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離台灣很遠,多數人可能連這個國家的首都是哪裡都不清楚,提起它時腦裡只有戰爭的印象。然而我們有義務知道那裏正發生什麼。在敘利亞,一條條年輕的生命正在死去、醫院遭到轟炸,病患必須等到病人死去,才能獲得加護病房的一個床位。這裡的人們正在被世界遺忘,如果我們選擇不聽不看。
根據法新社報導,敘利亞伊德利卜省(Idlib)2016 年 9 月 29日遭受空襲,一名才剛滿月的小女嬰困在倒塌的瓦礫中,直到一名不願放棄希望的白色頭盔救難組織(The White Helmets)救難員,不顧一切的將她救出。
這名女嬰頭部受傷滿身粉塵,但意識清醒,見到小寶寶還活著,救難隊員也忍不住喜悅大哭,直到坐上救護車都捨不得將女嬰放下。
而在離伊德利卜省不遠的敘利亞大城阿勒坡(Aleppo),1日則傳出城區東部最大一家醫院遭俄國戰機轟炸,導致2名病患死亡、13人受傷。這場空襲也讓原本醫療資源就極度缺乏的阿勒波,只剩6家醫院可提供服務,能施行手術的醫院只剩兩家。
一家醫院只剩 3 個手術台,每天都有病人死去
無國界醫生救援行動總監比利亞隆加(Xisco Villalonga)指控,敘利亞政府和其盟友俄國在阿勒波市的作為,已讓這座被反抗軍佔領的都市東區成為「巨型殺戮箱」。一間無國界醫生支援的醫院院長瓦澤姆(Abu Waseem)說,如今所有病房都爆滿,病人需要等待其他病人死去,才能獲得床位。
醫療資源的極度缺乏,也讓這些醫師疲於奔命。由於院內只剩3個手術台,他們在一天之內就進行超過20次大型腹部外科手術。醫院人員每天工時長達20小時,為了搶救每一條病危的生命。

紅點處為阿勒波的位置。
比利亞隆加說,俄羅斯和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國必須尊重保護醫療設施的決議,停止在阿勒波的殺戮行為。如果不能做到這點,等同是任由這群遭世界遺忘的阿勒波居民,在暴力和痛苦中死去。事實上,28日時聯合國安理會正在討論落實2286號決議以保護醫療設施,但在會議前數小時,2間無國界醫生支援的醫院就被炸到嚴重損毀。
阿勒波,一個全世界數一數二慘的都市
早在 2012年夏天開始,阿勒波就成了敘利亞政府軍與反政府軍的戰場。2015 年九月俄羅斯的介入,更讓這座城市陷入腥風血雨。根據暸望台組織指出,敘利亞總統阿塞德(Bashar al-Assad)和其盟友俄羅斯自去年9月展開軍事行動後,當地已有超過3800位平民、超過5500個聖戰士和反抗人士死亡,並有至少2萬名平民受傷。
比利亞隆加痛批醫院遭破壞,指責敘利亞政府必須停止不分青紅皂白地轟炸行為。而俄羅斯作為關鍵的政治和軍事盟友,更有責任發揮影響力,要求阿薩德政府軍停止。28日遭空襲的醫院已是第三次遭攻擊,目前該醫院功能已完全停擺。而放眼整座阿勒波市,如今只剩30名醫師駐守,照顧當地隨時有生命危險的30萬居民。
在阿勒波城東,在無國界醫生支持的醫院裡工作的護士拉賈布(Mohammad Abu Rajab)絕望地說,這裡的生活相當危急,這座城市已被人們遺忘、放棄了。
阿勒波情況究竟有多慘?這座城市曾是敘國活力十足的商業重鎮,但在2011年內戰爆發後被反抗軍佔領,成為敘利亞政府軍和俄羅斯砲火集中攻擊的對象。這座城市中,不時都能看見濃濃的黑煙,這些是當地小孩位阻擋空襲,利用燒輪胎產生的「煙幕」來讓裝載炸彈的戰機看不清楚,已獲得些喘息空間。
除此之外,一張照片更顯露出阿勒波人的哀傷。照片中,四名小孩躺在浴室中一張由毛毯堆疊而成的床上,小小的臉孔充滿恐懼。儘管地下室和浴室並不舒服也不適合人居住,但大部分的父母寧願選擇讓小孩睡在那裏。對他們來說,這些不舒服的地方反而是最安全、能躲避轟炸的地方。
2011年敘利亞政府和反抗軍的戰爭,起源於一場示威活動。從那之後,雙方衝突加劇,短短4年就有超過20萬人不幸喪生,上千萬名居民流離失所成為難民。2013年伊斯蘭國崛起後,這場內戰情勢也變得更加嚴峻。原本以為上個月19日美俄停火能為區域和平帶來曙光,但隨著談判破局,敘利亞部隊繼續往阿勒波推進,目標是收復北方失土。
如今,這場內戰已不在是反政府和政府間的戰役,而是更演變成意識形態間的對抗。美國支持推翻阿薩德政權,俄羅斯則站在反對方支持敘利亞政府。另一方面,敘利亞佔大多數的遜尼派族群也結合鄰國勢力,群起對抗總統阿薩德所屬的什葉派。這些因素都讓敘利亞的未來繼續蒙上血色陰影。

照片來源:سوريين في المانيا
發展4年的戰爭,早已分不出誰對誰錯、誰是正義。根據聯合國調查,不論反政府還是政府軍,雙方都犯下違反人權的戰爭罪,也都把平民當成戰爭工具。
砲火中僅存的人性光輝
還好,人性光輝並沒有完全在這個國家中消失,除了歐盟宣布將動用2500萬歐元(約8.9175億元台幣)進行人道救援外,前面提到這支鮮少人知、找到女嬰的白色頭盔救難組織,仍持續為戰區點亮燈火。
根據外媒報導,這個原名是敘利亞民防(Syrian Civil Defence)的組織由3000名平民所組成,因為成員皆頭戴白色頭盔,因此得到「白色頭盔」的別名。這支救援隊成立於2013年,隊員來自各行各業,有麵包師傅、大學生、木匠或業務員,他們並非醫療專業出身,卻都擁有一顆救人的心,在第一時間衝入災區,想辦法救出生還者。
根據了解,這支平均年齡只有26歲的救難隊,成立三年至今已救出1萬8千名傷患,但也有超過110名隊員在任務途中不幸陣亡,超過400名成員重傷。在俄羅斯宣布出兵敘利亞後,他們的指揮中心還曾多次遭到轟炸。白色頭盔救援隊一名成員卡菲(Abdul Khafi)指出,就算每個人加入後都受過救難訓練,但還是很難應付戰場情況。

照片來源:CNN
畢竟殺人很簡單,但救人難多了。
如今,全球有133個組織和個人提名白色頭盔救援隊成為2016年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美國非營利組織中東研究會(Middle East Institute)執行長錢柏林稱,白色頭盔救難隊(或稱白帽部隊)在世界上最危險地區助人的行為,絕對值得世人最高的敬意。
敘利亞的故事說明,我們必須時時思考和平的重要,不要讓歷史遺忘這些悲劇帶來的傷痛。在為逝去的生命難過之時,也別忘了仍有白色頭盔這種組織的存在,點亮人們心中尚存的光輝。
(首圖來源:youtube)
本文相關資料來源:
地球圖輯隊:對抗空襲 敘利亞孩童燒輪胎護家園
東森:戰場上的無名英雄!敘利亞白帽救援隊 3年救回6萬人命
中央社:敘利亞部隊挺進 遭控殺害逾3800平民
Now News:敘利亞內戰白熱化 阿勒坡最大醫院2度遇襲
中央社:敘利亞阿勒坡醫院2度遇襲 醫療資源堪憂
風傳媒:「世界已經遺棄他們,任由他們在暴力與痛苦中死去」敘利亞與俄羅斯轟炸戰地醫院 國際社會束手無策
法新社:援助敘利亞阿勒坡居民 歐盟公布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