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IBjNawzock[/youtube]

【為什麼我們關注這則新聞】

面對中國一波接一波的強硬施壓,新南向政策似乎成為拒絕九二共識之下台灣的唯一出路,但走向越南卻不是意想中那麼簡單的事。且不說越南暴動讓台商蒙受損失的事,光是如何讓台灣產業、人才銜接越南產業轉型,就會是一大難題,更別說台灣本島長期忽略新移民、新住民的問題了。

(責任編輯:曾華銳)

採訪編撰:陳翊屏

新政府上任後,為急凍兩岸關係端出「新南向政策」,鎖定東協、南亞及紐澳共18國,推動四大面向合作關係,不僅明年16個相關部會編列42億台幣預算,僑委會預估也將調整駐外人力至東南亞國家;不過,自6月15日新南向辦公室成立迄今成效不彰,辦公室主任黃志芳更接替因酒駕去辭的江春男,擔任駐新加坡代表,引發新南向辦公室名存實亡質疑

HitFM聯播網《蔻蔻早餐》節目邀請亞洲台商會聯合總會總會長、越南台灣商會聯合總會名譽總會長李天柒,以及前越南台灣商會聯合總會長劉美德至節目中訪問,長期於越南發展的兩位台商前輩都認為南向政策立意良善但政策推行太過倉促,像外交部、僑委會、教育部間皆未能做好協調,呼籲能夠跨部會坐下來溝通,整合好後再行推動一條鞭。

越南在戰後歷經數十年修正政商關係、法條與環境,孕育出現今適宜投資發展環境。其實在2002年之前,因美國設下諸多限制,越南生產商品無法銷售至美國,僅以日本、歐洲等地為出口國,訂單少量多樣,成功率僅50%;直至2002年後,越南產業鏈形成,加上越南於2007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開放出口美國免關稅,加上當時中國實施反傾銷稅,一部分在中國設點的台商,也從中國轉至越南投資,越南才得以進一步發展。

 

台商在越南駐點投資並非朝夕間一蹴可及,在南越未被北越併吞前,當時就有群台商於越南發展,像:味王、味丹、中國國際商業銀行ICBC等,可稱為「尋根時期」;越南逐步開放後多樣性海產與高品質木材成為台商出口重點;之後,台灣中小企業進駐,直至1995年後,像紡織業儒鴻,鞋業寶成、華豐,宏泰、大亞電線電纜到中鋼、台塑等中型廠商,陸續於越南同奈、邊和這些早期工業區設廠,將台灣創造經濟奇蹟的經驗帶至越南,加上電子業類似營建、代工等產業發展,越南投資發展環境愈發茁壯,中國、韓國、日本等國也將足跡跨入越南。

李天柒1989年便赴同奈設立傢俱工廠,劉美德則是1987年就赴頭頓從事休閒產業,像興建度假村、高爾夫球場。觀察台商發展,劉美德說,雖在越南的台商有上萬家,其實參與商會的廠商不多,大多為個體戶、中小企業,還有零星的大公司,主要從事製造業、生產產業為大宗。

  • 走向越南,台灣能走多遠?

越南2014年發生大規模的排華暴動令許多人記憶猶新,劉美德解釋,當時越南反政府組織亟欲拿下政權,台灣於當地製造業、工廠最多,雖韓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皆受害,但台灣目標最大,導致受害最為嚴重。其實越南人對台灣人相當友善,當地官員甚至與她提及,台灣人遵守法律不同於中、韓等國具民族優越感台灣有人情味是越南人喜歡台灣人的主要原因

雖然越南擁有豐富資源與良好的投資環境,越南的民族特性卻是台灣雇主考量的一大重點。李天柒說,越南人薪資便宜,與台人薪資比例可高達10:1,不過台灣適才適用,越南人卻喜歡群聚工作、休息,工作效率不彰,一個30人的台灣團隊,工作效率可以抵過300位越南人。

過去越南從事勞力密集工作,隨著電子商務、互聯網等趨勢漸起,越南未來勢必將產業轉型,不過嚴重的人才斷層,導致新產業缺乏對應技術、管理人才,培養年輕世代成為當地政府亟需重視的問題因此越南政府對台籍人士就任幹部設下較多限制,希望台商能多培養當地人越南人、華僑、第二代擔任幹部。

IMG_8420-2

南向政策成為新政指標,台灣社會卻忽略「人本」導向讓主流論述流於以錢為本,李天柒、劉美德點出新南向政策弊端在於「教育文化」層面著墨不深。越南在台灣現今已逾有10萬配偶,早年的「越南之子」可能都已高中、大學畢業,美國現在有「肯亞爸爸」,台灣未來選出一位「越南之子」總統不無可能,政府應該邀請越南年輕人赴台交流,以文化做為橋樑,讓越語成為台灣慣用語言,並讓越配媽媽覺得教孩子母語,是件值得驕傲的事情,這些政策都需要透過政府與外館協助。

「南向」被視為政府替兩岸關係端出解方,李天柒判斷,政府最終目標是希望藉此政策讓台灣成功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東南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不過劉美德則認為,新南向政策涵蓋太多國家,紐西蘭、澳洲皆涵蓋其中,加上政策涵蓋經濟、人本、文化教育等問題,需照顧層面太廣,政府設計政策需要時間,除跨部會溝通協調,政策擬定後,也需考量各個國家的政情、文化背景,需面面俱到,他們認為政策推行太過倉促、層面涵蓋太寬,呼籲政府應坐下來溝通,並做台商後盾,加強台灣實力,讓台灣能在東協各國茁壯!

〈本文經合作夥伴 Coco's Channel 蔻蔻頻道授權轉載、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訪談圖片則由台北之音授權提供,原文標題為〈新南向政策「辛難?」台商盼政府跨部會一條鞭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