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無論是過往所受的教育或是台灣政治界與媒體的話語,皆讓我以為,台灣就算再如何被打壓,依舊扮演著亞洲與太平洋地區的重要角色,至少就戰略與區域政治角力面向而言,應不至於在國際討論中消失。」——然而在聯合國實習,讓作者發現台灣實質上是完全消失在國際上。
(責任編輯:林芮緹)
還沒有進入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UN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ssion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以下簡稱 UN ESCAP)東北亞辦公室實習之前,我一直天真地以為,在聯合國與其轄下相關的組織內,國籍不會是影響事件成敗、申請應聘的重要因素。
對於「聯合國」這三個字的想像,我認為代表一個能夠讓所有國家暫時拋開國家意識與私利,一同為環境、社會、經濟群策的機構。
然而,在 UN ESCAP 的三個月實習計畫,讓我打破這個過於美好的想像,不僅瞭解國際政治與外交的現實,也進而促使我開始思考台灣的未來與定位。
賭氣也好奇,按下了「中國」的選項
在聯合國的招募系統上,國籍選項當中並沒有「台灣」,只有「中國」,這已是個眾所皆知也令人無奈的現實。作為一個迫切想擁有國際組織實習經驗的申請者而言,按下「中國」這個選項,是我能通過第一關系統篩選的唯一方法。
由於個人一貫秉持著「台灣是一個國家」的認同,因此面對這道題,我有點賭氣也有點好奇:如果這樣一個表面上填寫中國國籍,實際上卻來自台灣的實習生,申請進入 UN ESCAP 工作,究竟會發生什麼事?
中國與台灣之間模糊的關係,在支持「一個中國」且專門處理東北亞五國(中國、日本、韓國、俄國、朝鮮)國際合作的 UN ESCAP,是否會影響一介實習生的工作?
收到合格錄取通知的那日,我以為我的錄取應證了原先的想像,在聯合國的場域,「你來自哪裡」並不重要。
然而,後續的工作經驗讓我發現,由於聯合國的區域辦公室與會員國政府的關係更為密切,因此職員國籍的重要性,有時候可能更甚於其他特質。
例如:因亞洲詭譎的政治情勢,使得銜命出席國際會議的辦公室職員,其國籍足以影響專案合作的成敗。
朝鮮和韓國水火不容乃是眾所皆知,即使面對的是濕地保育、物種保護等環境議題,朝鮮與韓國雙方依舊不可能對話,更遑論合作。
因此會議往往需要在第三地召開,其中穿針引線的職員,也以第三國國籍為最佳。由於地緣之利與三方信賴之因,中國通常是最佳的會議地點,因此中國籍的職員自然是首選。
由有甚者,基於中國近年的快速發展,為推動區域各國與中國在經濟、社會發展乃至環境保護等各面向的合作,職員必須和中國駐外單位之間保持通暢的往來,並且對中國的政治局勢、政策發展情況瞭若指掌。
若要達到這個程度,「來自中國」的中國籍的職員,自然比其他國籍的職員更容易取得中國政府的信任。
直到報到的當日才發現,主管誤認為我來自中國。
縱然難以直接證實,但我可以隱約地感覺到,辦公室原先希望錄取的,應是來自中國的中國籍實習生。
由前段所述的例子可以發現,中國在東北亞區域當中,已成功地槓桿出屬於自己的舞台,因此即使辦公室對於實習生的國籍有所偏好,乃是融合政治現實之後的合理選擇。同樣地,因我的國籍而產生的「差別待遇」,似也堪稱合乎常理。
國際政治、經貿角力版圖上,「被消失」的台灣
俄國籍同事剛來上班沒幾日,主管就請求她協助提供俄國對於氣候變遷、低碳節能等相關措施的資料;蒙古籍同事前來報到的第一日,恰逢蒙古即將展開選舉,主管便請求他撰寫一份簡短的報告,針對蒙古當前與未來的政治發展趨勢進行分析;香港籍的同事更是時常需要針對中國對於低碳城市計畫的相關作為,提供資料與分析成果。
俄國與中國是前述所提東北亞五國之一,蒙古是東北亞國家治理沙漠化議題的重要盟國之一,透過本國籍職員蒐集彙整這二國的資訊,自是能貼近實際情況的最佳做法。
在我參與專案的三個月當中,除了作為閒談話題之外,幾乎很難感受到辦公室對於台灣的政治情勢、經濟環境政策有瞭解及分析的需求。
每日早上,職員都會透過電子郵件信箱,收到關於亞洲區域各國情勢的新聞摘要,由專人負責,依國家名稱條列篩選出各國重要的一至二則新聞。
我發現列表上沒有出現「台灣」。
甚至在中國與菲律賓的南海仲裁案風波期間,「台灣」二字也未曾出現。
無論是過往所受的教育或是台灣政治界與媒體的話語,皆讓我以為,台灣就算再如何被打壓,依舊扮演著亞洲與太平洋地區的重要角色,至少就戰略與區域政治角力面向而言,應不至於在國際討論中消失。
然而,真正的現實是,即使是不涉及實際業務的每日新聞摘要,台灣也不在討論範疇當中。
當認清這個事實之後,一方面我雖然對於台灣的未來感到前所未有的擔憂,一方面也期許自己趁著在國外闖蕩的時間,盡己所能地在專業領域的討論當中,「夾帶」分享台灣的經驗,努力讓「台灣」二字不要消失在政治、經濟、環境的國際舞台。
- 關於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UN ESCAP):
為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轄下的區域委員會之一,負責亞洲與太平洋地區的經濟及社會事務。總部位於泰國曼谷,另於韓國仁川設有東北亞辦公室。
《關於作者》
Yvonne Yun Yang
目前於歐盟 Erasmus PLANET – EUROPE 學程在學,主要研究領域為環境經濟、歐洲空間規劃、永續發展、再生能源。於 2016 年 6 月至 9 月於 UN ESCAP 東北亞辦公室從事暑假實習,參與東北亞低碳城市平台(North – East Asia Low Carbon City Platform)專案。
《關聯閱讀》
聯合國經驗、西班牙女友、泳裝履歷照──千禧世代的應徵者,讓我大開眼界
在聯合國擔任正職員工,我的跨領域挑戰
(本文經合作夥伴換日線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在聯合國實習的日子:從國際看台灣,五味雜陳的無奈心情〉。)