馬軟弱的外交政策,才會變得不夠強大。如此聽來,彭斯的想法有點與川普不太一樣,川普一直以來都極為欣賞和迷戀普京,尤其對他能夠牢牢掌控自己的國際,表現出深深的崇拜之情,隱藏在他心中的是對於強人統治的渴望,而彭斯卻沒有為自己的主帥辯護,有點未與主帥共患難的味道。
話說回來,都說副手是為主帥保駕護航,那麼副手的勝負也會對主帥起到加分或減分的效果。就凱恩來看,他不遺餘力地攻擊對手要害,為主帥辯護,雖然情緒過於激動還數次插話,但對希拉蕊的忠誠度毋庸置疑;反觀彭斯,雖然民調顯示他贏得了辯論賽,但其理性反而突顯川普的不確定性,並未對川普有何加分作用,誠如《紐約客》(The New Yorker)雜誌所分析地那樣,無論是今年的第一場總統電視辯論會還是副手辯論會,跳梁小丑川普始終是個輸家。如果到最後川普當選,這不只是美國的災難,更是世界的災難。
相關資料鏈接:
The Guardian:America’s choice this November is between a populist and a technocrat
The New Yorker: EVERYBODY WON AT THE VICE-PRESIDENTIAL DEBATE, EXCEPT DONALD TRUMP
The Economist: The vice-presidential debate was relatively civil, but still alarming
(圖片來源:Bill B,DonkeyHotey, CC Licensed,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